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幾個養(yǎng)雞場飼養(yǎng)的產蛋雞先后發(fā)生以貧血、雞冠蒼白、產蛋率下降、癱瘓及零星死亡為特征的疾病。根據(jù)臨床特征、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等,診斷為卡氏住白細胞蟲病。筆者確診后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了該病的流行。
1.發(fā)病經過及癥狀。初期雞冠、肉垂顏色變淡,繼而病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癱瘓;雞冠和肉垂蒼白,排黃綠色或白色稀糞,有的雞冠髯根部蒼白,上部為白色或黃色,有的雞冠上有紅色顆粒,有的雞頸部、胸腹部及股內側皮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點;產蛋率急劇下降,產軟殼蛋、薄皮蛋,接著出現(xiàn)零星死亡,日死亡率0.2%~0.5%,大多數(shù)病雞死前抽搐和痙攣,個別雞死亡前后口鼻流血。
2.剖檢變化。剖檢病死雞22只,表現(xiàn)頸、胸腹部皮下有出血小結節(jié);冠、臉、肉垂蒼白,血液稀薄,肌肉蒼白;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有許多粟粒大小的出血小結節(jié)或黃白色結節(jié);脾臟腫大,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和灰白色結節(jié);胰臟有許多粟粒大小的出血小結節(jié),界限明顯;腹膜、腸系膜有界限明顯的出血小結節(jié);小腸呈暗紅色,腹膜內有凝血塊或黃紅色腹水;腎臟腫大出血,表面有凝血塊。
3.實驗室診斷。用消毒過的針頭從瀕死雞雞冠刺取一滴血液,經姬姆薩氏染色液染色,置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見有呈圓形的卡氏住白細胞蟲配子體。
4.治療。復方泰滅凈500毫克/千克拌料,連喂3天,后改用200毫克/千克拌料,連用7天,效果很好,并在飲水中加入0.1%的小蘇打,以減少磺胺類藥物的毒副作用。白冠凈顆粒(主要成分為常山、青蒿、神曲、黃柏、大薊等)按每袋50克飲水150千克,連用4~5天,停藥2天,再用藥 5天效果也很好,成本較復方泰滅凈低。
用藥的同時,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維生素K3,以緩解病雞的出血癥狀;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速補以促進病雞的康復,一般用藥后2天即可控制死亡,用藥后15~20天,產蛋率開始恢復。
5.預防措施。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消除雞舍周圍雜草,墊平臭污水溝,以減少蚊蟲孳生。消滅中間宿主,庫蠓是該病的傳播媒介,為切斷傳播途徑,在流行季節(jié),雞舍內外噴灑對雞毒性較小的殺蟲劑,如溴氫菊酯、滅害靈等消滅庫蠓。流行季節(jié),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預防性藥物,如復方泰滅凈等,以預防該病發(fā)生。
6.小結。每年7、8月氣候高溫高濕,氣溫一直在20℃以上,有利于庫蠓的大量繁殖,易引起該病流行。使用復方泰滅凈防治該病時,用藥量要足,同時療程要夠。防治產蛋雞卡氏住白細胞蟲病,盡可能選用中藥制劑,以免影響產蛋和引起藥物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