王占鋒, 黃科文, 練華山, 林立金
(1.成都農(nóng)業(yè)科技職業(yè)學院園林園藝分院,四川成都 611130; 2.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學院,四川成都 611130;3.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果蔬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
嫁接是人為地將一株植物的一部分(接穗)連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根、莖及其他器官(砧木)上,使其同步發(fā)育形成一個完整植株的農(nóng)藝措施[1],可克服土傳病害、消除連作障礙,在提高植物產(chǎn)量、抗逆性及改良果實品質(zhì)等方面有重要的應(yīng)用價值[2]。近年來,嫁接在果樹和蔬菜的生產(chǎn)應(yīng)用中已取得一定進展[3-6],而相較于果樹和蔬菜,嫁接在花卉上的應(yīng)用以提高其觀賞價值為主[7]。王希等以青蒿作砧木嫁接不同品種的菊花發(fā)現(xiàn),嫁接能夠有效促進菊花提前開花,提高花期品質(zhì)[8]。胡中成等將牡丹嫁接在芍藥上發(fā)現(xiàn),嫁接繁殖的牡丹生長勢旺、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能夠滿足市場需求[9]。楊榮禮將碧桃和綠梅同時嫁接在毛桃上,使單株植物開出2種顏色的花,大大提升了毛桃的觀賞價值[10]。
不同砧穗組合對植株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劉慧英研究表明,嫁接植物對養(yǎng)分吸收的種類和數(shù)量因砧木性質(zhì)而定,養(yǎng)分向接穗的運輸卻受到接穗性質(zhì)的影響[11]。毛麗君等研究表明,長勢不同的砧木對同一接穗的影響差異達到顯著水平,一般砧木長勢愈旺盛,接穗的發(fā)育愈良好,反之亦然[12];嫁接可通過遺傳物質(zhì)的水平轉(zhuǎn)移或DNA甲基化模式的改變而誘導后代產(chǎn)生遺傳性狀變化[13];采用不同砧木嫁接能夠提高少花龍葵的后代生物量[14],且嫁接還能促進薺菜后代的生長[15],這可能與嫁接導致DNA甲基化變異并遺傳給后代有關(guān)[13]。目前,有關(guān)自根苗嫁接對植物后代生長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試驗以硫華菊(Cosmossulphureus)和鳳仙花(Impatiensbalsamina)2種花卉植物為材料,分別研究自根苗嫁接對這2種植物后代生長的影響,以期為花卉栽培及育種提供參考。
2015年4月,將取自同一株上的硫華菊、鳳仙花種子分別進行播種育苗,待株高約為10 cm時進行嫁接或不嫁接處理。(1)未嫁接,作為對照(CK);(2)同株嫁接:同一植株從離地約6 cm處剪斷,上部4 cm作為接穗、下部6 cm作為砧木進行嫁接,保留砧木葉片,此時接穗和砧木在生理上保持一致;(3)異株同苗嫁接:選擇2株大小基本相同的植株,從離地約6 cm處剪斷,將1株上部約4 cm長的接穗嫁接到另一株下部約6 cm長的砧木上,保留砧木葉片,此時接穗和砧木在生理上存在一定差異;(4)異株異苗嫁接:選擇2株不同大小的植株,將大植株從離地約6 cm處剪斷作為砧木,以另一株株高為 5 cm 的植株上部約4 cm長的莖尖作為接穗進行嫁接,保留砧木葉片,此時接穗和砧木在生理上存在較大差異。嫁接采用劈接法,用寬約1 cm、長約20 cm的塑料帶進行綁縛,使砧木與接穗的結(jié)合部分牢牢貼在一起。將嫁接成活及未嫁接的植株種植在準備好的土中,根據(jù)土壤實際情況不定期澆水,確保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80%左右。開花時,采用硫酸紙袋進行套袋隔離;待種子成熟,分別收集各處理的種子進行保存。
2016年4月,將取自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溫江校區(qū)農(nóng)場的農(nóng)田土壤與營養(yǎng)土按體積比1 ∶1混合,稱取5.0 kg混合土裝于高×直徑為20 cm×25 cm的塑料盆內(nèi);分別將硫華菊及鳳仙花不同嫁接處理后代的種子進行播種育苗,2張真葉展開時移栽至裝有基質(zhì)的盆中,每盆3株。每個品種、每種嫁接方式重復5次。經(jīng)常澆水以保持土壤田間持水量為80%。
2016年6月當硫華菊、鳳仙花進入初花期時,測定2種花卉的株高、莖基部直徑、葉片數(shù);采用乙醇-丙酮浸提法等[16]測定葉片的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含量,采用常規(guī)方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16];收獲硫華菊、鳳仙花的莖稈、葉片,清洗干凈,稱質(zhì)量。
采用SPSS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由表1可知,硫華菊、鳳仙花后代的株高、莖基部直徑、葉片數(shù)的排序為異株異苗嫁接>異株同苗嫁接>同株嫁接>未嫁接;硫華菊、鳳仙花嫁接后代(包括異株異苗嫁接、異株同苗嫁接、同株嫁接)的株高均顯著高于未嫁接的(P<0.05),硫華菊、鳳仙花的異株異苗嫁接后代株高相對最高,分別較未嫁接的增加13.53%、15.92%;硫華菊、鳳仙花異株嫁接后代的莖基部直徑顯著高于未嫁接的后代(P<0.05),而同株嫁接對其影響不顯著;鳳仙花嫁接后代的葉片數(shù)顯著多于未嫁接的后代(P<0.05),其中鳳仙花異株異苗嫁接后代的葉片數(shù)相對最多,較未嫁接的增加40.00%;硫華菊嫁接后代的葉片數(shù)與未嫁接相比差異不顯著。
表1 嫁接對硫華菊及鳳仙花后代生長指標的影響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品種在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下表同。
由表2可知,硫華菊、鳳仙花后代莖稈、葉片、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排序為異株異苗嫁接>異株同苗嫁接>同株嫁接> 未嫁接;硫華菊嫁接后代的莖稈生物量顯著高于未嫁接的(P<0.05),其中異株異苗嫁接后代的生物量相對最高,較未嫁接的增加34.78%;硫華菊異株異苗嫁接后代的葉片、地上部分生物量顯著高于未嫁接的(P<0.05),分別較未嫁接的后代增加30.62%、32.54%;鳳仙花異株嫁接后代(包括異株異苗嫁接、異株同苗嫁接)的莖稈、葉片及地上部分生物量顯著高于未嫁接的(P<0.05),而同株嫁接與未嫁接相比差異不顯著;鳳仙花異株異苗嫁接后代的莖稈、葉片、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對最大,分別較未嫁接后代提高20.03%、17.86%、19.50%。
表2 嫁接對硫華菊及鳳仙花后代生物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硫華菊嫁接后代的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類胡蘿卜素含量明顯高于未嫁接的,其中異株同苗嫁接后代的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類胡蘿卜素含量相對最高,分別比未嫁接的高24.27%、14.07%、20.16%(P<0.05),異株異苗嫁接后代的葉綠素a含量相對最高,較未嫁接的高12.17%(P<0.05);除鳳仙花同株嫁接后代的葉綠素b、類胡蘿卜素含量略低于未嫁接的外,其他嫁接方式的鳳仙花后代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未嫁接的;異株異苗嫁接鳳仙花后代的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類胡蘿卜素含量相對最高,分別較未嫁接的提高15.64%、43.02%、19.61%、10.76%。
表3 嫁接對硫華菊及鳳仙花后代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硫華菊、鳳仙花后代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排序為異株異苗嫁接>異株同苗嫁接>同株嫁接>未嫁接;硫華菊嫁接后代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高于未嫁接的(P<0.05),其中異株異苗嫁接后代的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對最高,分別較未嫁接的顯著提高127.05%、138.67%、113.64%、42.18%(P<0.05);鳳仙花嫁接后代的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高于未嫁接的,鳳仙花異株嫁接后代的POD、CAT活性顯著高于未嫁接的(P<0.05);鳳仙花異株異苗嫁接后代的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對最高,分別較未嫁接的顯著提高115.04%、214.10%、30.82%與85.52%(P<0.05)。
嫁接愈合的時間因植物種類、年齡及嫁接時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砧穗間的愈合過程卻大致相同[17]。在嫁接愈合過程中,砧木與接穗之間會通過改變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和利用、水分與養(yǎng)分的運輸及內(nèi)源激素含量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引起植株當代出現(xiàn)嫁接變異的現(xiàn)象[18-19]。周寶利等以“托魯巴姆”作為砧木嫁接茄,可以顯著增強當代茄的抗冷、抗病性[20-21]。從理論上講,嫁接是一種無性繁殖,并不會引起遺傳信息的變化,但砧穗之間可能會通過遺傳物質(zhì)的水平轉(zhuǎn)移或表觀調(diào)控誘導其遺傳信息的變異[22]。Yagishita等研究發(fā)現(xiàn),嫁接可使辣椒后代的果實性狀發(fā)生變化,并可將這種變異穩(wěn)定地遺傳下去[23]。潘相文等以4個大豆品種為接穗、以8種遠緣植物為砧木進行嫁接時發(fā)現(xiàn),其后代出現(xiàn)高蛋白、高油、晚熟等不同類型的突變[24]。Taller等在突變的辣椒嫁接后代中檢測砧木中的DNA認為,嫁接誘發(fā)變異的原因是DNA從砧木轉(zhuǎn)移到了接穗的配子中[25]。本研究表明,硫華菊、鳳仙花自根苗嫁接后代株高等形態(tài)指標及地上部分生物量高于未嫁接后代,說明嫁接可能使硫華菊、鳳仙花產(chǎn)生表觀遺傳上的變異,并延續(xù)到下一代[13]。
表4 嫁接對硫華菊及鳳仙花后代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光合作用為植物提供物質(zhì)和能量,是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基礎(chǔ),而光合色素是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圍內(nèi)植物葉片光合色素含量越高,光合作用越強[26-28]。本試驗發(fā)現(xiàn),嫁接可使硫華菊后代各光合色素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鳳仙花同株嫁接后代的葉綠素b、類胡蘿卜素含量較未嫁接的有所降低,異株嫁接則提高了其后代各光合色素的含量,這說明不同植物、不同嫁接處理對嫁接后代的影響會有所差異,可能與砧穗的生理差異程度有關(guān)。
植物在受到脅迫時往往會產(chǎn)生氧化脅迫,直接或間接產(chǎn)生過量的自由基對植物造成強烈的破壞作用[28-29]。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在植物體內(nèi)組成一個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能夠有效降低植物體內(nèi)的自由基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與植物的抗逆性有一定相關(guān)性[30]。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嫁接愈合過程中,植株體內(nèi)的激素、酶等生理生化特征會發(fā)生改變[31]。本試驗發(fā)現(xiàn),嫁接可有效提高硫華菊、鳳仙花后代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這可能是在嫁接這種生物脅迫下,硫華菊、鳳仙花當代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被改變,并通過表觀遺傳的形式傳遞給下一代[13],相關(guān)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嫁接能夠有效提高硫華菊、鳳仙花后代的株高、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促進其后代的生長發(fā)育并增強其抗逆性,其中,異株異苗嫁接處理對硫華菊及鳳仙花后代的生長促進效果相對最好。
參考文獻:
[1]陳貴林,乜蘭春. 蔬菜嫁接栽培實用技術(shù)[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2]王茹華,周寶利,張啟發(fā),等. 嫁接對茄子根際微生物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J]. 園藝學報,2005,32(1):124-126.
[3]陳銀根,呂文君. 不同砧木對嫁接黃瓜品質(zhì)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4):28-31.
[4]張保東,江 姣,陳宗光,等. 不同砧木對厚皮甜瓜長勢、品質(zhì)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中國瓜菜,2016,29(8):34-37.
[5]羅 豐,韓曉燕,許 彥,等. 不同砧木對西瓜枯萎病抗性及品質(zhì)等的比較研究[J]. 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1(8):26-29.
[6]周寶利,姜 荷. 茄子嫁接栽培效果和抗病增產(chǎn)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中國蔬菜,2001(4):52-54.
[7]魏學明,李玉良,侯再年. 嫁接在花卉上的應(yīng)用研究[J]. 中國農(nóng)村小康科技,2009(1):37-38.
[8]王 希,張艷梅,王彩云. 嫁接對菊花夏季生理特性及開花的影響[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科學版),2013,31(6):13-18.
[9]胡中成,蔣文娟,馬新喬,等. 牡丹嫁接繁殖技術(shù)[J]. 浙江林業(yè)科技,2005,25(5):34-36.
[10]楊榮禮. 桃梅兩色花二重砧嫁接技術(shù)[J]. 花木盆景(花卉園藝),1998(2):36-36.
[11]劉慧英. 嫁接影響西瓜果實品質(zhì)和幼苗耐冷性的生理機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03.
[12]毛麗君,林位夫. 橡膠樹不同長勢砧木對不同栽培品種(接穗)生長等的影響[J].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1,23(4):66-69.
[13]吳 蕊. 嫁接引起茄科植物可遺傳的DNA甲基化模式變異及其可能機制的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14]Wang J,Lin L J,Liu L,et al. Interspecies rootstocks affect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postgrafting generation plants of potential cadmium-hyperaccumulatorSolanumphoteinocarpum[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2016,35(11):2845-2850.
[15]林立金,羅 麗,張 瀟,等. 油菜砧木對薺菜嫁接后代鎘積累的影響[J]. 華北農(nóng)學報,2015,30(1):207-212.
[16]熊慶娥. 植物生理學實驗教程[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124-126.
[17]王淑英,石雪暉. 葡萄嫁接愈合過程[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1998(4):12-14.
[18]馬鐵山,郝改蓮. 植物嫁接變異[J]. 生物學教學,2008,33(3):69-70.
[19]郭傳友,黃堅欽,方炎明. 植物嫁接機理研究綜述[J]. 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26(1):144-148.
[20]周寶利,姜 荷. 不同砧木嫁接茄子抗黃萎病特性及其與根系分泌物關(guān)系[J].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32(6):414-417.
[21]周寶利,王月英,林桂榮,等. 以“托魯巴姆”為砧木的茄子嫁接苗耐低溫特性研究[J]. 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1999(1):5-8.
[22]王 燕,謝 輝,陳利萍. 植物嫁接誘導的遺傳變異機理的研究
進展[J]. 遺傳,2011,33(6):585-590.
[23]Yagishita N,Hirata Y. Graft-induced change in fruit shape inCapsicumannuumL. Ⅰ. genetic analysis by crossing[J]. Euphytica,1987,36(3):809-814.
[24]潘相文,孫曉環(huán),張鳳蕓,等. 大豆遠緣嫁接誘變技術(shù)的優(yōu)化[J]. 大豆科學,2012,31(2):237-241.
[25]Taller J,Yagishita N,Hirata Y. Graft-induced variants as a source of nove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reeding of pepper (CapsicumannuumL.)[J]. Euphytica,1999,108(2):73-78.
[26]朱新廣,張其德. NaCl對光合作用影響的研究進展[J]. 植物學通報,1999,16(4):332.
[27]溫學森,婁紅祥,楊世林,等. 地黃不同品種光合色素含量及其與葉色的關(guān)系[J]. 中國中藥雜志,2002,27(11):828-831.
[28]Becana M,Dalton D A,Moran J F,et 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ntioxidants in legume nodules[J]. Physiologia Plantarum,2000,109(4):372-381.
[29]Kanazawa S,Sano S,Koshiba T,et al. Changes in antioxidative enzymes in cucumber cotyledons during natural senescence:comparison with those during dark-induced senescence[J]. Physiologia Plantarum,2000,109(2):211-216.
[30]徐勤松,施國新,杜開和. 鎘脅迫對水車前葉片抗氧化酶系統(tǒng)和亞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J]. 農(nó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2001,17(2):30-34.
[31]張春蘭,張耀棟. 不同品種番茄嫁接植株間吸鉀特性差異的研究[J].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5,18(3):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