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定國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某零件加工的設備、刀具、切削參數(shù)、零件的裝夾以及設備和刀具的調整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出了提高零件表面加工精度的方法。通過實際生產(chǎn)進行驗證,滿足了產(chǎn)品的設計要求,該方法同樣適用于其它產(chǎn)品的加工。
關鍵詞: 精度;工藝參數(shù);鋁合金
1 引言
鋁合金材料被廣泛的應用于國防軍工產(chǎn)品和民用產(chǎn)品中。我廠近年加工的某外協(xié)零件是某產(chǎn)品的重要零件,材料為:ZL101。由于裝配空間緊湊、裝配關系復雜,對其外形尺寸、表面質量以及與其它零件有裝配關系的部位要求較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如果不滿足設計要求,將會影響到部套中其它零、部件的裝配。該零件的設計結構簡圖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該零件為薄壁、框架型結構,內(nèi)腔的筋最薄處為1.5㎜、最厚處為3㎜,加工完成后要保證上、下兩個平面厚度的尺寸公差在0.1㎜范圍內(nèi),平面度≤0.05㎜,表面粗糙度Ra≤1.6μm。由于該零件結構的特殊性,在加工上、下兩平面時為斷續(xù)切削,采用一般的加工方法很難保證圖紙的要求。下面,通過對該零件加工時的機床、刀具、切削參數(shù)及裝夾等幾個方面的分析,找出提高這類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2 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分析
鋁合金材料的硬度約為80~115HBS,彈性模數(shù)較低、易產(chǎn)生塑性變形。切削時斷屑困難,與刀具的粘結性較強,易產(chǎn)生積屑瘤,影響加工表面質量。又因為工件為鑄造毛坯,在加工過程中易產(chǎn)生殘余應力,在精加工之前應安排半精加工,使工件內(nèi)的殘余應力重新分布,減少加工變形。
3 加工設備的選擇
加工設備的精度和工藝系統(tǒng)的鋼度將會影響銑出的平面的理論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工件和夾具的系統(tǒng)鋼度應足夠,使之穩(wěn)定性好。
4 加工刀具的選擇及刃磨
4.1 刀具材料
刀具材料對加工表面質量的影響,主要與材料的摩擦系數(shù)、粘結程度、耐磨性和刃磨工藝有關。硬質合金材料的刀具在高溫時,刀面上形成氧化保護膜,能減少與加工表面間的摩擦系數(shù),故有利于加工表面質量的提高。因此,在精銑鋁合金材料的工件時,應采用硬質合金刀具。此種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可滿足加工要求,而且能夠獲得更小的刀刃圓弧半徑,刃口也能刃磨的更加鋒利,能允許有較大的前、后角。
4.2 刀具的刃磨
刃口的質量對精加工和微量切削尤為重要。因為刃口的任何缺陷都將反映在已加工表面上,所以,刃口應平直、無鋸齒,刃口采用鋒刃,刀刃圓弧半徑rξ=0.01~0.02㎜。
精銑刀的刀齒采用與進刀方向平行的刃帶,即直線修光刃,修光刃兩邊有25°過渡刃,修光刃長度取4~6㎜。
由于鋁合金材料的硬度不高,彈性模數(shù)較低、易產(chǎn)生塑性變形。在保證切削強度的條件下,選取大前角γ0=28°,取大后角α0=20°。大的刃傾角增加了實際前角,減小了實際刀刃圓弧半徑rξ,使刀刃更加鋒利,促進了微量進刀切削,同時,使刀刃漸漸切入工件,對修光刃的振動有消除作用,而且有利于排屑,為精銑降低表面粗糙度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刀具刃磨時,刀尖幾何角度見圖2:
4.3 刀體結構
一般選用直徑為φ150㎜左右的刀盤,采用圖3所示的刀體結構。焊接式合金刀的刀桿裝在刀盤槽中并用刀盤上的螺釘壓緊并固定住。刀盤上裝有2個刀齒,其中1個為精銑刀,1個為半精銑刀,精銑刀比半精銑刀高出0.05㎜,半徑方向則小4~6㎜。刀體結構簡圖見圖3。
5 設備和刀具的調整
5.1 設備的調整
銑削時主軸必須與工作臺垂直,主軸與工作臺平面的不垂直度應≤0.01㎜。
5.2 刀具的調整
銑削時,要求修光刃與進給方向平行。并使刀盤處于正傾斜狀態(tài)。當正傾斜時,刀具有著切離的傾向,不會產(chǎn)生塑煉現(xiàn)象,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表面質量。在實際加工中,由于切削系統(tǒng)精度等原因,修光刃不可能總是與進給方向平行的,因此,就出現(xiàn)了修光刃與進給方向傾斜。當?shù)都飧哂诘额^根面時,稱正傾斜,反之為負傾斜(見圖4)。
從圖4中可以得出:
(1)當α=0時,刀具修光刃與進刀方向精確平行,峰、谷不平高度h為最小。
(2)當α≠0時,刀具修光刃與進刀方向成α角,峰、谷不平高度h為:h=fz/(tgβ+ctgα)
式中:fz———每齒進給量
β———切削點導角
正、負傾斜的不同,對表面金相組織的影響是不同的。
當負傾斜時,由于刀齒根部總在切削區(qū)內(nèi),對表面很薄的一層金屬刻劃,導致在加工表面產(chǎn)生冷作、塑煉,就是我們常說的擠壓,而不是切削。這樣和拋光相似,峰被擠到谷里,工件表面過于光滑,這種金屬表面的金相組織不完好。
當正傾斜時,刀具有著切離的傾向,不會產(chǎn)生塑煉現(xiàn)象,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表面質量。
在調整刀具時,要用百分表進行調整,銑刀端面跳動≤0.01㎜,刀具安裝面要求清潔,否則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差。
6 切削參數(shù)的選擇
精銑切削用量的選用標準是在保證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原則下,盡量選用好的刀具耐用度和較高的生產(chǎn)率。
1)走刀量選:235~375㎜/min。
2)主軸轉速選:1500n/min,由于是微量切削,為防止切削軟化、粘刀,其速度不宜過高,在待加工表面涂80%的煤油和20%的20#機油的混和液,可以起到降溫、防止粘刀、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值的效果。
3)切削深度選:ap=0.04~0.05㎜,最大不大于0.1㎜。切削深度應大于刀刃圓弧半徑,否則刀具處于負前角狀態(tài),切屑不是切離出去,而是處在被擠向零件的狀態(tài)。同時,由于采取修光刃,也不允許有大的吃刀量,以防止振動。
7 零件的裝夾
該零件的外形尺寸不大,在加工時通常采用平口虎鉗來夾緊。在零件的上部有一個R159.5的外圓弧,在裝夾時,需要一個與零件外圓弧相貼合的內(nèi)圓弧墊塊,夾在零件與平口虎鉗之間。由于零件外圓弧表面粗糙,與內(nèi)圓弧墊塊往往不是面接觸,而是線接觸或點接觸,往往夾的不緊,吃刀量大時,會引起零件振動,引起打刀,造成零件報廢。因此,在裝夾零件時,在零件與內(nèi)圓弧墊塊及平口虎鉗之間各墊一塊軟皮墊,增加了零件與內(nèi)圓弧墊塊及平口虎鉗之間的摩擦力,就可以夾緊零件。這樣夾持,還可以避免因零件凹凸不平而引起的零件過分傾斜。同時,在裝夾零件時,夾緊力不能過大,如果夾緊力過大,會造成零件的變形,加工出的零件平面度達不到要求。當零件加工出一個平面后,可將已加工面貼緊后再固定鉗口,從而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8 結論
由于零件的精度要求高,因此,對機床和刀具的精度要求較高,只要控制好刀尖的幾何角度及其參數(shù)、刀齒偏差、切削條件、切削用量、機床和刀具精度以及零件的裝夾穩(wěn)定可靠,就可以加工出尺寸公差為0.1㎜,平面度≤0.05㎜,表面粗糙度≤Ra1.6μm的零件。采用上述方法后,加工出的同類零件均能滿足設計圖紙要求。
參考文獻
[1]《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陸劍中 孫家寧 上海機械??茖W校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機械加工工藝手冊》孟少農(nóng) 主編,1998年3月出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3]《機械制造工藝學》江南大學 上海機械??茖W校,機械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