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有更迭,氣候常變換。每逢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人們就容易生病。和人類一樣,動物也會生病。然而,人類病了可以去醫(yī)院接受治療,那么生活在海洋館里的動物朋友們生病了該怎么辦呢?也會有醫(yī)生給它們看病嗎?
其實,動物們也都有自己的醫(yī)療檔案,而且定期接受體檢。與人類相比,醫(yī)生要讓這些不會聽話的“病人”乖乖地接受體檢可吃力多了。如何讓動物們乖乖地體檢呢?體檢過程中有哪些趣事呢?
為了更好地對每種動物進行建檔、歸檔,以及更好地對發(fā)病動物進行治療,動物園會給每種動物都建動物病歷卡。病歷卡上不僅有動物名稱、呼名、性別、年齡、體重等,還有發(fā)病日期、發(fā)病情況、體溫、脈搏、呼吸數(shù)、毛色、初步診斷等臨床檢查情況。這樣,工作人員在對每種動物進行治療時都能翻看到此種動物以前的治療史,便于獸醫(yī)對動物更好地進行治療等。
倫敦動物園每年都要給動物稱體重量身高,看它們發(fā)育得好不好。在這一過程中,各路奇葩的動物都逐一登場。倫敦動物園的動物有19000多只,為它們稱體重量身高絕對是個技術活兒。索瓦葉泡蛙的體重只有40克,得放在勺子里才能稱得出分量。愛搗蛋的企鵝對于體重秤充滿好奇,雖然排成隊等待稱重,但卻經(jīng)常有破壞分子走出隊形“插隊”。更令人捧腹的是給長頸鹿量身高,這個長脖子的大家伙顯然讓動物飼養(yǎng)員們費了一番腦筋,不光準備了超長的尺子,飼養(yǎng)員還化裝成了一棵樹的模樣。
至于百獸之王老虎也不是個聽話的主。給長頸鹿量身高的尺子被移到了老虎籠子的門外,飼養(yǎng)員得爬上梯子,用食物誘惑老虎站立起來,趴在玻璃墻上,才能量到一個不算太準確的“身高”。
當然,動物里也有忠厚老實的“好學生”。只要稍加指引,陸龜就會直接爬上體重秤。而稱量雕鸮體重的體重秤上還特地加了一個架子,雕鸮雖然配合地站上了架子,但卻滿臉驕傲??磥硭藕蜻@些動物“小主”們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動物園工作人員每年都要對動物進行疫苗的注射以及驅蟲藥的投喂。俗話說“老虎屁股摸不得”,如何對老虎這種大型動物注射疫苗呢?那就要看獸醫(yī)的“吹管神針”了!東北虎“聰仔”被事先關在了室內,獸醫(yī)將“貓三聯(lián)疫苗”裝在帶有紅色尾標的針筒中,擺好姿勢將吹管對準聰仔,一針扎在聰仔的身上。事后還要將準備好“餡料”的雞肉投喂給東北虎吃,原來這塊雞肉里加了驅蟲藥“左旋咪唑”。而對于溫順的狐猴等動物就能將驅蟲藥放在它們喜歡吃的食物里喂它們。
獸醫(yī)會根據(jù)動物品種以及季節(jié)對動物進行不同的疫苗接種以及驅蟲。如孔雀等除了春秋兩季接種的禽流感疫苗、新城疫苗外,在春季快人夏的時候還需要接種雞痘疫苗,防止蚊蟲叮咬引起雞痘。而除了在春秋兩季進行投喂驅蟲藥外,還要視糞檢情況對個別動物進行加喂。
在海洋館,馴養(yǎng)師不僅每天要為這些可愛的動物準備豐盛大餐,還要陪同它們“玩?!币约斑M行每周一次的例行體檢。體檢可以全面檢測海洋動物的健康、飲食及整體狀態(tài),包括體表特征檢查、B超透視、血檢及分泌物檢查等,用以觀察它們的呼吸、消化、排泄系統(tǒng)和內臟的發(fā)育情況。由于馴養(yǎng)師更加了解動物的情況和喜好,所以體檢由馴養(yǎng)師和醫(yī)生共同完成。
海豚的智商很高,很多時候它們很調皮,也很愛撒嬌。尤其是當馴養(yǎng)師為它們做體檢的時候,這些小精靈為了讓馴養(yǎng)師陪它們玩耍,總會想出各種方法,不停地搗亂。有時用舌頭舔舔、有時用身子頂,如果你不去摸摸它、哄哄它,這體檢工作想繼續(xù)下去還真不太容易。
海獅可以在陸地上進行體檢,相對海豚來說更易于操作。但是,海獅偏愛美女,通常在女馴養(yǎng)師的帶領下才會配合,若是碰到男馴養(yǎng)師便會不理不睬,擺出傲慢的姿態(tài)。體檢前,馴養(yǎng)師輕輕撫摸海獅的身體,幫助它緩解緊張情緒;體檢后,馴養(yǎng)師會用它最愛吃的魷魚、鯡魚、柳葉魚等作為獎勵,并陪它玩耍。若是海獅生病了,醫(yī)生還會專門為它配制中藥。雖然良藥苦口,但由美女馴養(yǎng)師親自將藥包入餌料喂食,海獅自是百般配合啦!
水對于魚兒來說如同空氣對人一般重要,清澈透明的水可遠沒有看上去那么干凈,也會存在一些有害物質,生活在這種水里的魚難免會染上一些疾病。除了日常觀察與定期體檢,養(yǎng)殖員還會在食物中添加營養(yǎng)藥劑和維生素等幫助魚兒提升抵抗力。為了防患于未然,動物保健醫(yī)生還會給魚兒打針。
也許你會問打的是什么針?當然是疫苗啦!可是魚的渾身布滿了鱗片,這針究竟該往哪兒打呢?基本上是在魚的胸鰭或背鰭基部,因為這個部位沒有鱗片,針也好扎進去。雖說打疫苗會提升魚兒的抵抗力,但這可真是個技術活,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才能操作。
中華鱘曾與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距今已有一億三千多萬年的歷史,是我國獨有的魚種。這么珍貴的魚種,體檢自然更為重要,全程由科研院所的權威專家親自進行!
體檢前,養(yǎng)殖員會在水下鋪設特制擔架,并在擔架內部鋪設柔軟的墊子,防止中華鱘在起吊過程中受傷。成年中華鱘體重約在300千克左右,加上水的阻力作用等,吊裝工作難度很大,需要多名養(yǎng)殖員協(xié)力完成。
準備工作完成后,養(yǎng)殖員會指引并陪伴中華鱘游到擔架處。由于養(yǎng)殖員已經(jīng)和中華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中華鱘會很默契地配合體檢。中華鱘游進擔架后,養(yǎng)殖員們迅速將擔架兩端合攏,由岸上起吊機將擔架吊出水面。擔架吊出水面后,體檢小組成員會將中華鱘安置在體檢池內。
首先進行的是體表、體重、體長、肚圍測量等基礎檢查,然后進行的是B超檢查,觀察內臟、性腺發(fā)育情況等,最后進行的是血液采集,檢查中華鱘的發(fā)育及健康狀況。
怎么樣,動物的體檢不簡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