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墨卿 胡玉枝
認識國培有三十年了,他對文學的癡迷,從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從一臉稚氣到兩鬢飛霜,雖然經(jīng)歷了很多坎坷與磨難,但從沒有削弱他對文學的鐘情與向往。國培,高大的身材,黝黑的皮膚,粗壯的身板,厚厚的鏡片后面,一雙幽深的眼睛,赤誠而熱烈。一個黑大漢,心思卻很細膩,寫作也很注重細節(jié)。
別看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黑大漢,可不簡單呢。許多網(wǎng)站這樣介紹他:
趙國培,地道的北京人,五零后,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朝陽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朝陽區(qū)政協(xié)文史研究員。曾務(wù)農(nóng)、做工、經(jīng)商,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供職媒體從事文字檢查工作??釔坶喿x、寫作。七十年代至今發(fā)表文學作品千余篇(首),部分作品被轉(zhuǎn)載、入選各類選本、獲報刊征文獎,結(jié)集有詩集《第一串腳印》《兩種顏色》《萬千氣象》、散文小小說集《另一種風景》等。小小說《玉筆筒》獲北京市建國五十五周年征文優(yōu)秀獎。簡歷收入《中國作家藝術(shù)家辭典》《北京作家辭典》《中國民間名人彔》。
從這簡短的簡歷中,不難看出國培的經(jīng)歷和文學成。
一
國培,的確是地道的北京人。他土生土長在朝陽區(qū)的大望京村,純粹的老北京腔調(diào),是“老三屆”最后一屆——六八屆學生,青年時期曾干過十多年莊稼活。因此,在整個村莊被國家征地拆遷之前,他始終是農(nóng)村戶口、農(nóng)民身份。所以,當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先后加入北京及中國兩級作家協(xié)會,被人們稱為“作家”“詩人”時,毫無例外地,在他的姓名前面,冠以“農(nóng)民”二字,也算名副其實、恰如其分。當然,有時也會加上“著名”倆字。直到年過半百,受改革浪潮的惠顧,他才得以改變身份,領(lǐng)取退休金。
國培,以前雖然是農(nóng)民身份,卻一直從事著文字工作。如今即使拿了退休金,也是退而不休。他接了十幾家報社雜志的校對審讀的工作,還主編了一本區(qū)級詩刊。大家都勸他別那么累,他卻說不累,因為太熱愛了,所以一點都不覺得累。雖然聚會時常常見他坐著坐著就睡著了。
國培有滿腦子的故事,滿肚子的段子,當今文壇著名的文人墨客,他幾乎都有所接觸和了解,并且多多少少都有段子。他把這些段子寫成散文隨筆,有趣而生動。大家聚會時,他也常常會神色相聚地講上一個段子,一下讓你跟著他的情緒,感受段子中的人物事件,而仰合捧腹,如臨其境。
國培很熱情也很執(zhí)著,把朋友的事很放在心上,哪怕很小的事,他都會很認真很認真的幫忙辦理,直到有結(jié)果。當別人要感謝他時,他總是靦腆地笑笑,說小事一樁、不足掛齒。國培為人低調(diào),是大家公認的重情、仗義、豪爽的性情中人。他卻一直應著時代的節(jié)拍,思索前行。
其實,國培很早以前就很有名了,走在大街上,常有陌生人和他打招呼,說讀過他的文章。曾經(jīng)有個暑假來住親戚的外地女學生,在她親戚的菜攤上認出了國培,直喊他趙老師,說讀過他的文章,并露出崇拜的神色。弄得國培都有點不好意思了,當然也有一點小得意。這事已成為一個有趣的段子,被他記錄在案。
的確,國培發(fā)表作品已經(jīng)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他的名字在許多報刊雜志上出現(xiàn)過。在許多場合不認識他人,但提他名字,很多人都熟悉。比如《城里人和農(nóng)村人》中的那次文友小聚,當介紹他時,那個衣冠相貌俱佳且清高的知名人,立刻熱情地和他打招呼,又說出他剛發(fā)表在中國商報上名為《太陽》的那首詩的其中一句詩,并給予了贊揚和鼓勵。當時讓他很受鼓舞。其實,像這樣的事情很多。
二
國培以寫詩和散文為主,也涉小小說、歌詞、報告文學等體裁。他的詩獨有特色,他的散文更是別致,耐讀。
他的寫作是非常認真的,他的文章幾乎沒有錯別字,連標點符號都準確無誤,這或許與他二十多年校對工作有關(guān)。他的語言有自己的特點,在采訪中,經(jīng)常用聊天體,或者說是采訪體,經(jīng)過文學醞釀,再現(xiàn)人物的性格,事件的是非本相。不虛夸,不低貶,很高妙的手筆。比如他1991年4月8日發(fā)表在《北京日報》的人物訪談《她的名叫劉鳳蘭》一文,其中就是以不同人物的聊天記錄,原生原貌地展現(xiàn)了劉鳳蘭,這個潑辣能干,耿直無私的基層女性的風采,中間穿插他自己的判斷評論。語言很京味。
而收錄在《沸騰的涼水河》書中的《肖村四人談》一文,則通過肖村四個代表人物的口述,描寫了肖村人對于開河占地的得失態(tài)度,以及服從大局的大胸懷,大覺悟。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地在現(xiàn)了人物,并不是干枯造作的寫作,讓人一下體會到當事人的心境,很真實的感受。
其中最能干的肖村人,三十一歲的李連生,快言快語的說起涼水河改造得失:菜地?更甭提了。上邊讓拆時,我還正綁架呢。整整五十六米的芹菜,只搶回來一半兒,幾分錢一斤就甩出去了。
跟您說這話吧,光塑料布,我就折進去兩千多塊。
咱也不說那些個漂亮話,什么“顧全大局”啦,什么“無私奉獻”啦。國家的事兒,還不是大伙兒的事兒?再說,治好了這條河,再沿河邊栽花種樹建公園修馬路,往后的日子不更美?甭說造福首都、造福后代,眼瞅著咱這輩兒就得益。
您說我是樂天派?哪里哪里。這些年仗著黨的政策好,也仗著咱年輕有力氣心眼兒活泛,掙下倆錢。貓上三冬,偎個兩夏的,吃喝還是不愁的。
………
出門就見,誰不求誰呀。不能鉆錢眼兒里兩眼一摸黑。
我說的,在理吧?這些直白坦蕩的北京口語,既親切,又帖妥,直接體現(xiàn)出李連生的脾氣秉性,甚至看到了他的聰明能干。養(yǎng)豬買菜,弄馬車,拉個磚瓦灰沙石蓋房土的,掙個拉腳錢什么的,樣樣在行。但幫鄰居,不但不收錢,還搭草搭料的,很仗義的一個年輕人。讓你感受到肖村最能干的人,如他自己說,不是吹牛。
又如五十余歲的鄭鳳仙自述:先說自己拉把孩子及一家人的艱難,又說剛緩過勁來,趕上好時候蓋大棚種菜,還準備陽歷年、春節(jié)兩季兒掙個好價錢呢:可誰能掐算到,我這塊地,就在新開河道的正當間兒!
我是個急性子人,坐在地里哇哇直哭,嗓子都啞了……
鄉(xiāng)親們怕我哭出個好歹,好說歹說把我勸回了家。
回到家,二話沒說,我趕緊張羅賣東西。弓子板、草簾兒,塑料布全賣了,用不著的家伙也都賣了,只留下一把六齒。不賣,院子這么丁點兒,擱都沒地兒擱呀!
損失多大?您說能小得了嗎?這點事兒,擱一生產(chǎn)隊一村身上,算不了什么,可擱我一家人肩膀上,那分量就沉多了。……… 一個識大體又能干的女村婦女形象一下躍然紙上,尤其是“坐在地里哇哇直哭,嗓子都哭啞了。”簡直太傳神了。
再看,三十七歲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媳婦耿淑英,婆家娘家都需要她的照顧。丈夫在村工廠上班時,被軋了,因為有地,她從沒找過村里,再大的困難,都是自己挺過來了??蛇@回開河占地,失去土地,面對生活,她不得不求人了:我說,前幾年我們孩子爸在廠子里干活被車軋了,鎖子骨都折了;廠里說沒工傷,不照顧;那么大的事兒,我都沒找頭兒,有地,就有來錢的門路,愣挺過來了。這回,地沒了,再不給安排活兒,干什么?吃什么?咱不能躺在國家占地這碼事上伸手要吃要喝,那是倚瘋?cè)鲂?、倚賴耍渾。但要活兒干,不框外吧?/p>
您們是從區(qū)里來的,勞神您們給反映反映,治河騰地,咱沒二話,可善后的事,也得抓緊辦才是呀?!粋€要強自立通情達理的年輕女性,活生生地立在了眼前。
國培用現(xiàn)場記錄的方式,把一個很敏感的題材很真實地反映出來,反映了農(nóng)民對土地的感情和依賴,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樸素的思想覺悟和純粹的高素質(zhì)。
國培的散文也很有自己的特點,典型的國培式的語言,一貫的幽默,自夸式的自嘲。其閑篇軼事,人間冷暖,社會變遷,皆能信筆由來。嬉笑怒罵皆自成文,字里行間都是國培平時的口吻,真的是文如其人。
國培的文章常常針砭時弊,說實話,直接批判,比如一時興起的中國名人錄,各種名人大辭典,只要給錢,就會神乎其神把你吹上天,讓不知其詳?shù)娜?,真以為世界著名了,但實際一打聽,一名不明,甚至從來都不沾邊。用國培的話說,哪有那閑錢賣名人當呢?《無名》中,對當下眾多名人,是自嘲,更是批評。
凡夫俗事、日?,嵥?,國培也皆能信筆入畫,且都描寫得細膩翔實,傳神有趣。這與他的勤奮,他的用心,大有關(guān)系。很多人喜歡他的真情京味小文,有情趣有思想,還時而透出一股子冷幽默。諸如《離婚協(xié)議》、《盼住高樓喜且憂》、《年齡》、《別當罪人》、《打的四記》《家中寶》、《吃嘛兒嘛香》等等,有時讀著讀著,就會讓你笑出聲來。比如《打的四記》中,望著絕塵而去的出租車,惱怒;被明著黑得無奈,氣憤;最有趣的是和夫人逛街回來打車,夫妻倆的詼諧對話和微妙心理,一下讓人樂噴了。
國培散文中,不少涉及父女之情的篇章,令人感受到其父愛如山的擔當與呵護。如《寫在女兒入團時》、《硬幣與國徽》、《我投贊成票》、《一封回信》、《爸爸福餅》等等,伴著女兒的成長,那種憐愛、喜悅、擔憂與驕傲,充滿了字里行間。
如《女兒,爸爸打過你》文章開頭,用幽默的筆墨,描寫他與女兒及孩子的幽默滑稽,表新出滿滿的父愛,突然筆墨一轉(zhuǎn),場景也突然靜了下來。女兒在同學面前自豪的稱贊自己的爸爸沒有打過自己,爸爸卻說打過女兒,一時空氣有些尷尬。但爸爸語重心長地敘述了當年為懲戒五歲的女兒,在女兒屁股上輕打的那一巴掌,即使輕,也疼在了爸爸心上。一個父親糾結(jié)的心情,在紙上鋪開。疼愛而不溺愛。
國培還很會寫冷笑話,于其中提煉出哲思雋語,如《下棋》、《我本無名》、《“黑人”自白》、《張先生》等,都頗有味道,令人沉思。發(fā)表在《北京日報》上的《110車上的老人》尤為突出,雖然筆墨只照搬了老人自敘自議的自家長短,哩哩啦啦,絮絮叨叨,可讓人看到的是北京胡同老太太的慈祥大度、隨和感恩、知足常樂。其風俗民情,躍然入目。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詩歌。他的許多短小詩篇很有特點,有味有趣,耐品耐讀。作為詩人,他把生活的五味雜陳,都揉在了詩情畫意,哲思哲理的詩篇中。鍋、碗、瓢、盆、搟面杖、茄子、辣椒、大蒜、豆腐等等等等,信手拈來,一一入詩,其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生命力的詩意口語,朗朗上口,親切感人。
三
國培精力非常充沛,擔任著十幾家刊物的校對和審讀,每天忙得腳不離地,但他卻樂此不疲。大家都勸他,如今已過花甲,不要太累了,身體為重。他一邊感謝大家的好意,一邊說不累,因為太喜歡了,全都是樂趣。
眾所周知,校對是一件很費神費功夫的事,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十幾本刊物,需要多大的精力呀,盡管不是一個時間出版,但也是非常累的事。有時刊物要的急,他就在單位通宵加班,甚至連續(xù)幾天都不回家。審讀更是責任重大,稍有紕漏,就有可能釀成大錯,國培干這么多年,從沒出現(xiàn)過。他做事認真為人實在,在圈子里口碑極佳。因此很多刊物,都放心地交給他校對,審讀。有的刊物很有名,也很重要。他也在其中得到了別人無法想象的樂趣。他常說因為他實在太喜歡文學與文字了,活了多半輩子,才撈到這么中意的工作,太幸福了,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和寫作水平,這么好的事,怎么會累呢?現(xiàn)在他還是一家詩刊的主編,這是他夢寐以求的工作,他干起來非常得心應手。
即使這樣,每天風風火火,腳不沾地的,但他還常常有作品問世。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等,不時在報刊上刊登,還結(jié)集出版了好幾部書,這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精力:啥功夫?qū)懗鰜淼哪兀?/p>
國培很風趣,常常以自己為農(nóng)民自嘲,在文章中也常以此說山,調(diào)侃中自得又自豪。當然,當下的農(nóng)民是很驕傲的,可當年卻備受歧視遭人白眼。在某些場合,他也自卑過,但他的內(nèi)心是強大的驕傲的,并堅定地走著自己認定的道路。因此,得到許多知名大家的關(guān)注認可,比如浩然、李鳳祥、張志民,陳祖芬、張中行、汪曾祺等等,他都以文章形式記錄了難忘的一幕幕?!端肋h活著》、《想見汪老》、《吃餃子》、《書·簽名本與我》、《三方浩然》《詩好人好永不走》、《“好好寫”》、《一張老照片》、《四十春秋千滴淚》等等。
其實,真正說起來國培還真算不上地道的農(nóng)民。雖然稀稀拉拉干過幾年農(nóng)活,但從出身就不算。據(jù)說他祖上是地主資本家,當年占有的土地面積,在十里八村都是數(shù)得著的,在前門大街還開著不小的買賣。但這些并沒讓五零后的他沾上什么光,反而在各項運動中吃了不少苦頭。不許考大學,只能回村勞動;不許發(fā)表作品;不許參加這個會議,不許介入那場活動,處處受排擠,時時受打擊。甚至有人說他寫的東西是“毒草”,要批斗他。但從沒有挫滅過他的文學夢,他一直腳踏實地,筆耕不輟的辛勤耕耘,從而收獲頗豐。
圈里人如此評價國培:實在認真,是個大好人。他生性豪爽,樂于結(jié)交:我這人,極好交。從步履蹣跚的白發(fā)長者,到歡蹦亂跳的十歲頑童;從頗具盛名的文人墨客,到默默無聞的耕者小販,都能成為我的朋友(見《交友》一文)。其實,他更像一匹在廣袤沙漠中不倦行走、一往無前的頑強駱駝,有被稱作“詩壇不老松”的著名老詩人寫給他的詩為證:
《駱 駝》
——致國培
迎著拂曉熹微的星光
踏著夜晚溶溶的月色
忍受著烈日下的干渴
和腹中難耐的饑餓
背負著山般的重載
又開始了無窮盡的跋涉
眼前是寧死不倒的胡楊
給了你堅忍不拔的性格
腳下是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漠
使你的身心更加博大遼闊
踏破了冰封雪
闖過了泥濘坎坷
頂風 步履決不踟躕
沐雨 更顯從容不迫
面對鋪天蓋地的沙暴
眼中沒有半點懼色
在荒無人煙的小路上
譜育出一支瀟灑無畏的歌
雖沒有李杜的曠世奇才
卻有著賈島的苦苦求索
張志民為你播下希望的種子
它在你的心中永遠萌動鮮活
詩為民而寫
文為時而作
伴生無怨無愧無悔
才有今日如日中天的蓬勃
詩友點贊你的樸實
前輩佩服你的執(zhí)著
駱駝——國培
國培——駱駝
沖破關(guān)山重重阻隔
何懼來路歲月蹉跎
聲聲悅耳駝鈴響徹千山萬壑
催你奮進為你加油給你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