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科平 執(zhí)教 周一貫 評點
理念一:基于文化傳承的視野
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古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徐文長的故事和梁祝傳說、西施傳說、王羲之傳說一起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可以說它是紹興民間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把它作為語文鄉(xiāng)土教材開發(fā)的重要資源,可以促進古越文化的傳承。通過講好具有濃厚鄉(xiāng)土味的故事,感受紹興智慧,傳遞紹興精神!
理念二:體現資源開發(fā)的意識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越地的名士文化是非常好的課程資源。在眾多的名士之中,徐文長是最具個性特色、最具藝術成就、最受百姓歡迎的一位紹興才子。因而開發(fā)相關的課程資源也便有了非常積極的意義。選擇最能凸顯徐文長智慧和才華的故事,并以對聯為統領串聯故事,豐富人物形象,從而激發(fā)學生去閱讀更多的徐文長的故事,通過故事去了解徐文長這個人。同樣,學生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資源開發(fā)方式去了解其他的紹興名人。
一、激發(fā)興趣,走近奇人
師:我們一起來玩?zhèn)€“說方言”的游戲,我說普通話,你說方言,看誰能做一個地道的小翻譯。
(用“中國、浙江、紹興、才子”等詞語玩游戲)
師:我給大家講一個紹興才子的故事。他叫徐文長,很聰明,有才智。但是每次去應試總是考不中功名,因為他不愿意按照八股文的要求來寫文章。有一回,考官說他的文章寫得太短了,還在文章后面批道:文章太短臉皮厚,名次落在孫山后。這位才子說:“寫長文章還不容易嗎?”三年后,他又去應試,沒想到考官竟然還是原來那個。這一回啊,徐文長的文章越寫越長,越寫越長——他批評了科舉考試制度的種種不對之處,試卷上寫不下,你猜他寫在哪里?
(生大膽猜測:桌子上、手上、墻上、衣服上……)
師:桌子上寫不下,就寫在凳子上;凳子上寫不下,就把它翻過來,繼續(xù)寫??荚嚱Y束了,他拿著試卷,背著桌子、凳子,一起交了上去。這位才子說:“三年前,你說我的文章寫得太短,現在總夠長了吧!”考官哭笑不得。不用說,這位才子又沒考中。但是據說從此以后,“文長”的名字就越來越響亮了。剛才老師講的是一個民間故事。它的題目叫《考場寫長文》。民間故事是老百姓編的、口頭講的故事。這《考場寫長文》的主人公是誰呢?
生:徐文長。
師:徐文長,也叫徐渭,文長是他的字。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講講這位紹興才子的故事。(板貼:徐文長的故事)
二、讀講故事,感受智慧
師:請大家默讀故事《寫招牌》的開頭,想一想,講的是什么呢?
生:徐文長幫店主寫招牌。
師:嗯,說得很概括。徐文長幫店主寫招牌,招牌上的“心”字——
生:招牌上的“心”沒有一點。
師:生意呢?
生:生意卻越來越好了。
師:我們把它作為“心”出現的第一處。為了閱讀方便,老師把余下出現“心”的部分分成了第二處、第三處、第四處。請大家自由默讀故事,默讀完后,認真地填寫表格。想一想,第二處中,“心”字有什么變化?生意又有什么變化?請?zhí)貏e關注故事當中的童謠,它會幫助你完成任務。(出示表格)
內容“心”字的變化生意的變化第一處少一點格外興隆第二處 第三處 第四處
(生閱讀故事材料,完成表格;師隨機指導,然后展開交流)
生:第二處的“心”字少了一點。
生:生意不如從前好。
生:第三處的“心”字加了一個黑點。
生:生意越來越清淡。
生:第四處,黑點改成紅點了。
生:生意又興隆了。
(師生邊交流邊完善表格)
師:這張表格啊,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它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故事的大概。比如說第一處:徐文長幫店主寫招牌,“心”字少了一點,可生意卻格外興隆。請你選擇其中的一處,像老師這樣,用一兩句簡潔的話來說說這部分故事的大概。
生:第二處中,“心”字還是少了一點,而生意不如從前了。
師:那是因為——
生:因為店主偷工減料,變得很貪心了。
師:“心”字少一點,店主貪心了,生意不如以前了。
生:第四處中,徐文長讓店主把黑點改成紅點,生意又興隆了。
生:第三處中,店主給“心”加了黑點,所以生意就清淡了。
師:同樣是少一點,為什么開始生意是格外興隆,后來是不如意?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第二處中,因為店主偷工減料了,黑心了,所以生意不如以前。
師:而第一處中,是因為——
生:因為徐文長很有名,寫的“心”字少了一點,大家都被吸引過來了,生意自然很興隆。
師:現在我們就利用這張表格來講講故事的大概。講故事大概,第一要求簡潔,第二要求流暢,重復的話要去除,前后之間的聯系要自然。
(同桌互講,指名講述)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課前已經讀過的故事。這是故事的開頭,我們一起講下去。
師:徐文長和六位文人喝酒,六位文人事先商量好要——
生:(齊)捉弄徐文長。
師:喝酒的時候要根據菜的主題說有關典故,按年齡大小,一個個地說。人有七個,徐文長最小,可是菜只有六樣。你猜結果會怎么樣呢?
生:徐文長什么都沒吃到。
生:菜被六位文人拿走了。
生:他連一口菜都沒吃到。
師:三位同學說的其實是同一個意思:徐文長沒有吃到菜。同意這個結果的舉手。
(生都舉手了)
師:哇!那我們一起繼續(xù)往下講,令官說——
生:(齊)姜太公釣魚。
生:他把魚端到自己面前。
師:第二個說——
生:(齊)時遷偷雞。
生:他把雞肉端到自己面前。
師:第三個說——
生:(齊)張飛賣肉。
生:他把豬肉端到自己面前。
師:第四個說——
生:(齊)蘇武牧羊。
生:他把羊肉端到自己面前。
師:第五個說——
生:(齊)朱元璋殺牛。
生:他把牛肉端到自己面前。
師:現在桌子上只剩下一碗青菜了,第六個說——
生:(齊)劉備種菜。
生:他把那碗青菜端到自己面前。
師:桌子上的六碗菜全被端走了。令官說,大家各吃各的,不用客氣。這六個人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故意去看看徐文長。他們以為,徐文長是一定吃不到菜的。真的是這樣嗎?請你讀讀故事的結尾。
(出示句子)
這下,那六個人都愣在了那里,無言可答,只好對徐文長說:“佩服,佩服!”
師:讀了結尾,你知道了什么?
生:徐文長也有菜。
師:徐文長有菜,六個文人也有菜?
生:我覺得這六碗菜都被徐文長端走了!
師:原來,菜都在徐文長那里了。那么,大家來猜猜看,徐文長要怎么說,才能讓這六碗菜都到他這里來?
生: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師:你說的是歇后語。
生:我覺得他們玩了個游戲:輸的那個人喝酒,等把他們灌醉,徐文長就可以把六碗菜吃了。
師:原來你想了一個新的游戲規(guī)則。但是在這個游戲規(guī)則里,只能說一個典故。
……
師:這個典故,要怎么樣才行?
生:要把這六樣菜的典故都包含進去。
(師出示:秦始皇并吞六國)
師:這個典故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徐文長把六碗菜給獨吞了。
師:這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故事紙上有沒有寫?
生:沒有。
師:徐文長怎么說,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徐文長怎么做,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徐文長怎么想,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好,那就讓我們展開大膽的想象,來試著講一講這最精彩的部分。趕快試一試。
生:徐文長說道:“秦始皇并吞六國。”之后,他把六碗菜都端到了自己面前。
師:他把故事片段很簡潔地講出來了,誰能讓它變得更生動一些?除了說典故以外,還可以有另外的內容。
生:(有聲有色地講)這時,徐文長說:“我還沒有講呢!”六位文人一起望著他,驚訝地看著。徐文長不慌不忙地說:“秦始皇并吞六國?!弊詈?,六碗菜都被徐文長津津有味地吃了。
師:你看,講故事的時候要大膽地展開自己的想象,讓語言更加豐富、動作更加具體,甚至我們還可以加上徐文長的想法。請大家和同伴一起分享故事的精彩片段吧。(生分享故事)
師:這個故事沒題目,誰能把徐文長的智慧體現在故事的題目中?
(生交流:《徐文長“并吞六國”》《聰明的徐文長》《徐文長“并吞六菜”》……)
師:拿起筆,把你認為最有智慧的題目寫在故事上。
三、拓展資料,豐富認識
師:剛才我們在故事中感受了徐文長的智慧和才華,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過這條石板小巷,來到徐文長的故居——青藤書屋。在這個書屋里,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幾間東倒西歪屋”,下聯是——
生:一個南腔北調人。
師:上聯寫的是他住的屋子,他曾經在自己的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生:天上無片瓦,地上無寸土,左無門,右無戶,前沒圍墻,后沒遮攔。
師:下聯寫的是他這個人。徐文長不滿封建禮法,蔑視權貴,與當時社會唱的不是一個調,但他擁有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藝術成就。他是明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戲劇家、書法家、畫家。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回看今天學的三個故事?!犊紙鰧戦L文》諷刺的是——
生:考場的官員、考試的制度。
師:《寫招牌》教育的是誰?
生:是三元點心店的老板,教育他要做一個有良心的生意人。
師:《徐文長“并吞六國”》反擊的是——
生:六位文人。
師:現在如果讓你送一個詞給徐文長,你會用哪個詞?
生:聰明。
生:投機取巧。
師:為什么你有這種想法?
生:嗯,因為文人們都占著各自的菜,他居然把它們都搶過來。
師:但是你知道嗎?這些文人事先是想——
生:捉弄他。
師:對,是想捉弄他,欺侮他,徐文長只是想利用自己的聰明去反擊他們,那能不能說是投機取巧呢?
生:不能。不是“投機取巧”,而是有智慧。
生:聰慧。
生:杰出。
師:徐文長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出示故事題目)在《徐文長難倒竇太師》這個故事里,竇太師帶著“天下無書不讀”的招牌耀武揚威,自以為文章天下第一。徐文長利用自己的智慧摘下了這塊招牌,老百姓紛紛議論:(課件出示)中國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數紹興,紹興處處出才子,第一要算徐文長。
(師生一起玩說方言的游戲)
師:讀到這里,你還想把什么詞送給徐文長?
生:才子。
師:對于這個紹興才子的故事,有人把它們改編成了電視劇《江南怪杰徐文長》,徐文長的故事和梁祝傳說、王羲之傳說、西施傳說等一起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今天我們通過徐文長的故事去了解徐文長,他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民間故事去了解其他的名人,去感受我們紹興名人的智慧和偉大,去感受我們富有魅力的紹興文化。
在用好全國統編教材的前提下,適度補充一點教師自行編寫的課文,對于“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開發(f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wěn)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開發(fā)適合的、優(yōu)秀的課程資源,是新課改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出的基本要求。以這樣的視角審察本課例,它無疑具有以下這些亮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著眼鄉(xiāng)土,承傳地域文化
人這一生可以遠走四方,但最難忘、一輩子都會想念,并且影響終生的,還是那一片鄉(xiāng)土。在實施全國統編教材的新形勢下,適度地選學一些有關鄉(xiāng)土的內容,以不同的地域文化,熏陶感染學生,讓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了故土鄉(xiāng)情,就具有了特別深遠的意義。在“越語文大課堂”的活動背景下,季老師開發(fā)《徐文長的故事》這一課,顯得特別有價值。這是因為民間傳說中的徐文長在紹興可謂家喻戶曉,但學生對其人卻缺少完整、準確的認識。特別是某些故事中還有一些庸俗搞笑的惡作劇,嚴重有違徐文長的道德人品。這就顯得本課的開發(fā)還有著匡正邪說、激濁揚清的教育意義。顯然,這樣選編的語文教材,不只是有正能量,而且獨具針對性,比較充分地體現了教師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二、統整運作,凸顯文本價值
徐文長的故事浩如煙海,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該組選哪一些?這是對教師選編教育文本的重大考驗,也是衡量教師人文素養(yǎng)和教學藝術的關鍵所在。
整堂課一共讓學生學了有關徐文長的四個故事和一副對聯。因為教師做了巧妙布局,故事和對聯不僅整體性地描繪了徐文長的性格和人品,而且被分別安插在課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成為推動教學活動不斷深入的抓手。如用《考場寫長文》進行導入,因為故事比較簡單,有助于學生很快進入情境,并整體理解徐文長的為人:不滿科舉、蔑視權貴。故事又以其趣味性強的特點,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第二個是《寫招牌》,這個故事情節(jié)比較復雜,理解它是需要學生用腦的,因此處于課的主體地位,實屬必要。第三個故事是《徐文長“并吞六國”》,被安排作為課前預學的內容,在課堂上則作為講故事的練習材料,來一番檢查性的演練與拓展,確實匠心獨運。接著是“一副怪對聯”,以徐文長自擬身世的一副對聯,串聯幾個故事,集中體現徐文長的為人處世,放在課中無疑有著概括、提升認識的作用。最后一個故事《徐文長難倒竇太師》用來結課,輕松而愉快,其中的一首“順口溜”,也正好作為“玩方言”的游戲內容,營造了快樂的氛圍。
正是這樣四個有特色而又有不同教學功能的故事,有機地搭建了這堂課的學習過程,既凸顯了課堂的文本價值,又層層推進了學生對徐文長人格的認知。
三、多方滲透,重在以學為基
由教師自行編選的語文教材,比較容易過度關注學習內容的新奇和意趣,而淡化了課堂以學為基的本質。特別如本課中的徐文長的故事,更會使教師集中精力于故事情節(jié)的講說,掩蓋了其中可以生成的學習機遇與過程。季老師的這堂課就不做如此處理,而是強化了故事中的各種學習機制,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力。這一點應當是最值得稱道的。如第一個故事《考場寫長文》就合理地滲透了“試猜”以激發(fā)學生思維:徐文長的文章寫得很長,紙上寫不下了,他又會寫在哪里呢?第二個故事《寫招牌》則利用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格式,讓學生填寫,以簡化內容、得其要旨,為深入理解做鋪墊。第三個故事則結合典故的教學,讓學生自悟自得……所有這些設計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教者的用心所在:讓學生在接觸故事的過程中能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習的能力。
四、讀練并重,落實語言運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任何的語文課堂上,我們都不應該有違語文課程這一性質特征。這在本課中也體現得可圈可點。如對于《寫招牌》這個故事,教師安排了“填表”的練習,有效地體現了非連續(xù)性文本“以簡馭繁、提綱挈領”的作用,這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語言文字運用訓練。課堂上,教師還以大塊時間進行了講故事的演練,既有講故事大概的練習,也有把故事講生動、講具體的訓練。對于《徐文長“并吞六國”》這個既有相當難度,又富含語言因素(典故)的故事,通過“講”,學生不僅深化了理解,而且提升了口語表達的能力。這些都是相當精到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