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嫻,張興偉,王震洪,2*
(1.貴州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長安大學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牡丹在我國有3000多年栽培歷史,屬芍藥科芍藥屬牡丹組的木本植物。油用牡丹是在藥用牡丹(鳳丹)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木本油料植物[1]。油用牡丹籽油含有人體不能合成的油酸、亞麻酸,它們是人體細胞構成和代謝過程的必需物質,具有特殊的營養(yǎng)價值,因而牡丹籽油被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2]。油用牡丹除了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外,它還有生態(tài)綜合效益,如植株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能有效綠化荒山荒坡,減少水土流失,美化環(huán)境。在干旱區(qū)對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改善土壤品質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貴州在多個生態(tài)脆弱地區(qū)引種油用牡丹栽培[3]。然而,貴州多雨潮濕,土壤粘重、酸度大。要使油用牡丹種植形成產業(yè),并產生顯著經濟效應,需要改良土壤。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具有孔隙發(fā)達,比表面積大、表面負電荷多等特性[4]。施用生物炭對于增加土壤pH,改善土壤質量、保持土壤肥力及促進作物生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生物炭對多數(shù)作物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已經得到了驗證。然而,油用牡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育苗、生理生態(tài)、油份提取等方面,關于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對油用牡丹的生長及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尚未見報道。基于此,本文以油用牡丹“鳳丹”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對油用牡丹生長及各器官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為黃壤上合理施用生物炭改良土壤,促進油用牡丹在貴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地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貴州大學教學實驗基地,屬于亞熱帶濕潤溫和氣候區(qū),具有明顯的高原性和季風性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9℃,無霜期平均246 d,年雨量1100~1200 mm。試驗地土壤類型為黃壤,pH值5.08;土壤中主要營養(yǎng)物質含量為:全氮1.68 g/kg,全磷0.97 g/kg,速效磷20.2 mg/kg,速效氮86.8 mg/kg。
供試牡丹苗采購于山東眾達牡丹合作社。牡丹苗為2年生、長勢良好,大小均勻的“鳳丹”油用牡丹。苗平均高為27.2 cm、莖粗為0.4 cm。研究所用生物炭采購于沈陽隆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純稻殼為原料450℃熱裂解所得,pH值為7.86,碳45.59%,全氮7.59 g/kg,全磷1.09 g/kg。試驗所用肥料為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其氮、磷、鉀含量分別為46%、18%、60%。
試驗設置兩個區(qū)域,一個是施肥區(qū),另一個為不施肥區(qū)。每個區(qū)域設4個生物炭水平,每個水平設3個重復。施肥區(qū)施肥量比貴州農田常規(guī)施肥量低,即施氮量180 kg/hm2,施磷量65 kg/hm2,施鉀量40 kg/hm2。4個水平的生物炭用量分別為:0 kg/m2、2 kg/m2、4 kg/m2、 6 kg/m2。共24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為120 cm×140 cm,小區(qū)編號如表1 所示。
試驗時間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2016年10月底將生物炭施加到耕作層土壤中(0-20 cm),使土壤和生物炭充分混合均勻,并在施肥區(qū)各小區(qū)施加等量的氮磷鉀肥,接著種植2年生油用牡丹,株行距為20 cm×50 cm,每個小區(qū)種植12株。
表1 田間試驗處理和設計Tab.1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and design
2017年2~9月每月用卷尺對苗高進行測量,用游標卡尺對地徑進行測量;4~9月以SPAD 502 Plus手持式葉綠素儀測定葉片的SPAD值。10月對植株進行隨機取樣,將植株分根、莖、葉三部分于105℃下殺青30 min,80℃烘干至恒重測定干樣品中氮、磷含量。植株全氮含量用H2S04-H202消煮-凱氏定氮法測定;全磷含量用H2S04-H202:消煮-鉬銻抗吸光光度法。
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利用SPSS 18.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數(shù)據(jù)圖表均用Microsoft office 2007軟件制作。
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結束后雖然土壤仍表現(xiàn)為弱酸性,但各處理土壤的pH值都有增加,B2、B4和B6土壤pH值比B0分別提高了0.03、0.27、0.28個單位,F(xiàn)B2、FB4和FB6土壤pH值比FB0分別提高了0.03、0.22、0.26個單位。同樣,試驗后施肥區(qū)與未施肥區(qū)中生物炭的添加均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且隨著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兩個區(qū)域的各處理間土壤全氮含量差異不顯著。在未施肥區(qū),B2、B4和B6土壤全磷含量比B0分別增加了11%、17%、30%; B4和B6土壤速效氮含量比B0分別顯著增加了10%與17%; B2、B4和B6土壤速效磷含量比B0分別增加了18%、23%、39%。施肥區(qū),F(xiàn)B4和FB6處理土壤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顯著高于FB0,但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其中添加生物炭量最大的FB6處理,土壤全磷較FB0增加了35%、速效氮增加了21%、土壤速效磷增加了45%??梢?,施加生物炭有助于改善土壤。
油用牡丹栽植后于次年2月開始發(fā)芽。未施肥區(qū)與施肥區(qū)相比,施肥區(qū)中各處理的株高均高于未施肥區(qū)等炭量處理,說明生物炭與肥料配施能提高油用牡丹的株高(圖1)。在未施肥區(qū),生物炭的施用均提高牡丹的株高,且從4月份開始隨著添加量的增加株高不斷增加,其中B6處理最高,較B0顯著提高了10.43%,B2、B4分別較B0提高4.07%和8.31%,且B2、B4、B6間差異顯著。在施肥區(qū),不同用量生物炭均提高了油用牡丹的株高,各處理中株高大小為FB4(40.72 cm) >FB6(39.90 cm)> FB2(39.11 cm)> FB0(37.98 cm),F(xiàn)B4提高效果最好,較FB0顯著提高了7.21%,F(xiàn)B6、FB2較FB0顯著提高了5.06%和2.98%。
圖1 生物炭施用量對油用牡丹株高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adding biochar on plant height of oil peony
在未施肥區(qū),2~9月各處理均是隨著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多,地徑不斷增大,但2~5月B0與B2、B4差異不明顯,只與B6有顯著差異(圖2);6~9月未添加生物炭的處理B0與B2、B4、B6均有顯著差異;9月B2、B4、B6較B0地徑分別增加5.16%、7.30%、10.69%。說明生物炭對油用牡丹地徑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施肥區(qū),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均增加了油用牡丹的地徑,從3月起,處理間的大小依次為FB4 >FB6> FB2> FB0,F(xiàn)B4增加效果最好,最終地徑較FB0增加了4.95%,F(xiàn)B6、FB2較FB0增加了2.75%和0.55%。整個試驗期,生物炭與肥料配施均比單施生物炭處理地徑值高,說明一定量的生物炭和肥料配施有利于植株的生長。
除2月份外,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區(qū)域相同指標不同處理間在P < 0.05 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圖2 生物炭施用量對油用牡丹地徑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adding biochar on stem diameter of oil peony
葉綠素含量是反應植株葉片光合能力及植株健康狀態(tài)的主要指標[5]。研究結果顯示,生物炭對油用牡丹葉片葉綠素含量有一定的影響(圖3)。牡丹生長到4月份時,未添加生物炭和肥料的處理(B0)葉片SPAD值最低,其次為單施肥未添加生物炭處理(FB0)。葉綠素含量最高的是施肥+6 kg/m2生物炭(FB6)。未施肥區(qū)葉片的SPAD值均是隨著生物炭的添加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在而施肥區(qū),僅4~5月葉片的SPAD值隨著生物炭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6~9月則葉片SPAD值大小發(fā)生了波動,順序為FB4 >FB6> FB2> FB0,添加4 kg/m2生物炭量葉片SPAD值最大,但與FB6差異不顯著。整個試驗期,全部8個處理,油用牡丹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但FB4和FB6處理先升高后下降后,基本維持在一個水平上。生物炭能延緩肥料在土壤中的釋放,后期釋放部分養(yǎng)分以滿足植物對養(yǎng)分的持久需求,這表明一定量生物炭和肥料配施更有利于牡丹光合作用。
不論施肥與不施肥,生物炭的施用均可以提高植物各器官中的氮、磷含量(表2)。在未施肥區(qū),油用牡丹的根、莖、葉中氮、磷含量均是隨著生物炭的增加而升高,但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對植物各器官磷的含量沒有顯著作用;而高生物炭水平下,植物各器官中氮含量最高,B6與B0相比,根、莖、葉中氮含量分別提高了9.84%、6.22%、8.9%。在施肥區(qū), 隨著生物炭用量的增加,牡丹各器官氮含量大小均是FB4 >FB6> FB2> FB0,其中FB4和FB6與FB0、FB2比較,根、莖、葉中氮含量達到顯著水平;FB4與FB6之間差異不顯著;FB2處理中油用牡丹的葉和莖中氮含量顯著高于FB0,但根中的氮含量與FB0差異不顯著。牡丹各器官的磷含量隨著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各處理莖和根中磷含量沒有顯著差異;FB4與FB6葉片中的磷含量顯著高于FB0,但FB4與FB6之間差異不顯著??傮w而言,施肥區(qū)添加生物炭的三個處理中,植物根、莖、葉中氮含量均高于未施肥區(qū)的等炭量處理;三個處理中除莖外,根和葉中的磷含量也均高于未施肥區(qū)的等炭量處理。綜上,說明一定量生物炭和肥料的配施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植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
圖3 不同用量生物炭對油用牡丹葉片SPAD值的影響Fig.3 Effect of adding biochar on SPAD value of oil peony
生物炭具有疏松多孔、吸附能力強等的特點,施入土壤后對肥力和養(yǎng)分起到吸附和緩釋的作用,進而改良土壤[6]。本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均增加了油用牡丹的株高和地徑,且肥料與生物炭的配施較單施生物炭的效果更好,其中最佳生物炭施用量和配施肥料有關,在不施肥時,生物炭最佳施用量較高,為6 kg/m2;當配施一定肥料時,最佳生物炭量為4 kg/m2??赡艿脑蛴校陀媚档みm宜生長的土壤為壤土或沙質壤土,要求土壤疏松透氣、排水良好,適宜pH值為6.5~8.0,而黃壤質地較粘,酸度比較大,不利于油用牡丹的生長。生物炭具有發(fā)達的孔隙結構,施入土壤后不僅能調節(jié)土壤容重和孔隙率,增加通氣量[7],而且生物炭本身含有Ca2+、K+、Mg2+等鹽基離子,進入土壤以后會有一定程度的釋放,交換土壤中的H+和Al3+,從而降低其濃度,提高鹽基飽和度并增加土壤pH值[8],因此,添加生物炭后的黃壤更有利于油用牡丹的植物生長。
表3 生物炭對油用牡丹根、莖、葉氮磷含量的影響Tab.3 Effect of adding biochar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in roots、stem and leaves of oil peony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區(qū)域同一器官相同指標不同處理間在P < 0.05 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植株葉片SPAD值常常被用來反映葉片氮素養(yǎng)分狀況[9-10]。本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炭能提高葉片的SPAD值,未施肥區(qū)生物炭施用量為6 kg/m2的葉片SPAD值最大,施肥區(qū)生物炭施用量為4 kg/m2葉片SPAD值最大,但與FB6處理沒有達到顯著差異,可能是由于生物炭具有很高的碳氮比,在生物炭施用量較大時,生物炭導致氮的固定,降低了土壤的有效氮,限制了植株對有效氮的吸收[11]。試驗期間,葉片SPAD值在6月份升到最高,七月份開始下降,其中施肥區(qū)的FB4、FB6處理在9月份有一個緩慢的回升??赡苁怯捎谏锾烤哂休^大的比表面積、發(fā)達的孔隙結構、較高的陽離子交換量,因此施用到土壤中的生物炭可以增加養(yǎng)分的吸持能力、有機質含量以及養(yǎng)分有效性等[12-14]。生物炭的這些特性可作為肥料養(yǎng)分的載體吸持部分肥料養(yǎng)分,能夠在后期釋放部分養(yǎng)分以滿足植物對養(yǎng)分的持久需求,從而延緩肥料在土壤中的釋放與淋失[15]。因此,將生物炭作為肥料載體與肥料混合有一定養(yǎng)分緩釋功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可減少化肥施用量。
一些研究證明,生物炭能促進植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16-17]。本試驗表明,無論是施肥還是未施肥,油用牡丹的根、莖、葉中磷含量均是隨著生物炭的增加而升高。生物炭施入土壤后,能夠促使有效磷低的土壤閉蓄態(tài)磷轉化為有效態(tài)磷,直接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18]。同時,生物炭經高溫熱解后,其自身部分穩(wěn)定態(tài)磷被激活,轉變?yōu)槿芙鈶B(tài)磷,可以供作物吸收利用[19]。但生物炭在對外源磷有效性轉化的能力與土壤類型有關。這也可能是本試驗中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的原因。另外,本試驗中,中等用量生物炭和肥料配施可以顯著提高油用牡丹根、莖、葉中的氮含量。可能是添加生物炭后促進土壤的硝化速度,加快系統(tǒng)中氮的循環(huán),使得土壤中可溶性氮提高,而高劑量生物炭添加可能同時抑制牡丹根系的生長與吸收能力[20-21]。所以中等用量生物炭和肥料配施效果最好。
在本試驗條件下,無論施肥還是未施肥,生物炭的添加均提高了土壤pH值、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改善黃壤性質。從而對油用牡丹的株高、地徑、葉片SPAD值和各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均有促進作用,其中生物炭中等用量處理(4 kg/m2)與肥料配施可以顯著提高油用牡丹幼苗的株高、地徑,提高葉片的SPAD值,同時提高油用牡丹根、莖、葉中的氮含量,且效果最好。綜上考慮,黃壤上種植油用牡丹,生物炭用量控制在4 kg/m2比較適宜。
參 考 文 獻:
[1] 李育才.油用牡丹產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新產經,2015(6):52-53.
[2] 樊金拴.我國木本油料生產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前景[J].經濟林研究,2008,26(2):116-122.
[3] 王 勇,張惠敏,劉蓉蓉.等.黔東南州油用牡丹引種培育對林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2016(17):140- 141.
[4] Xu G, Lü Y, Sun J,etal. Recent advances in biochar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al soils: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J].Clean-Soil,Air,Water, 2012, 40(10):1093-1098.
[5] 王 薇,宋廷宇,王 艷,等.番茄葉片SPAD值與葉綠素含量的相關性分析[J].北方園藝,2013(23):12-15.
[6] 劉玉學,劉微,吳偉祥,等.土壤生物質炭環(huán)境行為與環(huán)境效應[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9,20(4):977-982.
[7] 盧晉晶, 郜春花,李建華,等.秸稈生物炭對黃土區(qū)農田土壤養(yǎng)分和玉米生長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 2017,33(33):92-99.
[8] Van Zwieten L, Kimber S, Morris S,etal. Effects of biochar from slow pyrolysis of paper mill waste on agr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il fertility[J].PlantandSoil,2010, 327(1/2):235-246.
[9] 孫陽陽,靳志偉,黃明迪,等.SPAD值與鮮煙葉成熟度及烤后煙葉質量的關系[J].中國煙草科學,2016,37(2):42-46.
[10] 王 娜,展恩能,李忠環(huán),等.不同施肥水平烤煙煙葉成熟期間莖葉夾角及葉片SPAD值變化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6,31(1):136 -140.
[11]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農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0.
[12] Cao X,Harris W.Properties of dairy- manure-derived biochar pertinent to its potential use in remediation [J].BioresourceTechnology, 2010,101(14):5222-5228.
[13] Liang B, Lehmann J, Solomon D,etal. Black carbon increase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in soils[J].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 2006,70 (5):1719-1730.
[14] 黃 超,劉麗君,章明奎.生物質炭對紅壤性質和黑麥草生長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11,37 (4):439-445.
[15] Day D, Evans R J, Lee J W,etal.Valuable and stable carbonco-product from fossil fuel exhaust scrubbing [J].Prepr,Pap.-Am.Chem.Soc.Div.FuelChem, 2004, 49(1):352.
[16] 姜天華,溫立柱,郭蕓輝,等.生物炭與氮肥配施對牡丹葉片氮素營養(yǎng)和籽粒品質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7,28(9):2939-2946.
[17] Lehmann J, Silva J P, Steiner C,etal.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leaching in an archaeological Anthrosol and a Ferralsol of the Central Amazon basin:fertilizer, manure and charcoal amendments[J].PlantandSoil,2003, 249(2):343-357.
[18] Steiner C, Glaser B, Teixeira W G,etal. Nitrogen retention and plant uptake on a highly weathered central Amazonian ferralsol amended with compost and charcoal[J].PlantNutritionandSoilScience, 2008,171 (6):893-899.
[19] Chan K Y, Van Zwieten L, Meszaros I,etal. Agronomic values of green waste biochar as a soil amendment [J].AustralianJournalofSoilResearch, 2007(45):629-634.
[20] Covington W W, Sackett S S.Soil mineral nitrogen changes following prescribed burning in ponderosa pine [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1992,54 (1):175-191.
[21] Gundale M J, DeLuca T H.Charcoal effects on soil solution chemistry and growth of Koeleria macrantha in the ponderos a pine /Douglas-fir ecosystem[J].BiologyandFertilityofSoils, 2007,43(3):3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