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平
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一點左右,意大利龐培城的天空突然出現(xiàn)了一塊奇怪的云團,像是蒸汽形成的氣團,形狀像一棵巨大的松封,枝椏插向天際。那一天,龐培城的天氣異乎尋常的炎熱。像往常那樣,城內的大街車水馬龍,遠自西西里島、羅馬的客商和貨車川流不息。龐培城神廟附近的廣場,小販、鞋商、布商、趕騾子的腳夫、逛街的市民熙熙攘攘。鞋匠在向婦女們吹噓自己的商品;賣小吃的老頭在打瞌睡;穿著華麗的貴婦,被女仆簇擁;乞丐衣衫襤褸,拄著棍子,由一條小狗引著向前。
地處羅馬帝國南部重鎮(zhèn)那不勒斯附近的龐培,是意大利南部通往北部的交通要道,城市依山面海,風光秀麗。古代起,這里的海濱是休閑勝地,那不勒斯海灣有一座風光秀麗的小島,羅馬皇帝在島上修建了行宮。公元1世紀,龐培城人口約2萬左右,龐培的生活費用也并不貴,各種必需品的價格,遠比羅馬帝國其它城市便宜,處在羅馬帝國治下的地中海世界和平時期,龐培人過著一種沒有思想紛爭,閑適而又平靜的生活。
這一切,都會迅速地被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改變。龐培城上空的那團云塊迅速變大,開始要遮住天空,而目越來越低,云團中似乎還夾帶著大量的灰塵。龐培城很快就一片漆黑,仿佛陷入最暗黑的夜晚。人們變得驚恐不安。灼熱的火山灰構成的云層繼續(xù)往向下壓,并且開始向下掉火山灰,甚至一些石塊。突然,龐培城后,維蘇威山頂出現(xiàn)一道道閃亮而刺眼的光芒,時而藍時而灰綠,突然間變成了火紅色,伴隨著道道煙柱,整個城市被照得雪亮;火光隨即又短暫消逝,留下一片慘白。
突然間,山上傳來震耳的巨大爆炸聲,沉寂許久的維蘇威火山終于爆發(fā)了,山口噴出燃燒的巖漿,以及直沖云霄的滾滾濃煙,氣團挾著石塊和灰塵,裹挾著令人窒息的蒸汽,向龐培城以及城外的莊園和農莊猛烈地沖去。在火山灰如同大雨般落下的間隙中,人們可以聽到地下的隆隆響聲。大海也受到重創(chuàng),發(fā)出巨大而低沉的聲音;極度恐懼的人們還聽到,火山裂縫中氣體噴出的噓噓聲。
天昏地暗,仿佛到了世界末日。灼熱的灰燼和石塊如雨般從天而降,空地和花園中石塊堆積如山。大石塊落下時互相撞擊,碎裂成無數(shù)小塊,迸射出大量火星。火星落到易燃物上便燃燒起來。許多房屋和葡萄園都起火了。在令人恐怖的斷斷續(xù)續(xù)的亮光下,市民們在公共場所,尤其是神廟的柱廊下面和場的進口處,放上一排排火把。但落下的火山灰和大風,很快就把它們蓋熄了。天搖地動,建筑物紛紛傾塌。黑暗中,充斥著婦女的呻吟、嬰兒的啼哭、男人的呼叫。有人叫著親人的名字,有人在哭嘆自己的無助,有人在祈禱災難過去。居民們亂成一團,心中充滿了對自然力量的恐懼,人們拼命外逃。
一對戀人相互攙扶著在人流中匆匆走著,他把她摟在懷里,費了好大的勁,才走到一座神廟柱廊最隱蔽的地方,并用自己的身體擋住火山灰和石塊,試圖保護她。柱廊的最后一級臺階上,有一個老頭左手拿著一個袋子,身子靠在一個年輕人身上——他們似乎是一對父子。這些場景都凝固定格在火山灰中。龐培城的居民大部分試圖從海邊乘船離開,然而,火山爆發(fā)伴隨的地震使那不勒斯海灣激起洶涌的波濤,沖擊著海岸,許多船傾覆。8月25日,灼熱的火山灰依舊遮天蔽日,紛紛灑灑,有毒氣體到處彌漫。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山洪挾帶著石塊、泥沙和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著龐培城沖來。8月26日,龐培城連同數(shù)千遇難的市民被深埋在4米深的火山灰下。
城中2萬多居民大部分逃到了別處,幾個月后火山灰覆蓋的斜坡上,野草和葡萄藤開始又四處蔓生。幾代人過去了,龐培所經歷的災難逐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去,連龐培這個名稱也被“西維塔”(1acivita,意思是城市)這樣一個沒有特定內涵的名詞所取代。千百年又過去了,人們僅從古籍史冊和民間傳說中知道有這么一座龐培古城存在,可它是什么樣子,遺址在那里,卻變成了一個謎。
19世紀以來一連串的發(fā)掘使這座古城又重見天日,考古發(fā)掘也揭示一幕幕慘劇。這個被掩埋的城市,大半已經清理出來。城市所在的斜坡上堆滿石塊,一列列厚厚的墻壁,沒有屋頂?shù)姆课?,鑲嵌著石頭的大街小巷,半倒塌的墻壁甚至還可以看到彩筆繪就的人物飛禽或花卉的圖案。城市最高處的神廟,祭祀臺階尚在,神廟柱廊還立著一尊栩栩如生的墨丘利的青銅雕像。廣場上的柯林斯柱柱基和富人家的門廊也殘存在此。神廟后面遠處可以看見沉寂的維蘇威山。
訪問龐培博物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蒙難者的遺骸。當年在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了遍布古城各個角落的數(shù)百個蒙難者尸體,他(她)們被火山灰和巖漿裹著,但內部已成空洞。專家們向這些已被凝結和固化的遺骸里面灌注石膏,保存了這些遺骸遇難時的形狀。
在一條街巷中,一位健壯的男子正拼命奔逃,卻瞬間便被巖漿給“定格”了;一個駝背的老婦臨死前手中還握著一枚硬幣;在幾個奔跑的“石膏人”和倒地的尸骨旁,還發(fā)現(xiàn)了房門鑰匙。最令人動容的是一個羅馬士兵,他身披甲胄,堅守在城門旁的崗位上,最后被定格在火山灰和巖漿中。最慘的是那些至死也未獲得自由的奴隸:在一個庭院中,有好幾個用鐵鏈鎖著的奴隸,石膏像顯現(xiàn)出奴隸的痛苦姿態(tài)和鎖住他們的鐵鏈。在龐培城的角斗學校里,共發(fā)現(xiàn)63具戴著手拷和腳鐐的角斗士骨骸。
走出古董博物館時,人們總要回頭再看一眼那幅1833年由俄國畫家布留諾夫畫的《龐培的末日》。為了生動再現(xiàn)雷電交加、山崩地裂的場景,他用了6年的時間,描繪了30多個不同人物在火山噴發(fā)時的驚心動魄場景面前的驚懼表情,使人如身臨其境,極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