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芳
摘 要 通過“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課例設計探討化學教學課程改革,力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知識的能力,促進實用型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物質的量 摩爾 微粒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本課例的教學對象是高職護理專業(yè)一年級新生,已學過物質結構的相關內容,對新知教學有了很好的知識基礎,但學習主動性還不夠,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合理引導,達成目標。
1目標分析
1.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物質的量的概念及單位,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之間的關系及計算。
能力目標: 通過對物質的量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知識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邏輯推理和計算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2教學重難點
重點:物質的量的概念及單位,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難點: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等概念的理解及應用。
2教學過程
2.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問題(7min)
【教師活動】問題展示: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
問題1: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時3種分子的個數比多少?質量比多少?
問題2:4g氫氣與氧氣反應,消耗多少g氧氣?生成多少g水?
問題3:4g氫氣含多少個氫分子?32g氧氣含多少個氧分子?36g水含多少個水分子?
【學生活動】思考回憶,回答問題,確認微觀粒子與宏觀物質存在聯(lián)系。
【教師小結】物質之間的反應實質是粒子間按一定個數比進行的。實際工作中,是稱取一定質量的物質進行反應,一定質量的物質含有多少個粒子呢?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科學上建立一種物理量,稱“物質的量”。
【學生活動】傾聽,理解建立“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的重要性。
2.2師生活動,探究歸納(28min)
【問題討論】有100g大米,讓你數出這100g大米大概有多少粒?你用什么方法盡快完成此任務?工具只有托盤天平。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思考方案。
方案1:數出100粒,稱量質量,再計算出總粒數。
方案2:稱出1g,數出1g粒數,再計算出總粒數。
【教師小結】這“100?!笔且环N“顆粒集體”。今天要學習的“物質的量”就是科學上建立起來的“粒子集體”,只不過名稱叫作“物質的量”。
【投影板書】1摩爾
(1)物質的量① 定義 ②符號n ③單位:摩爾mol
【學生活動】傾聽記錄并了解粒子涵蓋范圍和物質的量的意義。
【過渡】科學上如何規(guī)定“1mol粒子”中含有多少個粒子?就如同我們數大米時,需要決定是以“100?!边€是以“1000粒”作為“一個顆粒集體”一樣。例如,“1kg”的標準是“國際千克元器”,“國際千克元器”是用鉑銥合金制成的一個高度和直徑都是39mm的圓柱體。
同理,科學上也給“摩爾”這個基本單位選定了一個標準:規(guī)定1mol粒子含的粒子數與0.012 kg 12C的原子數目相等,稱為阿佛加德羅常數,用符號NA表示,近似值為6.02?023/mol
【投影板書】2阿佛加德羅常數
(1)定義(2)符號:NA(3)近似值:6.02?023/mol
【學生活動】熟記阿佛加德羅常數的定義、符號及近似值。
【舉例闡述】1mol H 含有6.02?023個氫原子;1mol O2 含有6.02?023個氧分子;
1mol K+ 含有6.02?023個鉀離子;1mol H2O 含有6.02?023個水分子。
【學生活動】理解阿佛加德羅常數值所表達的含義。
【問題討論】問題1:一箱啤酒24瓶,48瓶啤酒是幾箱?
問題2:現有6.02?023個氧原子,氧原子物質的量是多少?
現有3.01?023個氧分子,氧分子物質的量是多少?
問題3:如果用N表示微粒數,請找出物質的量、阿佛加德羅常數、微粒數三者之間關系。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進行類比,找出物質的量、阿佛加德羅常數和微粒數之間的關系。
【投影板書】 (4)n=
【學生活動】熟記公式并靈活運用。
2.3鞏固練習,深化重點(8min)
【投影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1)1mol氧(2)0.25molCO2(3)0.5molH2含有3.01?023個氫原子
(4)1molNH3含有3molN原子和9molH原子。
【學生活動】練習,掌握物質的量的運用。
2.4總結反思,布置任務(2min)
【教師活動】分別請二個學生說出物質的量的概念及單位,物質的量、阿佛加德羅常數、微粒數三者之間關系。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及時反饋疑惑之處。
【作業(yè)】(1)P52二1、4。
(2)1.5molH2SO4中含H2SO4的分子數目為多少?含H原子、S原子和O原子的數目各為多少?
3教學反思
本課以“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的反應為知識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說明微觀的粒子數和宏觀的質量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從而引出物質的量的概念。其次,設計問題“100g大米大概有多少粒?工具只有托盤天平。”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得出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所表達的含義。最后,通過舉例,引導學生通過遷移規(guī)律找出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和粒子數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