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昊
21世紀(jì)以來,人工智能崛起之迅速令人咂舌。手指按動,掃地機器便投入工作之中;房頂?shù)倪b控智能顯示屏日光熠熠繼而滿屏星空;字典很少被翻動,只需語音錄入漢字宮殿就得以打開;如今投送快遞的是小黃人,烹制佳肴的是機器廚師……生活的每一個改變都在印證著一點:人工智能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然而,便利的掃地機器卻使我們?nèi)鄙倭藪叩貢r鬢角滴落的汗香氣息;冰冷的VR智能顯示屏讓我們不見了探索自然的興奮;書本上落滿塵埃提起筆來卻忘記書寫順序;美味在口拿起湯匙卻少了幾絲心意……或許,許多事,不能用人工智能代替。
霍金曾說:“強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憋@然,人工智能并未向最好方面發(fā)展,人們一面開發(fā)著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一面又依賴于這個無所不能的家伙。惰性、依賴、拖延……隨之而來的不是溢美的評論,卻是對人工智能崛起的驚慌。蕭伯納有言:“人類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边@句話放在人工智能上最恰當(dāng)不過了。當(dāng)人工智能高度發(fā)達讓人類依賴時,人們開始躊躇滿志,一旦人類驟然失去了這些機器,卻可能萬念俱灰。一來一去,兩出悲劇。故而許多事,的確不能讓人工智能代替。
人工智能固然強大,卻不能擁有人的真情實意。微軟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的詩集出版,人們感嘆科技偉大的同時,也不禁深思機器人程序化的創(chuàng)作,是否有一天會讓人類不再創(chuàng)作?一如蘋果CEO庫克所說:“我并不擔(dān)心機器人會像人一樣思考,我擔(dān)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編寫代碼固然復(fù)雜,但機器人所作之詩,所寫之文無非是一堆二進制的數(shù)字,而人類若過分依賴人工智能,那世界終將變作冷冰冰的機器制造工場,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三毛曾說:“如果有一畝田,用它來做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fēng)?!辟Z平凹也說:“把木棍插在土中,希望開出紅花;把石子丟進水里,希望長出尾巴;把紙放在枕下,希望夢印成圖畫?!比绱碎e適的生活,在當(dāng)今人工智能大肆崛起環(huán)境下實在難尋,這種愜意,絕非人工智能可替。
漫步庭前的風(fēng)景變作VR影像;手捧書簡的墨香變?yōu)殡娮娱喿x;外出探險的刺激成為了文字簡述;辛勤犁地的汗水換成了大型機器的轟鳴!不,這些本不應(yīng)被人工智能代替!他們本該用身去實踐,用心去感悟,不能用機器代替!
莫讓詩書漫卷變作芯片顯屏,
莫令求思探索成為冰冷數(shù)據(jù),
莫使勞作汗滴換成機器隆隆,
莫令清風(fēng)明月變作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