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雷彬
(遼寧省水文局,遼寧 沈陽 110003)
建設項目后評價(Post Project Evaluation)產生于19世紀30年代的美國,指在項目已經(jīng)完成并運行一段時間后,對項目的規(guī)劃目的、立項過程、執(zhí)行過程、運行效益與影響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分析與評價的一種技術經(jīng)濟活動。
項目后評價基礎理論是系統(tǒng)工程和反饋控制理論。國際通行的后評價方法有統(tǒng)計預測法、對比分析法、邏輯框架法、效益分析法等。邏輯框架法因覆蓋項目全壽命周期、包含實施活動的全要素、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矩陣式邏輯結構關系,且融入了評價指標對比分析法,特別適合包含規(guī)劃、立項、建設、運行的全壽命周期后評價。
文章對比分析邏輯框架法的兩類功能性表格差異,對后評價邏輯框架法進行了改進,并以遼寧省武營子水文站進行實例分析,以期對水文站規(guī)劃、建設總結經(jīng)驗教訓。
邏輯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1970年由美國國際開發(fā)署開發(fā)的一種設計、計劃和評價方法。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援助組織改進后用于資助項目后評價。目前邏輯框架法可應用于項目策劃、設計、風險分析、實施檢查、后評價和可持續(xù)分析等。
蔣翠清等人對后評價邏輯框架的“垂直邏輯”和“水平邏輯”進行了分析,如圖1、圖2所示。圖1中“垂直邏輯”由下到上逐級遞進,形成后評價結論后又逐級反饋(虛線)。圖2的水平邏輯從左到右有2個遞進的邏輯關系,第1個邏輯關系由客觀驗證的指標分析原因,第2個邏輯關系是由原因分析和假設條件分析項目可持續(xù)性。
圖1 垂直邏輯因果關系圖
圖2 水平邏輯關系圖
基于后評價的邏輯框架表,“水平邏輯”主要由驗證指標、原因分析和可持續(xù)性三個方面構成。驗證指標由原定指標、實現(xiàn)指標和兩者之間差異組成,原因分析包含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具體見表1(不含帶*列內容)。
表1 項目后評估的邏輯框架表
表2 基于策劃、設計的邏輯框架表
除了后評價邏輯框架表,基于策劃、設計的邏輯框架表包含項目實施活動的全部要素,按宏觀目標、項目目的、項目產出和項目投入4個層次歸納建設項目的“垂直邏輯”關系;按實證指標、驗證方法和假定條件構造建設項目的“水平邏輯”關系[1];形成4×3的邏輯框架表,見表2。
基于策劃、設計的邏輯框架表(表2),以因果關系為核心,項目不同層次間的因果關系可以推導出實現(xiàn)目標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內部邏輯關系),各層次的外部假設條件是其本身的充分條件(外部邏輯關系)。把項目的層次目標(必要條件)和項目的外部假設條件(充分條件)結合起來,目標實現(xiàn)的充要條件對項目后評價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有利于對比分析,所以文章把表2作為后評價的基礎表,與表1一起使用形成“兩表”聯(lián)合分析。
項目后評價表1原因分析中,基于假設條件作為項目成功的充分條件,增加“與假設條件的差別”1列,形成“驗證對比指標”與“原因分析”的對應。在“可持續(xù)分析”中,根據(jù)層次間的邏輯關系,增加1列“績效評價”,分析項目的經(jīng)濟性、效率、效果和影響,以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可持續(xù)分析的依據(jù),其中帶*列為新增列。
綜合分析參考文獻[1]、[8],表2中“重要假設條件”列和表1中“外部條件”列和“可持續(xù)性”列的相同位置填寫內容不同。差異的原因是項目相鄰層次之間關系或條件的填寫位置,文章統(tǒng)一規(guī)定項目投入層填寫原始條件,其他層次逐級填寫。
新增“績效評價”列填寫,投入經(jīng)濟性,填寫投資的必要性、技術經(jīng)濟可行性;產出效率,填寫投資的管理能力;目的效果,填寫產出的運行、維護能力;目標影響,填寫目的的廣度、深度和持續(xù)性。
武營子水文站是中小河流一期水文站網(wǎng)規(guī)劃建設站,批復投資190萬元、工期120天。該站是鴨綠江支流大沙河的控制站,流域面積223km2,站址位于丹東市金山鎮(zhèn),離入江口25km。主要土建工程有站房60m2、護坡240m2、擋墻36m3、比降觀測道路200m2、水位滲井等;主要儀器設備有遙測雨量計、遙測氣泡水位計、橋測車等。
根據(jù)改進的邏輯框架法采用“兩表”聯(lián)合分析,其中實證指根據(jù)參考文獻[1]、[11]梳理及專家訪談確定,具體見表3、表4。
“驗證對比指標”分析總體結論為投入受控、產出有變、目的一致、目標擴展。投入受控主要指標是投資超支3%,工期延長12.5%;產出有變主要是流速纜道改為橋測車,水文站房的房址、結構、面積都變更;目的一致是全部完成立項批復規(guī)劃的目標,主要包括雨量、水位、流量信息收集,水雨情傳輸報訊及水資源評價計算;目標拓展是指除防汛抗旱和水資源開發(fā)保護外,還增加流域“三條紅線”達標評價及生態(tài)評價。
表3 基于設計、計劃的邏輯框架表
“原因分析”總體結論是宏觀目標外部原因為主,項目目的內部原因為主,投入與產出內外因綜合作用。投入受控的內因是“三制”管理、總量控制、規(guī)范變更,外因是法律環(huán)境;產出有變的內因是目的明確、方案比選,外因是環(huán)境制約;目的一致的內因是規(guī)范運行維護;目標拓展外因是社會倒逼需求。
“可持續(xù)性”總體結論是項目投入規(guī)劃能力提高、但變更太多,項目產出管理能力提高、能因地制宜解決特殊性問題,項目目的運維能力提高、宏觀目標集成能力提高。
增加“與假設條件的差別”,由表4分析表明①投入方面:冬季臨近促使施工方趕工是控制工期的倒逼機制,概算總額控制對變更方案比選起決定性作用。②產出方面:水文設施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是引起變更的又一主要因素。③目標方面:流域其他新建水文設施資料集成,對拓展水文服務領域開辟廣闊空間?!半p表”聯(lián)合及增加“與假設條件的差別”,能更深入地把握問題,發(fā)現(xiàn)本質原因。
增加“績效評價”,其中投入、產出以定量指標為主,目的與目標以定性指標為主。投資190萬元(95%,根據(jù)《中小河流水文監(jiān)測系統(tǒng)新建水文站、巡測基地典型設計》中同類水文站投資額201計算所得)、工期120天,投資技術經(jīng)濟合理;投資增加3%、進度延長12.5%,說明產出效率高,但變更率53%(按投資金額計算)說明變更太多??冃Ф?、定性評價對可持續(xù)性分析提供了客觀依據(jù)。
(1)邏輯框架法覆蓋項目全壽命周期、包含實施活動的全要素;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矩陣式邏輯結構關系;項目目標、目的、產出和投入4個層次構成“垂直邏輯”關系,實證指標、驗證方法和假定條件構成“水平邏輯”關系;特別適合包含規(guī)劃、立項、建設、運行的全壽命周期后評價。
表4 項目后評估的邏輯框架表
(2)改進后評價邏輯框架法,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把基于策劃的邏輯框架表與基于后評價的邏輯框架表一起使用,形成“兩表”聯(lián)合;同時在后評價邏輯框架表中增加“與假設條件的差別”和“績效評價”列;并規(guī)范項目相鄰層次之間關系或條件的填寫位置、統(tǒng)一投入層填寫原始條件。
(3)實例應用表明武營水文站規(guī)劃建設過程中投入受控、產出有變、目的一致、目標擴展。原因分析表明宏觀目標外部原因為主,項目目的內部原因為主,投入與產出內外因綜合作用。改站建設、運行項目投入規(guī)劃能力提高,但變更太多;項目產出管理能力提高,能因地制宜解決特殊性問題;項目目的運維能力、宏觀目標集成能力提高,具有較高的可持續(xù)性。
(4)改進后的評價邏輯框架表新增“與假設條件的差別”列能更深入地把握問題,發(fā)現(xiàn)本質原因。投入方面對比發(fā)現(xiàn)概算總額控制對變更方案比選起決定性作用。產出方面水文設施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是引起變更的又一主要因素。目標方面流域其他新建水文設施資料集成對拓展水文服務領域開辟廣闊空間。增加的“績效評價”列通過定量、定性評價項目績效為可持續(xù)性分析提供了客觀依據(jù)。實例分析表明改進后邏輯框架法更具操作性、更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質原因。但邏輯框架法是定性的后評價方法,如需定量分析,還需要開發(fā)利用其他方法。
[1] 蔣翠清, 李華好. 基于邏輯框架法的工程監(jiān)理項目后評估[J]. 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3(02): 248- 252.
[2] 趙東漢. 使用后評價POE在國外的發(fā)展特點及在中國的適用性研究[J].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6): 797- 802.
[3] 肖宜, 邵東國, 張華興. 基于灰關聯(lián)投影法的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研究[J]. 人民黃河, 2013(04): 74- 77.
[4] 鄧建偉, 金彥兆, 胡想全. 模糊綜合評判法在區(qū)域水利發(fā)展規(guī)劃后評價中的應用[J]. 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 2017(10): 99- 101, 167.
[5] 陳守煜, 李慶國. 多指標半結構性模糊評價法在水利工程后評價中的應用[J]. 水利學報, 2004(04): 27- 32.
[6] 廖彬超, 薛佳偉. 以對標分析法構建醫(yī)院建筑綜合后評價綜合指標[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9): 1273- 1276.
[7] 鄭和祥, 李和平, 郭克貞, 等. 基于信息熵和模糊物元模型的牧區(qū)節(jié)水灌溉項目后評價[J]. 水利學報, 2013(S1): 57- 65.
[8] 羅時朋, 張松. 基于邏輯框架法的水電工程社會影響后評價[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9(15): 69- 72.
[9] 唐小娟, 李元紅, 劉佳莉. 運行邏輯框架法進行節(jié)水灌溉工程的目標與可持續(xù)性后評價[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09(05): 146- 149.
[10] 水利部水文局. 中小河流水文監(jiān)測系統(tǒng)項目建設專題[DB/OL]. http: //www. mwr. gov. cn/ztpd/2011ztbd/zxhlswxtjs.
[11] 徐曉明. 移民安置后評價的內容與方法探討[J]. 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 2009(02): 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