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雨霏
雨,朦朧了一座城。
又是清明時節(jié),外婆墳前雜草茂盛,細雨滋潤下格外蒼翠。媽媽緩緩嘆一口氣,我小心翼翼,面前這個女人與兒時記憶大不一樣了。清明微雨,梨花飄香的季節(jié),再看母親,往事溯著時光的河,緩緩而來。
記憶中,母親極能干,別人會的,她都會,別人不會的,她也都應(yīng)付得來。
譬如我費盡了力氣未能擰開的罐頭,她總笑著接過,輕輕旋開,眉眼含笑,像是逢了幾多樂事,天地萬般順心,都似這般輕巧。
每逢端午,母親都要包粽子。母親包的粽子與別人的不同,小巧可愛并不漏米,最后綰的那結(jié)都精致許多。鄰里和睦,母親歡喜地把粽子裝在籠里送給鄰居。生活蕪雜,母親內(nèi)心則始終淡定,像是不曾有過煩惱。
轉(zhuǎn)瞬,光陰像風(fēng),走了八千里不曾問歸期。我已然長大,母親也不似往日,一切都在悄悄變化,但我一直深信,母親美麗能干,沒有她畏懼的,她的世界永遠歲月綿長,人間靜好。
直到這年春天。
母親從不讓我陪她一同去看外婆,今年卻主動問我。懷揣著疑惑,我來到墓園。
山花開得極絢爛,雨后更添清雅,曲曲折折繞了很多路,方見外婆的墳。母親說:“你外婆喜靜,不愛待在人來人往的地方。”
簡單的花束擺開,母親蹲下身子,輕輕摩挲外婆的碑,細細端詳母親,我看到了幼年不曾見過的憂傷與斷腸的思念,不似以往。
碑上的照片,外婆是有著和母親一樣的明眸。母親抱住碑,靠著它,思念與酸楚涌上心頭,化作淚水涌流。
長大后的這一刻,我才真正讀懂了母親。
我知道,外婆走得早,難以想象母親這么多年如何一人熬過。往事沉淀至今,重讀母親,才明白,她也有難言的苦楚。歲月的流逝里,她把心酸煎成藥劑,咽進肚里,用光陰來消化。
又是端午,我掂量著小小的粽子,仿佛哀怨苦樂都從中出來,人生因而有了分量。
今后的每一個日日夜夜,愿我能成為像母親一樣的人,面對煩憂,要學(xué)會自我消解。用笑的力量去撼動生命的每一個嚴冬,不管幾多樂,還是幾多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