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興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鄭州 450000)
東濮凹陷存在豐富的非常規(guī)油氣藏,主要為深層致密砂巖油氣和泥頁巖油氣。泥頁巖裂縫油氣藏作為一種特殊隱蔽油氣藏類型[1–4],在東濮凹陷的勘探歷程上屢有發(fā)現(xiàn)[5–8]。前人對東濮凹陷泥頁巖油氣藏的研究較籠統(tǒng),主要偏向于裂縫特征觀察描述,而泥頁巖成藏的關鍵是裂縫成因,但泥頁巖裂縫的發(fā)育受到多種因素控制,預測難度很大。本文深入剖析了影響泥頁巖裂縫發(fā)育的因素及特征,對泥頁巖油氣藏地質特征認識進行了補充。東濮凹陷泥頁巖油氣藏裂縫發(fā)育控制因素主要有構造因素和非構造因素。
構造因素形成的裂縫為構造縫,是由構造應力引起的。東濮凹陷是一個張性斷裂發(fā)育的鹽湖盆地,古近系時期:區(qū)域構造應力場為右旋構造應力場,最大主應力為北東–南西向,最小主應力為北西–南東向,中間應力為垂直方向;沙三中–沙二時期:受北東向擠壓應力場的作用,沙三下鹽巖上隆,沙三中在PS18–1井區(qū)附近形成鼻狀構造;東營末期:區(qū)域構造反轉期,產生近東西向擠壓應力場,地層形成強超壓。裂縫的走向分布,與構造應力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為北東、北西向裂縫(圖1)。
東濮凹陷構造應力存在兩種類型,即水平應力和垂直應力,這兩種應力影響著裂縫的發(fā)育。水平應力形成的構造縫相對較早,主要表現(xiàn)為開啟裂縫,多見油氣浸染,或見方解石、瀝青充填,以橫張垂直裂縫和高角度剪裂縫發(fā)育為主。水平構造應力裂縫在PS18–1井附近發(fā)育,而PS18–8井附近欠發(fā)育,這與 PS18–1井較靠近斷層有關,靠近斷層構造應力大,裂縫相對發(fā)育(圖1)。
垂向構造應力場的形成主要與膏鹽上隆有關,形成時間稍晚于水平構造應力縫。主要形成縱張垂直縫,極少數(shù)垂向“X形”剪裂縫。縱張垂直縫呈延伸短、V字形垂向形態(tài),且多為方解石或石膏充填,少見油氣顯示。PS18–1井縱張裂縫發(fā)育,而PS18–8井相對欠發(fā)育這類裂縫,與該井偏離鼻狀構造軸部有關(圖1)。
圖1 東濮凹陷構造應力縫走向玫瑰圖
對目前已知的主要泥頁巖裂縫發(fā)育井層段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表明,構造位置相對較高、構造曲率相對較大的地方(最大主曲率一般大于 0.2)構造縫較發(fā)育。
不同巖性的巖石強度和力學性質不同,在相同構造應力場作用下裂縫的發(fā)育程度不一致。巖石脆性組分含量高,則巖石的脆性強,裂縫就更可能發(fā)育。泥頁巖中脆性礦物成分含量是控制裂縫發(fā)育的重要因素。
沉積巖脆性組分多為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根據PS18–1井的X衍射礦物分析,沙三上段鹽間泥頁巖脆性礦物主要為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脆性礦物的平均含量為 42.05%(表 1),與美國Appalachia 盆地泥盆系泥頁巖中確定的脆性指數(shù)臨界值相當,遠高于東營凹陷脆性礦物平均含量(18%~20%)。同時鉆井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泥頁巖容易破碎,巖心很難鉆取巖心柱,說明東濮凹陷沙三上段鹽間段泥頁巖的脆性很大,有利于天然裂縫的發(fā)育。
表1 PS18–1井鹽間泥巖段X衍射資料數(shù)據
PS18–1和PS18–8井沙三上段鹽間泥頁巖段共38條裂縫發(fā)育的巖性資料表明,裂縫發(fā)育主要巖性為含鈣(云)泥巖、含膏泥巖或含泥膏巖、含泥灰(云)巖三類。這三類巖性代表著碎屑巖、硫酸鹽巖和碳酸鹽巖。含鈣(云)泥巖中裂縫最為發(fā)育,62.5%的裂縫主要發(fā)育在該類巖性之中;其次為含膏泥巖或含泥膏巖,28.1%的裂縫發(fā)育在該類巖性之中;含泥灰(云)巖中的裂縫發(fā)育程度最低,只有9.4%的裂縫發(fā)育在該類巖性之中(圖2)。這說明泥頁巖裂縫的發(fā)育程度與灰質成分的含量有很大關系,即泥頁巖中方解石和白云石越多,越有利于裂縫的發(fā)育。
巖心資料分析表明,東濮凹陷膏鹽或含泥膏鹽、含膏泥巖較為發(fā)育,沙三上鹽間泥頁巖段構造縫的發(fā)育受內部石膏紋層的控制,構造縫通常垂直或者高角度相交巖層,并終止于石膏紋層界面上。當石膏紋層較薄,構造縫也有可能切穿石膏紋層;紋層較厚,構造縫通常終止于石膏紋層。因此,石膏紋層的發(fā)育程度也決定了泥頁巖裂縫發(fā)育的程度,即硫酸鹽巖礦物會抑制裂縫發(fā)育。
圖2 不同巖性裂縫發(fā)育頻率分布
東濮凹陷鹽間泥頁巖通常為鈣質及含膏泥頁巖,其有機質富集程度與碳酸鹽巖、硫酸鹽巖礦物含量有一定關系[9–10]。有機質富集程度與泥頁巖中的鈣質含量關系相對復雜,當碳酸鹽巖含量小于45%時,泥頁巖中的有機質富集程度與碳酸鹽巖含量呈正相關關系;而碳酸鹽巖含量大于45%時,泥頁巖中的有機質富集程度與碳酸鹽巖含量呈負相關關系(圖3a)。泥頁巖中的有機質富集程度與泥頁巖中的石膏、硬石膏含量呈負相關關系,當石膏、硬石膏含量增大時,泥頁巖中的有機質含量降低(圖3a)。由于泥頁巖裂縫的發(fā)育與碳酸鹽巖、硫酸鹽巖有重要關系,所以泥頁巖中有機質富集程度與裂縫發(fā)育程度也有關。有機碳含量隨裂縫密度增加而增加,但裂縫密度超過4條/m時,有機碳含量下降(圖3b)。
圖3 泥頁巖有機質富集程度與裂縫發(fā)育程度和礦物含量關系
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為:當碳酸鹽巖含量低于45%時,隨著碳酸鹽巖礦物含量增加,即泥頁巖的脆性礦物含量增加,泥頁巖發(fā)育裂縫的可能性增大,因而裂縫密度變大。泥頁巖中碳酸鹽巖礦物含量增加,表明鹽湖湖水鹽度增加,底部水體近于停滯, 造成各種生物大量死亡,鈣質泥頁巖有機質含量增加。而裂縫密度超過一定值時,碳酸鹽巖礦物含量過高,則黏土含量變低,不利于有機質吸附,有機質含量相對變小。
異常高壓形成的裂縫[11–12]主要指巖石在一定埋深處于封閉條件下, 由于烴類生成、黏土礦物脫水、水熱增加、自生礦物充填孔隙、膠結作用等產生異常高壓,當其達到巖石臨界破裂壓力時產生的裂縫。超壓導致地層破裂可在沒有構造作用的情況下完全由超壓引起,亦可在構造作用的誘導下發(fā)生。在伸展構造應力背景下,超壓產生破裂垂直縫,這些裂縫在平面上無明顯方向性,呈蠕蟲狀,隨機分布。東濮凹陷多年勘探證實, 由于鹽巖發(fā)育、生烴作用等多種原因,高壓油氣藏分布廣泛,尤其是沙三段地層超壓帶分布更為廣泛。這些超壓帶分布區(qū)往往是良好烴源巖分布區(qū),若出現(xiàn)厚層泥頁巖, 很容易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泥頁巖裂縫性油氣藏。
(1)形成泥頁巖油氣藏的關鍵因素是裂縫的發(fā)育,東濮凹陷泥頁巖油氣藏裂縫發(fā)育主控因素為構造因素和非構造因素。
(2)導致東濮凹陷泥頁巖裂縫發(fā)育的構造因素為構造應力,包括水平應力和垂直應力兩種類型,構造應力主要形成橫張垂直縫、高角度剪切縫和縱張垂直縫,構造位置相對較高和構造曲率相對較大部位是裂縫容易發(fā)育區(qū)。
(3)導致東濮凹陷泥頁巖裂縫發(fā)育的非構造因素有巖性和礦物成分、有機質富集程度、異常高壓。石英、碳酸鹽巖礦物含量高,容易形成裂縫,而硫酸鹽巖礦物會抑制裂縫發(fā)育;有機質含量較大,裂縫也越容易發(fā)育,當裂縫發(fā)育到一定程度,隨著裂縫發(fā)育程度的增大,有機質含量變??;異常高壓帶也是裂縫常發(fā)育區(qū)。
[1] 張金川,林臘梅,李玉喜,等.頁巖油分類與評價[J].地學前緣.2012,19(5):321–331.
[2] 鄒才能.頁巖油形成機制、地質特征及發(fā)展對策[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40(1):16–25.
[3] 付亞榮.中國頁巖氣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展望[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3,27(6):19–22.
[4] 龐長英,連軍利,吳一凡,等.美國頁巖油氣開發(fā)技術及對我國的啟示[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2,26(5):62–66.
[5] 何鋒,張虹,王萍霞,等.東濮凹陷沙三段隱蔽油氣藏分布規(guī)律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5,12(3):22–24.
[6] 吳鮮,竇蓮,龍勝群,等.東濮凹陷沙三上鹽間段湖相頁巖油氣成藏條件[J].特種油氣藏,2013,20(4):36–40.
[7] 陳永昌,張金川,蘇慧,等.東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頁巖油成藏地質條件分析[J].特種油氣藏,2014,21(3):62–65.
[8] 呂艷南,張金川,張鵬,等.東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頁巖油氣形成及分布預測[J].特種油氣藏,2014,21(4):48–52.
[9] 丁文龍,李超,李春燕,等.頁巖裂縫發(fā)育主控因素及其對含氣性的影響[J].地學前緣,2012,19(2),212–220.
[10] 李琦,康仁華,劉魁元,等.泥巖裂縫油氣藏地質模型與成因機制[M].湖北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4:85–96.
[11] 冷劑高,劉曉峰,龐雄奇,等.鹽間泥巖裂縫超壓油氣藏成藏作用[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6,33(6):692–696.
[12] 馬啟富,陳斯忠,張啟明,等.超壓盆地與油氣分布[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