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閩軍 閔繼康 徐旭純 何守玉
橈骨頭骨折是小兒骨折中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多發(fā)生于4~14歲,其發(fā)生率約占全身骨折O.8%[1]。由于多數(shù)的橈骨頸骨折發(fā)生在干骺端,有骨骺早閉,橈骨頸缺血壞死等嚴重并發(fā)癥,傳統(tǒng)的切開復位內固定對于治療兒童橈骨頸骨骺損傷較大,所以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2]。自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采用大博鈦制彈性髓內釘閉合微創(chuàng)治療13例兒童橈骨頸O'Brien II型﹑Ⅲ型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療效,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使用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微創(chuàng)治療兒童橈骨頸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齡5~12歲,平均8.5歲。右側9例,左側4例。手術時間為1~3d,平均2.4d;按照O'Brien分型原則[3],其中10例O'BrienⅡ型為成角30°~60°;3例O'BrienⅢ型為成角>60°且伴有完全移位。本組病例均為單純的橈骨頸骨折,無肱骨﹑尺骨骨折或者肘關節(jié)脫位,也無明顯橈神經損傷或者周圍血管損傷的癥狀。
1.2 手術方法 患者麻醉后,取仰臥位,患肢外展于手術臺上,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Lister結節(jié)用尖刀開0.5~1cm創(chuàng)口,開孔骨錐避開橈神經淺支,在C型臂X線機熒屏檢視下在骨皮質上做一個斜45°的開口后,植入已經適度預彎的彈性髓內釘,髓內釘直徑為患肢橈骨最窄髓腔直徑的1/3,小幅旋轉手柄,緩慢推進使彈性髓內釘?shù)竭_骨折的遠端,將髓內釘預彎的尖端方向指向骨折近端的移位方向。然后復位骨折端,縱向牽引后旋轉前臂,用拇指加壓橈骨頭的同時旋轉前臂使橈骨頭復位。如果復位不理想,則需在C型臂X線機熒屏檢視下將克氏針經皮插入骨折片與橈骨干之間,向上翹撥橈骨頭,配合旋轉前臂,以糾正骨折成角畸形,繼續(xù)推進髓內釘過骨折線,手柄控制髓內釘?shù)男D位置,使橈骨頭向內側移動。復位滿意后拔除克氏針,輕敲手柄固定骨折的橈骨頭,剪斷髓內釘尾部保留約0.5cm于皮下(見圖1),注意避免卡壓肌腱﹑神經,縫合創(chuàng)口,無菌紗布包扎,患肢管型石膏外固定于功能位,懸吊于頸部。
所有患兒均輔以手法復位,其中5例使用克氏針輔助撬撥復位,手術后患肢X線片按Metaizeau的整復標準[4]評價。本組13例中,優(yōu)9例,良4例,優(yōu)良率100%。隨訪按JOA肘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進行評估,本組13例中,優(yōu)11例,良1例,一般1例,優(yōu)良率92.3%。本組橈骨頸骨折術后3~4周復查患肢X線片均示骨折愈合良好。無1例出現(xiàn)關節(jié)僵硬,橈骨頭缺血壞死﹑骺板早閉﹑畸形愈合,關節(jié)周圍異位骨化或橈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
圖1 7歲女性患兒,術前X線片(a,b)及CT(c)顯示,患者者存在橈骨頸骨折,O'BrienⅢ型,術中利用彈性髓內釘內固定術結合克氏針經皮輔助撬撥復位(d,e),骨折復位滿意(f,g),手術切口僅約1cm(h)
兒童橈骨頸骨折<30°成角的移位者通過閉合手法復位,管型石膏固定即可,而對于>30°的成角移位的骨折治療則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反復的手法整復達不到理想的骨折復位,加重了軟組織的二次損傷,容易出現(xiàn)過度腫脹引起骨筋膜室綜合癥的發(fā)生及異位骨化。手術切開關節(jié)囊破壞了關節(jié)周圍韌帶及軟組織對骨折復位后的固定作用導致術后發(fā)生再次移位。手術切開復位會破壞橈骨頭骨骺周圍殘存的血供,術后導致骨骺缺血壞死的風險增加,術中容易損傷骨間背神經等[5]。傳統(tǒng)的切開復位克氏針固定,或經過肱骨小頭貫穿固定,優(yōu)良率僅為50%左右[6]??耸厢樀墓潭ㄓ绊懼怅P節(jié)的早期功能鍛煉,克氏針留在皮膚外增加感染的風險,拔針過早可能使骨折再次移位,拔針過晚容易斷針或難以拔出。而髓內釘閉合固定在髓腔中弓形分布,在髓腔壁形成3個支撐點,其弓形的彈性恢復力可轉化成推力,提供4項生物力學穩(wěn)定性,可以良好地與橈骨小頭端錨合,有利于髓內釘在髓腔內錨定,阻止髓內釘固定后活動和退出。手術操作簡單,無須在骨折處切開,減少了骨折的血供破壞及軟組織及骨膜的剝離?;贾稍缙谶M行功能鍛煉,減少術后肘關節(jié)的粘連。
此方法應注意以下要點:(1)對于有神經癥狀及血管損傷的患者不建議使用,需要切開后仔細探查后固定。(2)選擇彈性釘?shù)臅r候應注意使用直徑為最窄髓腔的1/3,因為髓內釘太粗進針困難,通不過髓腔。太細起不到應有的彈性固定,不能提供足夠的強度,骨折容易移位。(3)術中注意剪斷針尾后切勿過度折彎,在適當長度剪斷釘尾,用錘子錘至最終位置,否則可能會刺激皮膚造成切口裂開。(4)遵循小兒骨折的治療原則:稀疏內固定,堅強外固定。無論骨折復位如何嚴絲合縫,術后必須要求石膏外固定。(5)對于此類骨折手法復位要求較高,新手操作時建議選擇O'Brien II型,對于O'Brien Ⅲ型應謹慎操作,必要時選擇切開復位。
綜上所述,使用鈦制彈性髓內釘內固定術微創(chuàng)治療骨折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固定牢固﹑并發(fā)癥少﹑患肢功能恢復好等優(yōu)點,保護了骨折治療時的骨骺和血供,遵循了骨折治療的解剖復位,將微創(chuàng)手術與解剖復位結合起來,為兒童橈骨頸骨折,尤其是O'Brien II型及Ⅲ型骨折的治療提供了一種理想的選擇。
[1] 董伊隆,蔡春元,張雷,等.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O'BrienⅢ型橈骨近端骨骺損傷的臨床應用.中國骨傷,2012,25(7):602-604.
[2] 龍虎成,王遠輝,葉里子,等.經皮撬撥復位結合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橈骨頸骨折.實用骨科雜志,2016,22(1):58-61.
[3] Staheli LT.實用小兒骨科學.潘少川,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457.
[4] 潘洪閣,牛會彬,回棟梁,等.彈性髓內釘、經皮克氏針聯(lián)合撬撥復位治療兒童橈骨頸0'Brienm型骨折.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0(9):116-117.
[5] Mininder S.Kocher,MD,MPH.小兒骨科手術技術.潘少川,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5.
[6] 羅永忠,吳波,趙新剛,等.彈性髓內釘聯(lián)合經皮撬撥治療JudetⅢ/Ⅳ型兒童橈骨頸骨折的臨床觀察.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5(8):75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