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付超 朱富春
漯河市召陵區(qū)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大區(qū),耕地面積43萬畝,其中夏玉米播種面積28萬畝,占全區(qū)秋作物的65%,其生產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全區(qū)糧食生產安全。為奪取夏糧豐產豐收,促進玉米高產,召陵區(qū)農林局組織農業(yè)技術人員深入基層調研,總結出夏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品種選用不對路,良種、良法不配套
對玉米品種的選擇,至今仍有不少農民停留在稀植大穗上,而耐密高產品種推廣不力;同時主導品種不突出,品種多、亂、雜,讓人無從選擇。老的種植習慣及管理模式,使良種、良法不配套。
2. 品種種植密度偏低,光合產能低,產量不高
據(jù)調查,召陵區(qū)密植品種每畝密度在3500株左右,比合理密度偏少500~1000株或以上,減產達80~100千克。另外,近兩年玉米向精量、單粒播種發(fā)展,由于播種環(huán)節(jié)不過關,也不利于大田密度的增加。
3. 播種質量差,缺苗斷壟嚴重,直接導致減產
玉米不能依靠補栽苗填補缺苗現(xiàn)象,對于補苗即使通過追施偏心肥等措施也很難糾正補齊,其效果不佳。
4. 基礎肥力不高,施肥方法不科學
據(jù)調查,本區(qū)玉米的施肥總量不及小麥;大多使用“一炮轟”施肥方法;撒施、表施、淺施現(xiàn)象嚴重。
5. 苗期整齊度差,大小苗不均現(xiàn)象嚴重,影響群體生產能力發(fā)揮
俗話說:兩棵夾一小,三棵長不好。大苗欺小苗,最終大的越大,小的越小,群體產量下降。
6. 災害發(fā)生頻繁,抗災能力弱,灌水排澇不及時;抗災意識不強
受農村勞力轉移、夏季炎熱、農活苦累、追求省事等種植習慣影響,遇旱等雨思想嚴重,能拖就拖,其結果豐產水變成了救命水,增產水變成了平產水;農民抗災意識薄弱,對旱、澇、陰雨寡照、風雹等自然災害辦法不多。
7. 管理粗放,關鍵技術落實不到位,成本高,效益低
目前的高產栽培技術還過于繁雜精細,不利于在大田生產中落實;在外出打工效益遠高于種田效益時,田間管理就逐年變得粗放;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種管跟不上,關鍵增產措施落實不到位,技術到位率低。
8. 病蟲草害防治不及時,導致不同程度減產
本區(qū)不少地方的農民不重視玉米病蟲草害防治,化學除草不及時,做得較好的也只是在苗期防治病蟲草害,后期發(fā)生的病蟲草害很少有人管理。
9. 收獲偏早,導致產量降低
農民習慣性收獲期比玉米真正成熟期偏早了7~10天,導致每畝減產40~50千克。
二、對策
1. 選用玉米優(yōu)良品質,采取良種、良法配套
向誠信度高的正規(guī)種子企業(yè)、門店選購適宜當?shù)胤N植的優(yōu)良品種,并按照“一增四改”(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高產品種,改直播,改配方施肥,改機械播種)技術做好配套管理,奪取玉米豐產豐收。
2. 因地制宜選用耐密品種,合理增加種植密度
因地制宜選擇緊湊耐密型玉米新品種,充分挖掘良種增產潛力,淘汰松散型玉米品種,是玉米大面積高產的關鍵。種植緊湊耐密型玉米良種,可以增加株數(shù)、穗數(shù),有利于高產。目前,本區(qū)重點推廣的緊湊耐密型品種有浚單20、鄭單958、登海602、中種8號等。
3. 提高播種質量
俗語“春爭日,夏爭時”,即夏玉米播期宜早不宜遲。本區(qū)最好在小麥收獲后及早播種,根據(jù)品種特性,合理密植,達到苗齊、苗勻、苗壯,做到播種均勻、深淺一致,確保一播全苗。
4. 配方施肥,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
積極推廣玉米測土配方和秸稈還田技術,生產中,大力提倡秸稈還田,改“一炮轟”為“分期配方”施肥。第一次隨機播,每畝施純氮12.5千克、五氧化二磷4千克、氧化鉀6千克;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施尿素15千克;第三次在灌漿期,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既滿足了玉米生長需要,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5. 及時間苗、定苗,創(chuàng)造合理群體
夏季高溫季節(jié),玉米生長較快,若不及時間苗、定苗,就會出現(xiàn)大苗欺小苗現(xiàn)象。幼苗在3葉期間苗,間苗時間不宜過早,否則分不清壯苗和弱苗;4~5葉期定苗,定苗時要留大苗、壯苗,不需要等距。對個別缺苗地塊,可在近鄰留雙株補齊,按合理密度留足苗,創(chuàng)造合理群體,搭下豐產架子。
6. 制定抗災、減災預案,增強抗災意識
針對召陵區(qū)頻發(fā)的干旱、澇災、高溫、風災和雹災等災害性天氣,及早制定抗災、減災預案,樹立農戶減災抗災意識,及時組織農戶采取溝渠配套、培育壯苗、適時化控、澆豐產水等措施,保障玉米豐產豐收。
7. 科學水肥管理
①科學施肥。玉米施肥應掌握“前輕、中重、后補充”的原則,大力推廣玉米分次施肥技術。施肥的同時要注意土壤墑情和天氣狀況,必要時結合灌水采用穴施或條施方法進行深施,不要表面撒施。在實際生產中,可進行2~3次追肥,時間分別為拔節(jié)期、大喇叭口期、穗期。全部的磷肥、鉀肥、有機肥和鋅肥,可在苗期一次性施入。磷肥一定要深施,深度15厘米左右,可起到明顯的增產效果。
②科學灌溉。玉米全生育期要澆好三水。蒙頭水:在播種后澆,要保證澆勻、澆足,以提高出苗的整齊度和均勻度,而且玉米出苗前土壤墑情適宜,也有利于封閉型除草劑藥效的發(fā)揮。抽雄水: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澆,這是玉米生長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是玉米需水臨界期,此時干旱易造成“卡脖旱”。灌漿水:在穗期澆,是玉米需水的第二個關鍵時期,此期干旱將導致嚴重減產。
8. 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①苗期害蟲。播后苗前,在防治雜草的同時可混合噴施甲基異硫磷或辛硫磷乳油,以殺死還田麥秸上殘留的棉鈴蟲、黏蟲和薊馬等害蟲;玉米出苗后(三至五葉期),噴施化學除草劑,防治苗期害蟲,須注意的是,除草劑不能與有機磷類農藥、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同時使用,彼此應間隔7天以上。試驗表明,加強苗期害蟲的防治,也是減輕玉米粗縮病危害的一項重要措施。
②穗期害蟲。主要防治二代玉米螟。在喇叭口期,每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2.5千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克+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與細沙按1∶5的比例混勻制成毒土進行丟心(施入心葉內),每株2~3克,對二代玉米螟等鉆蛀性害蟲效果顯著,且吡蟲啉和辛硫磷混合施用對中后期蚜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③化學雜草。玉米出苗前,每畝用40%乙阿合劑懸乳劑(乙草胺和阿特拉津1∶1混劑)150~200毫升,或33%二甲戊靈乳油150~200毫升,對水40~50千克;玉米出苗后3~5葉期,主要用含有煙嘧磺隆的除草劑防治雜草;玉米8~10葉期,主要用觸殺性除草劑(如草甘膦、百草枯可溶性粒劑或膠劑),噴頭需戴防護罩,以防藥液噴到玉米莖葉上產生藥害。
9. 玉米晚收
玉米適宜收獲期的確定應以果穗下部籽粒乳線消失、果穗苞葉黃而松散為主要標志;同時,玉米籽?;亢谏珜有纬梢彩沁m期收獲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農民習慣性在玉米苞葉發(fā)黃甚至發(fā)白時就開始收獲,此時玉米正處于蠟熟期(授粉后38~40天),籽粒干重只達到最大干重的85%左右,而且也影響玉米品質。玉米適收期為完熟期(授粉后47~50天),此期收獲可使玉米增產10%左右。
此外,積極推廣玉米晚收技術并不影響小麥播種,小麥適當晚播還可預防凍害,使小麥病蟲害減輕,群體發(fā)育更協(xié)調,不易旺長和倒伏。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姬付超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郵編:462300;朱富春 漯河市農林局植保站 郵編:4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