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稚
我每在一個城市居住超過一個月,必定會去找圖書館,辦一個借書證。愛去圖書館的我,也把這個“毛病”傳染給了兒子魯魯。魯魯4歲多的時候,我們?nèi)襾淼奖本痪煤?,我就發(fā)現(xiàn)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圖書館,而且里面還有少兒閱覽室。這讓我大喜過望,除了給自己辦了借書證,還帶魯魯去拍了他生平第一張證件照,讓他在5歲的時候,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張借書證。
盡管那個圖書館里的少兒書不多,但我還是經(jīng)常帶魯魯去,如逛商店、逛公園一樣,去圖書館未必一定有很強的目的性,但哪怕是隨便翻翻,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書的敏感,就像逛商店可以讓人感受商品、感受時尚一樣。
那個少兒閱覽室很簡陋,陳舊的木書架上,放著不多的書,一小塊空地上,放著幾個小凳子。少兒閱覽室原本是不讓大人進去的,但魯魯年齡實在太小,每次讓他自己進去,待不了兩分鐘就跑出來找我。我只好請求管理員讓我進去陪他,我保證不說話、不干擾別的孩子。管理員看我態(tài)度誠懇,竟然同意了。
我成了少兒閱覽室里唯一的成年讀者。有我在身旁,魯魯也心安了許多,他開始東翻翻、西看看。很多時候他還是希望我給他講,但他也知道不能干擾了別人,我們都是盡可能地壓低聲音。
或許是從那時候開始,魯魯學(xué)到了自律、學(xué)到了遵守規(guī)則。圖書館不僅是一個讓孩子閱讀的地方,也是一個公共空間,孩子可以在其中學(xué)會如何參與社會活動、如何與他人相處。圖書館的諸多規(guī)定,譬如辦證、存包、保持安靜、愛惜書籍、遵守開閉館時間、按時還書等,這些其實都是我們作為社會人必須學(xué)習(xí)的禮儀和規(guī)范,孩子在圖書館一邊閱讀,一邊潛移默化地學(xué)到了禮儀和規(guī)范。
魯魯上學(xué)之后就很少去少兒閱覽室了,因為那里的書實在太少、太舊,買書讀又成了讓孩子感受閱讀的一種方式。那時候網(wǎng)購還不發(fā)達,我們常去西單圖書大廈買書,兩人去一趟,單單路費就要20多塊錢,再加上吃飯等其他花銷,一趟下來就得不少錢。但即使這樣,我們每年都會去兩三次,仿佛是一種儀式,是對書的朝拜之旅,這對于我們認識閱讀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那時候,我完全可以一個人去把書買回來給魯魯看,但我選擇帶他一起去,因為買書的過程也很重要,需要孩子親自參與。他選書的過程就體現(xiàn)了自主性:他選書的時候總帶著好奇和期盼,看看封面封底、看看作者介紹,還會讀一讀書中的內(nèi)容,最終再決定買不買,這其實也是一種閱讀。最后,他從眾多的書籍中確定了自己要買的書,心里也是滿滿的成就感。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家長,說她聽專家講座,要讓孩子處于書的環(huán)境中,隨手就能拿到書。所以她就買了很多書,而且全部擺放在兒子房間,書架上是書,書桌上是書,床頭上是書,地板上是書,保證孩子一睜眼就能看到書,隨手就能拿起一本書。她說得眉飛色舞,我心里卻“咯噔”一下,有種被書活埋的感覺。其實,給孩子設(shè)置閱讀環(huán)境,也要掌握分寸。
閱讀是一個人的思想史,閱讀構(gòu)成了心靈的大廈,但這個大廈的基石是興趣,沒有興趣的閱讀都只能觸及表層。生活里有很多可以引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父母做好了,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