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遼寧省彰武縣東六家子鎮(zhèn)農科農機站 123211)
茄子的營養(yǎng)也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維生素P的含量很高。每100克中即含維生素P750毫克,這是許多蔬菜水果望塵莫及的。維生素P能使血管壁保持彈性和生理功能,保護心血管、抗壞血酸,這種物質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防止硬化和破裂,所以經常吃些茄子,有助于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和出血性紫癜。保護心血管、抗壞血酸:此外,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口愈合的功效。國外研究結果表明它的抗癌性能是其它有同樣作用的蔬菜的好幾倍,是抗癌強手;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龍葵堿,能抑制消化系統(tǒng)腫瘤的增殖,對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茄子還含磷、鈣、鉀等微量元素和膽堿、胡蘆巴堿、水蘇堿、龍葵堿等多種生物堿。尤其是紫色茄子中維生素含量更高。
選擇耐低溫、弱光、早熟的品種。
用無污染的大田土壤6份、腐熟優(yōu)質雞糞或豬糞2份、腐熟的馬糞或稻糠2份,混勻后過篩備用。
茄子用1%高錳酸鉀浸種30分鐘,經反復沖洗后,放入55℃水中浸種15分鐘,而后在20℃水中浸泡24小時。催芽前用細砂搓掉種皮上的粘液,然后包在濕布里,放在25~30℃處催芽,一般需5~6天出芽。
在溫室內用育苗盤或木箱鋪好10厘米床土,拍平澆透水。然后將種子均勻播到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種量35~40克。茄果類的育苗基本相同,育苗的方式都是采用溫室、溫床或陽畦育苗。但茄子催芽比較困難,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播種前用55~60℃的溫水燙種,邊倒邊攪拌,溫度下降到20℃左右時停止攪動,浸泡一晝夜撈出,搓掉種子上的粘液,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放在25~30℃的地方催芽,催芽期間應維持85%的環(huán)境濕度,有30%~5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播種時,苗床先用溫水灑透,然后將種子均勻撒到床內,覆細土0.8~1厘米厚。播后立即扣上拱棚,夜晚加蓋草苫保溫,出苗前白天床溫保持在26~28℃,夜晚20℃左右,約4~5天即可出苗50%~60%,出苗后及時降溫,白天25℃左右,夜晚15~17℃,陰天可稍低些。
隨著茄子保護地栽培面積不斷的擴大,連作是難以避免的,黃萎病、枯萎病、莖基腐瘸的發(fā)生日趨嚴重,藥劑防治效果不明顯,嫁接換根是防止這些土傳病害的最佳途徑。而且嫁接以后植株抗逆性增強,生長旺盛,品質增進,產量提高。
茄子嫁接的砧木有日本赤茄、CRP、托魯巴姆,從生產實踐發(fā)現(xiàn)日本赤茄只抗黃萎病,不抗枯萎病,以托魯巴姆表現(xiàn)最好,其次是CRP。
托魯巴姆用清水浸泡7~8小時,使種子吸足水分,再用100毫克/升赤霉素浸泡24~48小時,投洗后裝入紗布袋中,進行變溫催芽,白天25~30℃,夜間l5~20℃,每天用清水投洗1次,7~8天可出芽。CRP種子用清水浸泡24~48小時,每天換l~2次水,10天后可全部出芽。也可浸泡后直播。
需要在砧木2片子葉出土時播種,用托魯巴姆作砧木時,接穗播種要晚25天左右;ClIP作砧木可晚播7~8天。
當砧木長到6~7片葉,莖粗4~5毫米,已達到半木質化時即可嫁接。嫁接方法有靠接和劈接。①靠接把砧木和接穗同時起出后,用刀片在第三葉片至第四葉片間斜切,砧木向下切,接穗向上切,切口深l~1.5厘米、長度為莖的 l/2,角度 30°~40°,砧木切口上留2片葉切除上部葉片,以減少水分蒸騰,然后把砧木和接穗切口嵌合,用嫁接夾固定。②劈接砧木苗留2~3片葉平切,然后在切121處中間向下垂直切l(wèi)厘米深的口,把接穗苗留2~3片葉,切掉下部,削成楔形,楔形大小與砧木切口相當(1厘米長),削完立即插入砧木切口中對齊后,用嫁接夾固定。
嫁接后栽到容器里,擺入苗床,床面扣小拱棚,白天保持25~28℃,夜間20~22℃,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95%以上。前3天遮光,第四天早晚見光,以后逐漸延長光照時間。6~7天內不通風,密封期過后,選擇溫度、空氣濕度較高的清晨或傍晚通風。隨著傷口的愈合,逐漸撤掉覆蓋物,增加通風,每天中午噴霧1~2次,嫁接后10~12天,傷口愈合后進入正常管理,靠接穗苗斷掉接穗根,撤掉嫁接夾。嫁接苗一般在嫁接后30~40天即可達到定植標準。
悶棚消毒:每立方米溫室或棚室,用硫磺粉4克,加80%敵敵畏0.1克和鋸沫8克,混勻后點燃,密封溫室或大棚24小時,然后開口放大風。
整地施肥:畝施優(yōu)質農家肥5000千克,糞土混勻耙平,并按55厘米行距開10~15厘米深的定植溝。畝施磷酸二銨20千克,硫酸鉀30千克,施肥后覆土5厘米(要躲開滴水線)。
以25~30厘米株距擺苗(注意避免苗坨破碎引起的緩苗慢),隨后在溝內澆足定植水,滲后培土成壟。第二天覆膜,用1.0~1.2米寬地膜,一次扣兩壟,拉成與壟同長,然后用刀片在每個植株位置劃成縱口,將苗從口中引出,最后拉緊地膜,用土壓嚴,封好定植口。
水肥:定植后3~4天澆一次緩苗水,緩苗后開始蹲苗,到門茄瞪眼時(13天左右)開始暗溝灌水,地溫達到18℃后,明暗溝均可灌水,但要注意放風排濕。門茄瞪眼時,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磷酸二銨10千克,每隔20天追一次。
整枝打葉:采用雙干整枝。門茄形成后,剪去兩個向外的側枝,只留兩個向上的雙干。一般到第7個果摘心,以促進果實早熟。門茄瞪眼時打掉基部3片葉,以后隨著植株生長,逐漸打掉底層葉,利于群體通風透光。
摘老葉:茄子除了要摘掉腋芽外,保留植株最下部(最大的)葉子一、兩片,應將其它下部的老葉全部摘除。
深挖溝:用挖溝的土將畦面加高,可以防止水淹、增加土壤透氣性、降低土溫。
防病害:茄子病蟲害主要為灰疫病、綿疫病、白粉病。
①灰疫病表現(xiàn)為成熟果實上出現(xiàn)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微有凹陷,病害加重時,整個果實呈黑褐色,如果濕度增加,果面產生灰白色霜狀霉層,逐漸軟化腐爛,發(fā)出惡臭,有時,在茄子運輸途中及店鋪的攤位上發(fā)病。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最有利于綿疫病病菌的生長發(fā)育,當然也有利于其它病菌侵染。所以在夏季高溫多雨時,可以看到大量的茄子腐爛并迅速長出又長又密的白毛,即將成熟的大量茄子果實,被綿疫菌侵染后,很快形成爛茄子。
防治方法:初始發(fā)病出現(xiàn)中心病株,應立即拔除銷毀并噴藥防治。從雨季開始,每隔7天噴一次1∶1∶200倍波爾多液進行防護,效果很好。一旦發(fā)病,必須立即施藥。藥劑有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等,一般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 3~4 次。
②綿疫?。河酌缙诎l(fā)病,莖基部呈水浸狀,發(fā)展很快,常引發(fā)猝倒,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期葉片感病,產生水浸狀不規(guī)則形病斑,具有明顯的輪紋,但邊緣不明顯,褐色或紫褐色,潮濕時病斑上長出少量白霉。病部果肉呈黑褐色腐爛狀,在高濕條件下病部表面長有白色絮狀菌絲,病果易脫落或干癟收縮成僵果。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防治2~3次,重點噴植株中下部的茄果及地面,采用交替用藥混合用藥的方式效果更佳。
③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正、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小粉斑,白粉斑逐漸擴大連片。后期葉片布滿白粉,變成灰白色,發(fā)病嚴重時整個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可噴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劑200倍液,或20%抗霉菌素2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0%灰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0%敵唑銅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等藥劑防治。每隔5~7天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