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柯
小學低學段的說明文學習,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片段仿寫。
《蝴蝶》這篇文章,在講解課文時筆者已經(jīng)帶領學生分析了文章結(jié)構(gòu),為仿寫做了鋪墊,但如何引導學生仿寫,筆者花了一番心思。
筆者從家長那里借來了一系列不同種類蝴蝶的標本。課堂上,筆者先請一個學生上臺選一個標本,把名字蓋住,引導學生從蝴蝶的大小、形狀、花紋和顏色等方面來介紹。然后,再請這個學生悄悄地看一眼標本的名稱,用自己的話說出一些關于名稱的信息,讓其他同學猜。
于是,這節(jié)寫作課變成了猜蝴蝶名稱的游戲課,寫作也變成了游戲的一部分。
以上環(huán)節(jié)是筆者的示范和引導。接下來,筆者給每個學生發(fā)了一個標本,各不相同,并囑咐他們要悄悄觀察,不能讓其他同學看到自己的蝴蝶,并且要通過描寫它的外表和名字特征,讓別人透過文字就能猜到蝴蝶名稱。猜出來的人越多,被猜的學生獲得的獎勵就越多。學生們興趣盎然,一個個神神秘秘,小心翼翼。
當學生完成作品時,筆者仍然讓他們保持神秘感,將自己的名字和蝴蝶標本的名字悄悄地寫在紙的最下方,然后把寫字的那張紙對折,與標本一起交給筆者。
收上來的作品讓筆者驚喜不已。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不僅句子通順、結(jié)構(gòu)清晰,甚至極細致地描寫了蝴蝶的外表和名字特征。就連平時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也寫了滿滿一篇,而且基本文從字順。
作品一收齊,就有學生追著筆者問什么時候能猜蝴蝶。再次上語文課時,筆者將5篇優(yōu)秀作品所對應的標本擺在投影下,遮住標本名稱后開始朗讀其中某一篇文字作品。第一自然段還沒讀完,就有學生迫不及待地走上講臺,果斷地辨認出剛才那段文字所描寫的蝴蝶。小作者的臉上寫滿了自豪,擁有猜出人數(shù)最多的小作者甚至發(fā)出了驚呼。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能展示每個學生的作品。于是,筆者將每個學生的作品發(fā)到他們手中。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把標本按洗牌方式打亂,每個學生拿著自己的文字作品輪流朗讀,請剩下的組員猜蝴蝶名稱,所有的小組都成功猜出。
一個學生用極其興奮的語氣問道:“老師,可不可以再猜一次啊?”聽到這個訴求,學生們一個個都涌了過來,興奮地嚷著:“老師,再給我們發(fā)一個標本,我們還要寫!”
當換一種形式將學習變成游戲的一部分,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