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宏超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結合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中對照組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用針灸+通痹益腦湯治療;將患者各項臨床數(shù)據(jù)詳細整理后作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灸結合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臨床效果更佳。
【關鍵詞】針灸;通痹益腦湯;腦梗死;血管性癡呆
【中圖分類號】 R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85-01
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均存在腦實質(zhì)性損傷,其腦血管被梗阻而循環(huán)不暢,隨之造成腦細胞缺血、缺氧,故而患者產(chǎn)生語言或者認知、情緒等方面功能障礙。該癥為腦梗死后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會對患者的病情治療及預后改善造成很大的影響,臨床上用來治療腦梗死或者血管性癡呆的方法、藥物諸多,但其均有不同的適應性及有效性。故本次研究中旨在對針灸結合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臨床效果作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中納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60例為對象,將其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為: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為56-81歲,均值為(65.18±5.43)歲。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為54-83歲,均值為(65.42±5.11)歲;兩組患者各項基礎數(shù)據(jù)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納入患者病情均經(jīng)臨床病理學證實,患者及(或)其家屬對本次研究中內(nèi)容均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對照組:依據(jù)患者病情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選藥血栓心脈寧片口服、1次0.8g、1天3次;持續(xù)用藥治療1個月后觀察效果。
觀察組:依據(jù)患者病情予以針灸+通痹益腦湯治療:針灸治療:選擇穴位人中、三陰交、內(nèi)關以及百會、風池、印堂與神門、四神聰行針灸治療,用1.5寸毫針直刺內(nèi)關穴,行提插捻轉(zhuǎn)法;用0.5寸毫針斜刺人中穴(往鼻中隔方向斜刺),行雀啄瀉法致眼球濕潤即可;用1.5寸毫針斜刺三陰交穴(往后方向斜刺),行提插補法捻轉(zhuǎn);其他穴位依常規(guī)方法針刺。通痹益腦湯組方為:黃芪60g、丹參20g、地黃15g、制首烏15g、神曲15g、鹿角膠15g、郁金10g、石菖蒲10g、川芎10g、皂莢5g,將諸藥以水煎熬至300ml取汁,1劑分2次溫服、1天1劑;持續(xù)用藥治療1個月后觀察效果。
1.3效果判定標準臨床治療效果評價:顯效提示臨床癥狀均已消失或者改善≥90%,可正確回答相關問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正常;有效提示臨床癥狀改善40%-90%,基本能夠正確回答問題,日常生活能力稍見恢復;無效提示臨床癥狀及回答問題、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未見明顯變化。
1.4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各項臨床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以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不同方法臨床治療效果為: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18例、占比60.0%,有效11例、占比36.7%,無效1例、占比3.3%,總有效率為29例、占比96.7%;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9例、占比30.0%,有效14例、占比46.7%,無效7例、占比23.3%,總有效率為23例、占比76.7%;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腦梗死后出現(xiàn)血管性癡呆的幾率極大,因患者腦動脈硬化或者狹窄、閉塞等不良狀態(tài),隨之出現(xiàn)腦組織灌注缺乏而腦細胞興奮性、代謝率降低?,F(xiàn)代醫(yī)學研究顯示:人體腦缺血再灌注過程中會分泌釋放自由基、超氧陰離子,故而造成腦細胞基質(zhì)滲透壓升高,而線粒體腫脹破裂后而出現(xiàn)凋亡,并對腦部海馬部神經(jīng)元造成較大損傷,患者因此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1]。
臨床上常規(guī)西藥治療時多選擇血栓心脈寧片,此藥可有效治療心絞痛、腦血栓等疾病,具有極佳的血栓形成抑制作用,能起到抗血凝的效果,但經(jīng)此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效果欠佳,患者病情得不到徹底的治療。中醫(yī)論證將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歸為愚癡的范疇,認為患該病者均存在機體虛弱以及情志失衡、氣血虧損、痰濁瘀阻等不良情況,故治療時強調(diào)活血化瘀、消癰止痛、疏肝健胃等機理[2]。故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接受針灸+通痹益腦湯治療,針灸選穴人中、三陰交、內(nèi)關等穴位行針刺治療,可使患者大腦皮層呈興奮狀態(tài),加快腦部血液運行,腦功能及大腦神經(jīng)遞質(zhì)代謝可得以充分改善;通痹益腦湯選藥黃芪、丹參以及何首烏與皂莢、郁金等藥,諸藥合奏化瘀活血、健脾益氣、消腫止痛等功效。其中君藥黃芪可起到極佳的活血化瘀效果,臣藥丹參則具有良好的祛瘀止痛、活血通脈等效果,輔藥何首烏、鹿角膠、川芎以及皂莢、郁金等,可達到解毒祛癰、補腎填精、健胃和中以及活血化瘀等功效[3]。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病情得以明顯改善,其認知功能障礙改善顯著,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充分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6.7%高于對照組76.7%,60.0%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病情改善提示臨床癥狀均已消失或者改善≥90%,可正確回答相關問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正常,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
綜上所述,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接受針灸結合通痹益腦湯治療的效果顯著,可使患者病情得到徹底的治療,使其病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王偉芳,彭濤. 通腦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效果觀察[J]. 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11):1970-1971.
[2]郭靜姬. 針灸結合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yī)學,2017,37(01):114-115.
[3]朱崇霞.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效果評價[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