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韓如成
(太原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山西太原030024)
近年來,永磁同步電機實時觀測系統(tǒng)受到廣大研究人員的密切關注[1]。為了盡快發(fā)現(xiàn)電機系統(tǒng)出現(xiàn)的故障,防止故障惡化,需要對電機參數(shù)實時觀測。隨著電機系統(tǒng)不斷更新、發(fā)展,電機參數(shù)觀測逐漸成為一項研究的熱點。
永磁磁鏈是電機參數(shù)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出永磁體的工作狀態(tài)。電機在發(fā)生故障后,輸出轉矩降低,為了能夠保持原來的轉矩輸出,電機的輸入電流將會增大,導致電機溫度持續(xù)上升,極易使永磁體產(chǎn)生失磁故障[1]。因此,對電機永磁磁鏈進行實時觀測十分重要。
在不同階段研究人員對永磁磁鏈的觀測都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文獻[2-5]分別采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參考自適應法、滑膜變結構法以及卡爾曼濾波法對電機永磁磁鏈進行辨識?;谟^測器需要對電機參數(shù)不敏感,才能使觀測結果更加準確。本文采用卡爾曼濾波算法構建永磁磁鏈觀測器。
由于電機系統(tǒng)是非線性模型,傳統(tǒng)卡爾曼濾波法會在計算過程中產(chǎn)生線性化誤差。為了使監(jiān)測結果更加精確,觀測器采用無跡卡爾曼濾波(UKF)做為主體算法。無跡卡爾曼濾波(UKF)以無跡變換(UT)為核心,在原狀態(tài)分布中按照一定規(guī)則選取一些采樣點(稱為sigma點集),再代入非線性函數(shù)中計算,避免了在線性化處理的過程中產(chǎn)生誤差。
為了進一步提升觀測的精確度,本文采用阻尼的高斯-牛頓算法對預測值進行迭代。但加入迭代部分后,算法的計算量會急劇增加,加重系統(tǒng)計算負擔。為了縮短算法運行時間,用超球體采樣代替UKF中的對稱分布采樣。通過對UKF進行改進,使觀測器在減少計算量的同時,提高觀測精度。
在同步旋轉坐標(dq坐標系)下,永磁同步電機的電壓方程組可以寫為
其中 ud、uq分別為定子電壓的 dq 軸分量,Ld、Lq分別為dq軸電感分量(隱極式永同步電機Ld=Ld=L),R為定子的電阻,ω為同步轉速,ψr為永磁體磁鏈,id、iq為定子電流的 dq 軸分量[6]。
在永磁同步電機正常運行時,由于反饋裝置會出現(xiàn)誤差,導致電機磁鏈矢量相對于d軸產(chǎn)生偏差角γ此時將會產(chǎn)生永磁磁鏈投影在dq兩軸的 ψrd,ψrq分量。對應的電壓方程組則改變?yōu)椋?]:
把永磁磁鏈作為待觀測量,則電壓方程可以改寫為:
在實際情況中,永磁體磁鏈波動時間遠遠大于系統(tǒng)動態(tài)過程的時間,反饋裝置產(chǎn)生的誤差不會造成磁鏈幅值的大幅度變動,所以相對于系統(tǒng)狀態(tài)變量,ψrd,ψrq幾乎不變,于是就有方程組:
選取狀態(tài)變量
非線性系統(tǒng)模型和離散非線性測量方程可以寫為:
在上式中
其中,w(t)為系統(tǒng)噪聲,v(t)為測量噪聲。將狀態(tài)方程離散化,T 為系統(tǒng)采樣周期[7]。
則狀態(tài)方程可以表示為:
將式(2)改寫為:
測量方程為:
對于n維系統(tǒng),UKF一般采用對稱分布采樣法,即要有2n+1個采樣點進行UT變換。當系統(tǒng)矩陣較多時,計算量大幅度增加,就會影響監(jiān)測效果。所以需要在保證監(jiān)測效果的前提下減少采樣點。而對于超球體采樣法,Sigma點(采樣點)的個數(shù)只需要n+2(考慮中心點)個,Sigma點(采樣點)確定的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8-9]。
圖1 超球體采樣流程
根據(jù)第一章的系統(tǒng)方程代入UKF中作如下運算[10、11]:
(1)系統(tǒng)狀態(tài)的初始化(x0為初始值)
(2)對所生成的Sigma點加入系統(tǒng)狀態(tài)初始化后的均值x0和協(xié)方差P0為:
(3)超球體UKF算法時間更新步驟
對于 k=1,2,∧
Q為系統(tǒng)噪聲的協(xié)方差矩陣。
(4)超球體量測更新步驟為:
R為量測噪聲的協(xié)方差矩陣。
迭代算法的步驟:
若滿足,l=l+1,執(zhí)行b步驟;若不滿足,則進行下一步。
回溯算法的步驟[12-13]。
a.若為第一次回溯,則;
永磁同步電機的永磁磁鏈監(jiān)測原理如圖 2所示。
圖2 仿真結構原理
用Matlab2015a的Simlink仿真軟件搭建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的模型。永磁同步電動機的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電機參數(shù)
仿真系統(tǒng)速度給定值為300r/min,分別用UKF和SSIUKF對永磁同步電機的d-q軸永磁磁鏈進行觀測,d軸磁鏈分量的標準值為0.175Wb,q軸磁鏈分量的標準值為0Wb。觀測結果如圖3至圖6所示(左圖為UKF觀測,右圖為SSIUKF觀測)。
圖3 永磁磁鏈q軸幅值
圖4 永磁磁鏈q軸幅值誤差
圖5 永磁磁鏈d軸幅值
圖6 永磁磁鏈d軸幅值誤差
表2 兩種算法仿真結果
以上仿真結果表明,UKF算法觀測的磁鏈幅值精確度低,波動大;而SSIUKF算法觀測的磁鏈幅值則精確度高,波動小。
電機定子電阻變?yōu)樵瓉淼?倍(R=2R0),其它參數(shù)不變時,采用SSIUKF的磁鏈觀測結果如圖7所示(左圖為d軸永磁磁鏈分量幅值,右圖為q軸永磁磁鏈分量幅值)。
圖7 R=2R0的永磁磁鏈觀測結果
電機定子電感變?yōu)樵瓉淼?倍(L=2L0),其余參數(shù)不變時,采用SSIUKF的磁鏈觀測結果如圖8所示(左為d軸永磁磁鏈分量幅值,右圖為q軸永磁磁鏈分量幅值)。
圖8 L=2L0的永磁磁鏈觀測結果
當 R=2R0,d軸永磁磁鏈分量平均幅值為0.175Wb,波動范圍為 0.173Wb 至 0.176Wb;q 軸永磁磁鏈平均幅值為0.003Wb,波動范圍為-0.005Wb至 0.013Wb。
當L=2L0,d軸永磁磁鏈分量平均幅值為0.174Wb,波動范圍為 0.172Wb 至 0.175Wb;q 軸永磁磁鏈平均幅值0.004Wb,波動范圍為-0.006Wb至 0.08Wb。
由仿真結果可以看出,當定子電阻,電感改變時,采用SSIUKF算法觀測的永磁磁鏈幾乎不變,說明算法在監(jiān)測過程中不受電機參數(shù)影響,能準確的辨識永磁磁鏈。
為了進一步驗證算法的實時性,在相同的條件下,得出兩個算法的單次運行時間,為了使這個時間更具有可靠性,避免程序或者系統(tǒng)誤差,計算時采取多次測量并取平均值,通過測量得到表3所示的數(shù)據(jù)。
表3 兩種算法運行時間
為了驗證仿真結果,在DSP電機控制平臺上進行了試驗,控制芯片采用TMS320F2812,實驗所用永磁同步電動機的參數(shù)與仿真中電機參數(shù)(表1所示)相同。試驗結果如下所示,轉速指定為300 r/min。
圖9 UKF算法觀測的q軸磁鏈幅值
圖10 SSIUKF算法觀測的q軸磁鏈幅值
圖11 UKF算法觀測的q軸磁鏈誤差
圖12 SSIUKF算法觀測的q軸磁鏈誤差
圖13 UKF算法觀測的d軸磁鏈幅值
圖14 SSIUKF算法觀測的d軸磁鏈幅值
圖15 UKF算法觀測的d軸磁鏈誤差
圖16 SSIUKF算法觀測的d軸磁鏈誤差
表4 兩種算法實驗結果
圖9、圖10與圖3相對應。將圖11、圖12與圖4相對應。圖13、圖14與圖5相對應。圖15、圖16與圖6相對應。對比仿真和實驗的結果圖發(fā)現(xiàn),試驗結果中的磁鏈幅值誤差均比仿真結果波動大,平均值與標準值的差值也比仿真結果大,這是由于仿真條件與試驗條件不同導致的。
從表4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用SSIUKF算法比用UKF算法監(jiān)測永磁磁鏈幅值波動小,更加精確,上述結論與仿真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
在監(jiān)測永磁磁鏈幅值方面,仿真與實驗的結果都表明SSIUKF算法比UKF算法監(jiān)測準確度更高。在計算時間方面,通過對單次算法運算時間的結果對比,可以看出SSIUKF算法觀測器與UKF算法觀測器的運算時間大致相同,說明改進后的算法也具有實時觀測能力,可以及時地、準確地觀測磁鏈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