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任
正常情況下,母牛產(chǎn)犢后12小時內(nèi)可自行排出胎衣,12小時內(nèi)胎衣不能自行全部排出而滯留于子宮內(nèi),稱為母牛胎衣不下,又稱胎衣滯留。胎衣不下可引發(fā)母牛子宮內(nèi)膜炎,影響其正常繁殖,嚴重者子宮感染,導致奶?;既榉垦?、不孕癥等,甚至引起敗血癥而死亡。
一、發(fā)病原因
1. 日糧營養(yǎng)不均衡
母牛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后期(奶牛干奶期),如果粗飼料品質(zhì)差,日糧營養(yǎng)水平不均衡,特別是礦物質(zhì)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的含量少,或鈣磷比例不合理,將導致鈣吸收差。相關資料證明,飼料中含鈣量低,是誘發(fā)母牛胎衣不下的重要因素。
2. 體質(zhì)差,子宮收縮力不足
妊娠期母牛如果拴系飼養(yǎng),運動量小,光照不足;或過度肥胖,過度瘦弱;或老齡母牛體質(zhì)較差,臨產(chǎn)時子宮將收縮無力。此外,因胎兒過大,胎水過多,導致胎盤遲緩,子宮收縮力也會不足。妊娠期感染某些傳染病,如布魯氏桿菌病、結(jié)核病等,也容易導致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粘連,臨產(chǎn)時子宮收縮無力。
3. 環(huán)境影響
母牛產(chǎn)犢時,產(chǎn)房周圍環(huán)境嘈雜,不僅影響產(chǎn)犢進程,還會導致胎衣不下。產(chǎn)程中母牛突然受到驚嚇,子宮極易馬上過緊收縮,使已經(jīng)脫落的胎衣無法及時排出。
二、主要臨床癥狀
母牛產(chǎn)犢12小時后,胎衣仍未排出,母牛主要表現(xiàn)不安,哞叫,回頭顧腹,拱背,努責。全部胎衣不下時,陰門外無異物。部分胎衣不下時,見一部分已經(jīng)排除的胎衣掛在陰門外,起初呈鮮紅色或土紅色,隨著時間延長,排出的胎衣逐漸腐敗變質(zhì),變成灰白色,從陰門流出污穢的惡臭血水,并帶有部分壞死的組織碎片或胎衣,臥下或按摩子宮,流出液更多。如果產(chǎn)后24小時內(nèi)仍不能完全排出胎衣,母牛常出現(xiàn)全身癥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前胃弛緩,有時繼發(fā)瘤胃臌氣。
三、治療措施
下列處方藥物用量以體重200千克母牛為準,養(yǎng)殖戶可根據(jù)牛的體重靈活掌握。
1. 促進子宮收縮
處方1:垂體后葉素40~80單位,肌內(nèi)注射,2小時后重復注射1次。
處方2:①子宮內(nèi)緩慢注入溫熱的10%鹽水2000毫升,同時加入土霉素3克。②5%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50毫升,靜脈注射。③雙氯芬酸鈉注射液20毫升,青霉素480萬單位,青霉素鈉320萬單位,肌內(nèi)注射。上述3組藥物分別依次使用,每日1次,連用3~5日。
處方3:①20%氯化鈣60毫升,生理鹽水350毫升,靜脈注射。②雙氯芬酸鈉20毫升,青霉素480萬單位,青霉素鈉320萬單位,肌內(nèi)注射。上述3組藥物分別依次使用,每日1次,連用3~5日。
處方4:0.25%氯化氨甲酰甲膽堿注射液20毫升,青霉素480萬單位,青霉素鈉320萬單位,混合后一次性皮下注射。如胎衣在子宮內(nèi)停留時間太長,可于12小時后重復注射1次。
處方5:氯前列烯醇6毫升,青霉素480萬單位,青霉素鈉320萬單位,混合后肌內(nèi)注射。
處方6:縮宮素8毫升,青霉素480萬單位,青霉素鈉320萬單位,混合后肌內(nèi)注射。
處方7:卡巴膽堿5毫克(1毫升含卡巴膽堿0.25毫克),皮下注射。用藥5小時如仍未見胎衣排出,可重復用藥1次。
2. 預防感染
處方1:金霉素2克,裝入膠囊內(nèi)投入子宮,每日1次,連投3日。
處方2:全身癥狀明顯的病牛,可用2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50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50毫升,10%安鈉咖30毫升,20%葡萄糖注射液10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連用3日。
處方3:全身癥狀明顯的病牛,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注射液1500毫升,頭孢噻呋鈉5克,維生素C注射液50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鈉20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15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3日。
3. 中藥治療
處方1:當歸120克,黨參、黃芪各50克,黃芩40克,川芎、桃仁各45克,炮姜、紅花各30克,炙甘草15克,共研為末,開水沖泡半小時,加黃酒250毫升,一次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
處方2:當歸60克,紅花、牛膝各30克,肉桂15克,共研為末,開水沖泡半小時,加黃酒250毫升,一次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
處方3:赤芍、當歸尾、龜板各60克,桃仁、荊三棱、莪術各30克,紅花20克,血余炭15克,共研為末,開水沖泡半小時,加黃酒250毫升,一次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
處方4:黃芪60克,黨參40克,當歸30克,柴胡、陳皮各20克,白術、川芎各15克,升麻10克;體溫升高時,加黃芩30克,金銀花45克。加水500~1000毫升,共煎2次,2次煎液混合在一起,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
4. 手術治療
用藥物治療無效的患牛,應采用手術治療。
方法1:胎衣剝離術。母牛產(chǎn)后2天有部分胎衣不下時,可用此方法。具體操作:術者剪指甲、消毒手臂、涂抹石蠟油。洗凈母牛外陰及周圍,先向子宮內(nèi)注入溫熱的10%食鹽水2000毫升。術者左手拉住已經(jīng)排出的胎衣,右手沿著露在體外的胎衣伸入子宮內(nèi),由前向后、先左再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胎膜的邊緣,輕輕地從母體胎盤上剝開一點,然后順茬輕拉捻轉(zhuǎn),如此逐個剝離胎盤,直至胎衣被完全剝離取出。
方法2:捻轉(zhuǎn)術。取一干凈木棍,一頭戳進已經(jīng)外露的胎衣中間,用細麻繩把胎衣綁在木棍上,然后向一個方向轉(zhuǎn)動木棍,讓胎衣纏在木棍上,邊纏邊向外拉拽胎衣,但不可強拉硬拽。此方法有時也能使胎衣快速排出。
注意事項:對產(chǎn)后2天胎衣仍全部不下的母牛,也可采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手術剝離,但不宜過早進行,因為剝離容易損傷子宮并引發(fā)感染。同時,為防止子宮炎癥,可在手術治療后用溫熱的0.1%高錳酸鉀溶液或2%~3%的明礬水2000毫升沖洗子宮,然后灌注土霉素3克或四環(huán)素30片。必要時可肌注青霉素320萬單位,每日2次,連用3日。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沂水縣昌辰大廈1411 琪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郵編: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