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士山
摘 要:綜采工作面的收作是煤礦開采重要一環(huán),直接影響著礦井安全及采空區(qū)封閉。安全、經(jīng)濟、快速施工出架通道及出架通道支護強度是工作面設備安全回撤的基礎。根據(jù)8219工作面現(xiàn)場實際條件,總結一套機械化刷擴出架通道、錨網(wǎng)支護工藝,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支護強度,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取得了較好的安全、經(jīng)濟效益。
關鍵詞:綜采工作面;機械化;拆除通道;錨網(wǎng)支護
1工作面概況
1.1地質條件
孫疃煤礦8219綜采工作面北靠F10斷層保護煤柱,南接采區(qū)邊界斷層F11及其次生斷層保護煤柱,西至“四含”防水煤柱線,東鄰南總回保護煤柱。
8219綜采工作面臨近收作,受煤層賦存異常區(qū)影響,煤層起伏較大,煤層厚度0.4~1.1m,平均0.9m,煤層傾角17°,煤層直接頂為中厚層,細粒砂粒,石英長石為主,平均厚度4.55m,老頂為灰色細砂巖條紋及細砂構體,平均厚度5.6m。
1.2工作面主要設備配套
工作面配備122架ZY6800-14/28型液壓支架、1臺MG500-1180WD型采煤機、1部SGZ800/800型運輸機。
2刷擴拆除通道及拆除通道支護方案
8219工作面收作線位置頂板較為穩(wěn)定,工作面內無斷層及其他地質構造,直接頂、老頂均以細砂巖為主,通過安全技術經(jīng)濟一體化論證具備采用采煤機落煤、錨帶網(wǎng)索支護頂板的條件。根據(jù)工作面支架型號,設計拆除通道斷面凈寬×凈高=3200×3000mm。
3施工工藝
3.1施工工序
按照“割上部煤-臨時支護頂板-施工頂錨桿錨索-割下部煤-推溜”流程作業(yè),共計4個循環(huán),最后施工幫錨桿。
(1)第1刀用采煤機先截割上部煤,支架伸縮梁臨時支護頂板,煤壁留1m高臺階,施工頂錨桿、錨索后割下部煤。
(2)第2、3、4刀施工前,摘掉支架推移與運輸機連接銷,使用單體支柱抵車移溜。割煤方式與第1硐施工方法相同,第2、3硐使用支架一、二級護幫板臨時支護頂板,第4硐使用一梁三柱順山挑棚臨時支護頂板。
(3)割煤與施工錨桿、錨索間隔作業(yè),減少頂板臨時支護時間;施工錨桿、錨索前,施工位置前3架支架伸縮梁和一、二級護幫板收回,使用一梁兩柱順山挑棚托住菱形網(wǎng),對頂板和煤壁進行臨時支護。
3.2支護參數(shù)
錨桿Ф22×2500mm,間排距700×800mm。鋼帶4400mm長M4型,沿傾向布置。菱形網(wǎng)6000×1200mm。錨索Ф17.8×6300 mm,托盤400×400×10mm。沿傾向布置兩排錨索,錨索株排距1400×1600mm,支架頂梁前200mm處布置第一排錨索。
3.3施工組織
采用兩班作業(yè),平均每班出勤9人、配備4臺錨桿鉆機施工錨桿索,平均臺效為:錨桿18根/臺.班,錨索10根/臺.班。
3.4工期:4月10日-4月19日,共10天。
4安全技術經(jīng)濟分析
4.1安全可靠:與傳統(tǒng)使棚工藝相比,錨網(wǎng)索支護強度高于單體挑棚,控頂效果好;傳統(tǒng)工藝采用放炮落煤,放炮震動會對頂板造成一定程度破壞,且人員在煤壁側清理出貨和架設挑棚作業(yè)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煤機刷擴效率遠高于人工放炮刷擴,有利于實現(xiàn)45天封閉。
4.2工藝成熟:刷擴出架通道,破、裝、運實現(xiàn)機械化用采煤機落煤,可大大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刷擴歩距均衡,避免工作面應力集中,有利于控制頂板。
4.3降低投入:根據(jù)8219工作面煤層賦存,傳統(tǒng)使棚工藝工期約為16天,采用新工藝可縮短6天。傳統(tǒng)使棚圓班用工約75人,新工藝圓班約50人,用工總數(shù)減少約150個。傳統(tǒng)使棚支護需投入約1950根木料(含通風道木垛)、320根單體、150根工字鋼。新工藝施工需投入約900根錨桿、190根錨索及蓋板、鋼帶、錨固劑、520根圓木(預留通風道)等材料,經(jīng)測算節(jié)約材料費約15.8萬元,提高了效率效益。
4.4通風效果:新工藝的推廣應用,收作結束后,工作面風量約為600m3/min,通風效果較好。
5 結束語
8219綜采工作面通過采用機械化刷擴拆除通道、錨網(wǎng)支護工藝,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為工作面45天封閉奠定了基礎,取得較好的安全、經(jīng)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煤礦開采新技術》郭忠平,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
[2]《中國煤礦采場圍巖控制》陳炎光、錢鳴高,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