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長頸鹿養(yǎng)成這個習慣并世代遺傳下來,是它們追逐美食決定的。長頸鹿最喜歡吃的是長滿刺的金合歡樹。因為它們脖子的特殊關節(jié)構造,使得它們只要通過抬頭就可以吃到金合歡樹最頂端那些沒有刺的嫩葉。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委屈的金合歡樹用刺武裝自己,而逃過了大多數動物覓食的嘴。它們不甘心敗在長頸鹿手下,于是施展了另一種本領,那就是釋放一種化學物質,使自己的葉子變苦;還會迎風發(fā)出報警訊號,使得周圍的樹木也進入警戒狀態(tài)。為了避免總是吃到苦葉子,長頸鹿就總是試圖從逆風方向來接近樹葉。
其實輪船在出現之初是有輪子的。早期的輪船是由人力驅動的,在船體的側面裝有巨大的木輪,在木輪上設置有一圈的槳葉,在船內由人力傳動木輪,木輪上的槳葉擊打水面,推動船的前進。這種船在我國的唐代就出現了,由于裝有大輪子,因此取名為輪船。這種船在歐美也曾有廣泛的使用。在蒸汽機發(fā)明之后,美國人富爾頓在19世紀初發(fā)明了輪船。后來造船技術進一步改進,水下的螺旋槳代替了露在水面上的輪子。不過輪船的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游輪”“巨輪”這樣的名詞也被頻繁使用。
馬的祖先是未被人類馴養(yǎng)的野馬,這是一種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區(qū)的動物。為了避免自己成為豺、狼等動物的美食的唯一方法就是奔跑。它的天敵們都是夜行動物。野馬們?yōu)榱四芗皶r避險,白天站著打盹,夜晚也不敢高枕無憂地躺下來睡覺,而是站著休息,以保持高度警惕,能快速躲避危險。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馬的身體也進化出適合站著睡覺的結構,讓它們能在長期站立的過程中不覺得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