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摘 要 當前,田徑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關鍵內容。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田徑運動也不斷發(fā)展。保證田徑運動良好發(fā)展的關鍵就是加強高校學生的田徑訓練。而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理念以及訓練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田徑運動的發(fā)展,因此高校體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田徑訓練量及訓練強度,進而推進田徑運動的發(fā)展。
關鍵詞 高校體育 田徑教學 訓練量 訓練強度
中圖分類號:G80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實現了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快速發(fā)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在其發(fā)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田徑教學中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不能很好的控制等。因此,在高校體育田徑教學中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如何合理控制,成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研究的重點內容。
1傳統(tǒng)體育田徑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1.1田徑教學運動功能的弱化
高校體育田徑教學和其它學科教學存在很大區(qū)別,一般學生都認為只有專業(yè)運動員才需要參加田徑教學和訓練,普通學生參加田徑教學毫無作用,因此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學習其他專業(yè)課上,忽視了田徑教學和訓練。實際上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增強體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此外,一些學生認為田徑運動相對于其它體育運動而言比較簡單,只需要自己多加練習就可以,沒有必要參加教學和訓練。實際上,田徑運動也存在很多的細節(jié)問題,訓練不合理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高校體育的田徑教學十分必要。
1.2教練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教練的教學和指導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田徑訓練的質量。從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田徑教學的現狀來看,田徑教練起到的主要是陪練的作用,在田徑訓練上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事實上學生或運動員對于教練的依賴程度很高,若無法得到教練的專業(yè)指導,田徑運動將很難實現突破和進步。高校田徑教練在教學上都是讓學生自主訓練,沒有對學生們的訓練量及訓練強度進行合理的安排,不僅耽誤了學生的訓練時間,而且學生無法真正提高身體素質及體育能力。
1.3對田徑訓練存在認識誤區(qū)
當前,高校對田徑訓練存在認識誤區(qū),高校對田徑訓練的關注點在于學生能否在田徑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對學生訓練過程關注較少。高校對學生的田徑訓練缺乏合理規(guī)劃,當前我國高校田徑訓練一直處在探索階段,教師開展田徑訓練僅僅是依靠經驗,沒有任何標準界定。此外,很多高校學生家長對于田徑訓練的關注度較低,對于學生體育成績也不關心,家庭因素是阻礙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
2提高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策略
2.1合理安排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
在傳統(tǒng)的訓練模式下,日常訓練注重累積訓練量,而忽視了訓練強度,學生的技能水平很難真正得到提高。而且這樣的訓練無法提高學生參加比賽時的應對能力。如果為了提高比賽成績,臨近比賽時進行高強度訓練,會讓運動員產生過度疲勞,在比賽前的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恢復,比賽會受到影響,而且運動員的水平也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因此,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合理安排非常重要。在日常訓練中,為了保持運動員的運動慣性,教師要設置類似比賽的訓練模式,指導運動員合理訓練。此外,平時的反復訓練也有助于增強運動員的田徑水平。
2.2強化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
日常的田徑訓練除了要注意學生們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外,還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強化訓練和專項練習。強化訓練能夠保證學生的身體體質,保證學生們的身體機能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適應比賽。而專項訓練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運動潛力,但是專項訓練需要注意不能太專,否則會引起學生身體肌肉發(fā)展不平衡,不利于全方位的開發(fā)學生的身體機能。應該注意的是在進行田徑訓練時應將強化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
2.3科學調控訓練恢復
通常情況下運動員田徑訓練屬于身體超負荷運作,人的身體在超負荷運作后的恢復分為自然和人為恢復兩種。自然恢復花費時間較長,而人為恢復效率較高。人為恢復并不是獨立于訓練過程的,恢復與消耗是交互的過程。恢復過程分為部分恢復、超量恢復、完全恢復、累積恢復。在田徑訓練人為恢復階段中不能將超量恢復提前,即高強度體育訓練后,通過大量補充能源,使身體快速恢復,這是不科學的人為恢復方式。這是因為過多地使用超量恢復會降低身體自身恢復機能,長此以往會出現不依靠人為恢復無法自然恢復的情況。
2.4完善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訓練體系
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育能力,必須建立完善的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訓練體系。首先要結合學生日常的專業(yè)課來設置;其次,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狀況和發(fā)展。教練需要在制度下觀察每一個學生或運動員的身心狀態(tài)以及訓練成果,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調整和指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提高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質量不僅需要教師合理調控和安排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關系,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專業(yè)指導以及科學的理論。高校、家庭和社會對于高校田徑教學的關注也是田徑教學進步和發(fā)展的動力。此外,高校田徑教學一定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各種弊端,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建立合理的、全方位的田徑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嚴麥雄.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分析[J].納稅,2017(35):171-172.
[2] 唐新江.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分析[J].才智,2017(30):45.
[3] 陳剛.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分析[J].運動,2016(1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