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周張青 唐猛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臨床呼吸科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重度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約占20%左右,此類哮喘由于存在廣泛的嚴重氣道痙攣,常伴有低氧血癥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易引起酸中毒和呼吸衰竭,病死率較高[1]。目前,臨床中常用的哮喘病情及預后評估手段包括呼出氣一氧化氮﹑痰涂片檢測嗜酸性粒細胞﹑誘導痰等,但此類檢查費事﹑費力,費用較貴[2-3]。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是近些年研究較多的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新型標記物,因其易于檢測而受到臨床的關注。NLR在危重患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已經得到廣泛的研究,且與此類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密切相關[4-5]。除此之外,NLR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COPD﹑肺炎﹑肺結核)亦出現(xiàn)異常增高,在評估此類患者預后當中亦有潛在的臨床價值[6-7]。但NLR評估重度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預后的研究目前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通過檢測重癥哮喘患者NLR水平,分析其在評估此類患者預后中的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5例重度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106例,女79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9.3±9.0)歲。納入標準: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8]中關于重度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的相關標準:(1)臨床癥狀和體征:出現(xiàn)氣短﹑端坐呼吸﹑焦慮和煩躁﹑大汗淋漓﹑呼吸頻率(RR)>30次/min﹑輔助呼吸肌活動及三凹征﹑哮鳴音﹑脈率>120次/min,常伴有奇脈。(2)呼吸功能檢測:最初支氣管舒張劑治療后呼氣峰流速(PEF)占預計值或個人最佳值<60%或100L/min或作用時間<2h。(3)血氣分析: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45mmHg,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90%。只要符合某一嚴重程度的相關指標,而不需要滿足所有指標均可診斷。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呼吸心跳驟停者;自主呼吸缺乏或微弱者;意識障礙者;急性腦血管疾病者;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糖尿病﹑高血壓﹑感染性疾病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肺癌﹑肺炎﹑肺氣腫﹑心源性因素引起的哮喘者。將185例重度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按照住院期間預后情況分為死亡組(n=40例)和存活組(n=14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體質量指數(shù)(BMI)﹑吸煙﹑飲酒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觀察指標 (1)一般臨床資料:記錄患者入院后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BMI﹑病程﹑吸煙情況,心率(HR)﹑呼吸頻率(RR)。(2)實驗室檢查指標: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ml,檢測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C反應蛋白(CRP)﹑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采用型號Sysmex XE5000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計算NLR=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絕對值/淋巴細胞計數(shù)絕對值,本研究中按照185例患者的NLR的中位數(shù)(本研究185例患者NLR測量值范圍為4.48~9.62,中位數(shù)P50=7.10)分為NLR>7.10組(n=95例)和 NLR≤7.10組(n=90例)。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測定采用日本生產的型號OLYMPUS全自動生化儀測定;患者入院后即刻抽取動脈血3ml,檢測動脈血氣相關指標PaCO2﹑PaO2﹑SaO2﹑pH(檢測儀器為北京東方邁潤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ABL90動脈血氣分析儀);肺功能檢測采用美國MedGraphics l085D肺功能儀檢測,檢測內容包括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PEF。(3)住院期間預后情況:記錄患者住院期間的氣管插管率﹑住院時間(<14d和≥14d)﹑病死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預后相關因素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死亡組和存活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指標的比較 與存活組比較,死亡組RR﹑HR較快(P均<0.05),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偏高,C反應蛋白(CRP),空腹血糖(FPG)﹑PaCO2水平較高(P均<0.05),而淋巴細胞計數(shù)﹑PaO2﹑SaO2﹑pH﹑FEV1﹑FEV1/FVC﹑PEF偏低(P均<0.05),死亡組NLR水平(8.41±1.12)亦高于死亡組(5.61±0.95)(t=15.140,P<0.05)。
2.2 NLR≤7.10組和NLR>7.10組住院期間氣管插管﹑住院時間﹑病死率比較 NLR>7.10組患者氣管插管率﹑住院時間﹑病死率均高于NLR≤7.10組(χ2=4.729,4.259,9.137,P 均 <0.05)。見表 1。
表1 NLR≤7.10組和NLR>7.10組住院期間氣管插管、住院時間、病死率比較[n(%)]
2.3 重癥哮喘患者氣管插管﹑住院時間﹑病死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以是否接受氣管插管(賦值方法:1=是,0=否)﹑住院時間(<14d和≥14d)(賦值方法:1=≥14d,0=<14d)﹑死亡(賦值方法:1=是,0=否)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BMI﹑吸煙﹑飲酒﹑HR﹑RR﹑CRP﹑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NLR﹑FPG﹑Scr﹑PaCO2﹑PaO2﹑SaO2﹑pH﹑FEV1﹑FEV1/FVC﹑PEF為自變量,經過Logistic回歸方程顯示,NLR分別是氣管插管﹑住院時間(≥14d)﹑病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OR分別為1.766,1.549,1782,P<0.05)。其余 HR﹑CRP﹑FPG﹑PaO2﹑FEV1/FVC 亦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
重癥哮喘是呼吸內科急危重癥,此類患者由于氣道廣泛痙攣,加上小氣道內分泌的粘液栓堵塞,可對患者通氣功能產生嚴重影響,發(fā)生低氧血癥,可伴有CO2潴留以及酸中毒,嚴重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認為炎性反應增強是引起重癥支氣管哮喘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9],諸多炎性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等共同參與了氣道的炎性反應,引起氣道平滑肌痙攣,黏膜腫脹,氣道狹窄重構,導致急性缺氧及CO2潴留,酸中毒等一系列癥狀。
近些年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一些炎癥標志物如呼出氣一氧化氮,外周血MMP-9,尿液嗜酸性粒細胞X蛋白等逐漸應用在哮喘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評估當中,但此類檢查檢測價格昂貴,且并非常規(guī)檢測項目,大多數(shù)醫(yī)院未能普及,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應用。NLR目前被認為新型的炎癥標志物,通過血常規(guī)檢測即可獲得,因此,其檢測價格低廉,經濟實惠,方便迅速。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目前是重要的炎性細胞,NLR包括了兩者的相關信息,因此能夠更加全面綜合的反映機體的炎性反應。該指標近些年在評估諸多疾病的病情及預后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其在評價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預后時亦體現(xiàn)了重要的臨床價值。目前,關于NLR與哮喘疾病的關系研究報道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CRP﹑NLR水平高于存活組,而淋巴細胞計數(shù)低于死亡組;NLR>7.10組患者預后差于NLR≤7.10組,如住院時間較長,氣管插管率及病死率較高。結果提示反映炎性反應的指標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CRP﹑NLR與患者預后不良密切相關。通過進一步的Logistic回歸方程顯示,NLR分別是氣管插管﹑住院時間(≥14d)﹑病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OR 分別為1.766,1.549,1782,P<0.05),則證實了NLR是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本研究中雖然死亡組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高于存活組,淋巴細胞低于存活組,但三者并未進入回歸方程;CRP雖然進入回歸方程,但反應危險度的OR值卻低于NLR。
NLR在重癥哮喘患者中升高以及與預后關系的機制可能有以下幾點:(1)重癥哮喘發(fā)病后白細胞激活,表現(xiàn)為其增殖活化顯著增高,而激活的白細胞中最主要的為中性粒細胞(約占80%),大量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增加則能夠引起炎性反應呈現(xiàn)級聯(lián)式擴大,對氣道及肺組織造成炎性損傷;此外,中性粒細胞增加能夠引起“呼吸爆發(fā)”,大量活性氧生產,造成組織細胞的脂質過氧化損損害。(2)重癥哮喘時炎性反應中生產的炎性因子IL-6﹑TNF-α能夠抑制機體免疫功能,造成Th1/Th2淋巴細胞群失衡,造成淋巴細胞計數(shù)減少,此外,重癥哮喘患者機體內應激反應能夠導致交感神經系統(tǒng)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興奮性增強,外周血中兒茶酚胺類活性物質以及糖皮質激素水平增高,亦能夠抑制淋巴細胞的生成。由此可見,重癥哮喘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絕對值增高,而淋巴細胞計數(shù)絕對值則相對降低,引起NLR失衡降低,而NLR失衡后,則進一步引起炎性反應的惡化,患者病情的惡化及預后不良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NLR綜合反應了機體炎癥免疫的平衡狀態(tài),其水平增高可能是重度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早期檢測NLR對于評估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黎汝,陳毅斐,賈鈞.普米克令舒、愛全樂和萬托林三聯(lián)霧化吸入治療成人重癥哮喘急性發(fā)作的療效觀察.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4,13(3):291-294.
[2] Karrasch S, Linde K, Rücker G, et al. Accuracy of FENO fordiagnosing asthma: a systematic review.Thorax, 2016, 59(10):208-215.
[3] 杜辛歌,陳國忠,王迎難,等.誘導痰中炎性指標檢測對支氣管哮喘病情和療效評估的價值.醫(yī)學綜述,2016,45(11):2181-2184.
[4] 牛小偉,張益銘,賀生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介入術后冠狀動脈血流的相關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7):856-860.
[5] Tural Onur S,Sokucu SN,Dalar L,et al.Ar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nd 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reliable parameters as prognostic indicators in malignant mesothelioma.Ther Clin Risk Manag,2016,69(12): 651-656.
[6] Furutate R,Ishii T,Motegi T,et al.The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is related to disease severity and exacerb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Intern Med,2016,55(3):223-229.
[7] 陳娟娟.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臨床研究進展.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36(5):454-457.
[8]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2013,36(5) : 331-336.
[9] 趙美芳.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對重癥支氣管哮喘動脈血氣指標及最高峰流速的影響.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29(S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