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 羅京莉
我毫無保留地寫這件事,是需要勇氣的——一種令人悲傷的勇氣。家里的人,特別是我,有時會無意中對有殘疾的兒子按捺不住火氣,現(xiàn)在也這樣。
這件事讓我想起醫(yī)生、護士、理療人員,以及精神療法專家,他們也有對患者生氣的時候,他們是怎樣去克服這種情緒的呢?我也是個任性的人,等我老了,給家人及護士們帶來麻煩,他們要是也對我生氣……我不能不具體地去考慮這些問題。
記得那是光五六歲時的事了,那時他的體重、身高都超過了同齡孩子的平均值,可智力還不及三歲兒童。帶他一起外出時,不知他會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停下。不僅如此,他還要朝他自己要去的方向走。我拉著他的手,常常感到他拽我的勁兒特別大。
一天,我和光一起去了位于澀谷的百貨商場。那天好像是有點感情用事,因為在家和妻子鬧了點矛盾,所以就我們兩個人出來了。在那個商場的六層和七層處,有一個連接新館和舊館的通道。我正想穿過舊館的體育用品部時,光卻又想我行我素地隨便走。自從進了這個商場以后,這已經(jīng)不知是第幾次了。我真的要急了,但還是調(diào)整了情緒,牽著他往前走。光卻固執(zhí)地把頭一轉(zhuǎn),徑自向著他要去的方向走。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時我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連自己都意識到這種想法很不負責任。他太倔強,我氣極了。我松開他的手,徑直向新館走去。買完東西,我又去了新書柜臺,之后我回到原來的地方,當然我沒能找到我的孩子。
到了這地步,我狼狽極了。我去廣播站讓他們幫忙找孩子,廣播倒是馬上開始了,但光當然不會意識到自己就是那個走失的孩子。聽著廣播,我簡直亂了陣腳,不知自己該做些什么。除了新舊兩館連接處的樓梯,我還上上下下找遍了每一層樓梯,大概找了兩個小時吧,我不得不給家里打了電話,告訴他們現(xiàn)在的情況,妻子也很不安。
我茫然了,想坐下來休息一下。就在這時,順著新館樓梯處的休息平臺向外望,透過模糊的玻璃窗,我發(fā)現(xiàn)在舊館那邊的樓梯處,有一個個子很小、像小狗一樣的“東西”異樣地、慢慢地,但是拼命地移動著。我向著新舊兩館的通道跑去,跑到對面,下了樓梯,正遇見頭上嚴嚴實實地戴著紅色毛線帽的光,兩手撐著地爬上來。光因為剛才的運動,胖胖的臉變得油亮亮的,但是臉上的表情仍然毫無變化,只是看了我一眼。不過,在坐電車回家的那段時間里,他再沒松開我的手。
那天,要是就那么把光丟了,或是他從樓梯的休息平臺處滾落下去,或是爬著走時雙手被電梯夾住……有好幾次我想起來都覺得后怕。因為一時生氣而將有殘疾的兒子推向死亡,作為父親,我將一輩子都不可能從這罪惡的意識中解脫出來,不用說,我的家庭也就破碎了。
那陣子,報上時常有這樣的報道,說是年輕的母親把夜里哭鬧的嬰兒扔在地上摔死了。那時,我站在這毫無經(jīng)驗的母親的立場上,再次回味了后怕時出冷汗的感覺。我不懷疑,作為人,育兒是最基本的一種本能的感情,但對深夜哭鬧的嬰兒大動肝火,不也是接近人本能的一種感情嗎?看到為殘疾兒子奉獻著一切的妻子,雖然已經(jīng)司空見慣,但還是時常令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最近我與光在心理上的對立,是不言而喻的。但與當初他用那種天真幼稚的態(tài)度讓我感到棘手的時候又不一樣。
每天要接送光去殘疾人福利工廠,這事他的弟弟、妹妹做得多,我很少出門,因此也就很自然地免去了接送的任務。
有時我正集中精力讀一本我想讀的書,或是在打小說草稿,卻到了不得不去接兒子的時間。我家沒有車,坐汽車和電車來往于福利工廠,要花一個半小時,其中有好幾次,我都想快點兒回到家,接著做我剛才沒做完的事……從福利工廠到電車站,必須要過兩個人行橫道。其中一個是要橫穿甲州街道,這條路有包括大型卡車在內(nèi)的大量的車通過,因此,等紅綠燈的時間很長。要是在信號燈快變時過馬路,一旦信號燈變成紅色,光肯定會害怕,半路發(fā)作,我可就沒有辦法了。因此,若他一人來往于福利工廠的話,我一定要磨破嘴皮子告訴他那個人行橫道的危險性,實際上他才是最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人呢。
有一天,我催著兒子來到這個人行橫道,看到信號燈是綠色,可其他人已走過人行橫道的一半了。我拉著兒子的手小跑著過去了,走到一半,信號燈就開始閃了。過來以后,因剛才稍稍運動了一下,心情還不錯。我松了口氣,對兒子說,看,我們過來了吧!今天雖然在福利工廠有些累,但還是走得很快嘛!可兒子不理我,他掙脫我的手,交叉放在胸前,像金剛力士似的站在那兒,然后一直到家,他都慢我?guī)撞剑一貋淼摹?/p>
我因此生兒子的氣,說來也有些孩子氣。在公共汽車上,我倆誰也不說話;回到家里,我繼續(xù)做留在桌子上的工作,兒子躺在房間的地毯上聽音樂,我也不理他。兒子認為,父親沒有耐心等下一個綠燈,反而讓自己快跑,這并不是自己擅長的,而且明知自己最害怕半路會變成紅燈。兒子確信自己是對的,所以他生我的氣。他雖然沒有向我妥協(xié)的意思,卻好像一直記掛著我這個沉默而郁悶的父親。
于是,兒子開始實施他值得夸耀的和解辦法:電話鈴一響,他用往常沒有的機敏拿起聽筒,不讓媽媽來接電話,然后一邊告訴我對方的名字,一邊把電話拿給我;他還負責拿晚報;電視里一出現(xiàn)我友人的面孔,他就往我這邊看,看我是否注意到了。對于過人行橫道后他那反抗的態(tài)度,他卻沒有要向我道歉的意思。
他這么做,讓我感到很慚愧,但為了不失做父親的面子,我開始尋找至少是和兒子對等的和解機會,等我留意時,我發(fā)現(xiàn)妻子和女兒正忍著笑,看著我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