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超,李向東
(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32)
起重機是工業(yè)生產(chǎn)的基本裝備之一,隨著中國制造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其保有量得以快速增加。一方面,起重機是高耗能產(chǎn)品,一臺普通的50t通用橋式起重機,整機功率就達到幾十kW。另一方面,起重機屬于特種設備,對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力求避免出現(xiàn)不可預期的失效。圍繞這兩方面的要求,目前研究有兩大熱點:一是節(jié)能研究,包括節(jié)能設計、能耗評價、能耗檢測等幾大方向;二是失效研究,主要有失效分析、損傷分析、疲勞分析等[1-4]。
起重機的節(jié)能和失效涉及的是互不相同的2個領域,但2個方面要求集中在同一設備上,必然存在相互交叉的內容。舉例來說,節(jié)能設計往往受到失效條件的約束:常見的如為節(jié)能而進行的主梁輕量化要考慮疲勞損傷和失效的影響;為了減小失效概率而提出冗余設計往往導致能耗增加;機構部分失效后,如軸承磨損、電機絕緣變化,大多數(shù)情況會導致能耗的增加。這些都說明,起重機的節(jié)能和失效其實是有內在關聯(lián)性的。單一考慮某一方面,可能存在片面性。
本文將分析起重機節(jié)能的主要因素以及與失效的相互作用關系,為起重機節(jié)能設計評價和預防失效提供參考。
一般的起重機,輸入電能,將電能轉化為位能、動能,同時克服摩擦做功,抵消各種損耗,達到搬運重物的功能。在不同的工作狀態(tài),消耗的電能差異比較大。歸納起來有如下5種工作狀態(tài),分別為待機、上升、下降、小車運行、大車運行。
待機時,主要耗能的部件有電控系統(tǒng)、照明和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統(tǒng)稱待機能耗E待,
待機能耗在所有工作狀態(tài)下都存在,在不同工況時,能耗值有所不同。雖然待機的功率比較低,但是工作期間累積起來的能耗也不少,要予以考慮。
上升狀態(tài)時,電機將電能轉化成重物的動能Ek和位能EP,這個過程中還需要額外電能抵消起升機構的內部損耗E損耗和制動器耗能E制。內部損耗E損耗包括電機電損耗和各種摩擦損耗等,制動器耗能E制主要指維持開閘狀態(tài)的電機能耗。因此,上升狀態(tài)的總能耗E上為
下降狀態(tài)時,電機處于電氣制動狀態(tài),不同的控制設備,電氣制動狀態(tài)不同,相應的下降時的能耗不同[5]。比如通用起重機電動機轉子串電阻類電控柜PQR2和PQR4系列,下降采用一擋反接制動,一擋單項制動加一擋再生發(fā)電制動。比如適用于經(jīng)常重載工作的QR2S控制柜,下降為2擋反接制動加一擋再生發(fā)電制動[6]。再比如采用變頻驅動,下降不但不耗能,還可以將電能回饋給直流母線或者電網(wǎng)。
目前大多數(shù)情況,下降時重物勢能不回收,則下降的能耗E下為
式中,勢能EP一部分轉換為重物動能EK和E損耗,剩余部分和電機提供的驅動能抵消。制動器的能耗單獨計算。
小車運行和大車運行狀態(tài)能耗機理基本一致。運行機構能耗主要用來克服摩擦力做功、提供動能、抵消驅動機構內部損耗和制動器能耗。總的運行能耗用下式表示,
式中,E摩擦主要指車輪與軌道的摩擦阻力做功,Ek是整機或小車(包括吊重)的動能,E損耗指驅動系統(tǒng)和車輪組的電損耗和摩擦損耗。
通過分析了起升、下降和運行工作狀態(tài),得到了能耗的表達式,式中的EP、EK是由起重機設計需求決定的,是所謂的有用功。用戶在技術協(xié)議中規(guī)定了起重機的額定起吊重量、額定速度(包括起升和運行速度)和額定起升高度,這3個參數(shù)決定了EP、EK的大小,參數(shù)不能改變,也就無法通過優(yōu)化這些參數(shù)降低能耗。
E制動是制動器的能耗。由制動器的原理可知,制動力靠彈簧力使閘瓦和制動輪摩擦,開閘和保持開閘狀態(tài)靠液壓推桿的推力克服彈簧力,因此制動器的耗能(耗電)部件是液壓推桿。不考慮開閘的瞬間,液壓推桿的推力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保持恒定,即彈簧的彈性力,其耗能與起重機參數(shù)沒有密切關系。
E損耗由以下參數(shù)決定:包括電機效率、減速器效率、軸承效率、傳動軸效率、滑輪效率、控制方式、轉子電阻等。這是整機能耗水平或能量使用效率的關鍵一項,提高各部件效率,采用更先進的控制方式,相同水平下能有效降低能耗。
E摩擦由整機或小車重量和車輪摩擦系數(shù)決定[7]。整機或小車重量由機構和結構重量組成,摩擦系數(shù)與車輪直徑、車輪材料有關。這也是影響整機能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起重機失效的主要表現(xiàn)為:結構或機構破壞;傳動機構振動、噪聲超標;電機、電氣元件過熱導致性能降低或功能異常,相應導致失效的原因是沖擊、摩擦、發(fā)熱。
起升控制方式不合理或制動器制動力調整過大,容易對結構和機構產(chǎn)生額外沖擊力,導致結構或機構的破壞。在檢驗過程中遇到過不少這樣的案例。例如一臺雙梁橋式起重機,中軌梁結構(軌道在上蓋板中間),在下降制停時,突然發(fā)生輪壓附近的上蓋板塌陷。經(jīng)過分析可知主要原因是下降停車時,加速度過大,導致施加在結構上的沖擊力超過設計許用值。
摩擦導致傳動機構噪聲和振動超標也是常見失效形式之一。檢驗中曾遇到典型的例子是一臺改造過的橋式起重機,改造項目是更換新的起升機構,現(xiàn)場施工人員在處理電機、減速器的基座墊高時,沒有測量準確,導致新安裝的電機、減速器同軸度誤差太大。起重機試運行時,軸承與齒輪摩擦超過正常水平,結果噪音和振動嚴重超標,無法正常使用。
電機和電氣元件的過熱失效一般是選型不當導致的,也有少部分情況是起重機操作不正確,頻繁的點動操作使得發(fā)熱量增大。例如抓斗起重機的起升機構電機,現(xiàn)實使用時,時常有用戶反映電機過熱或燒毀。原因是抓斗起重機的起升機構由起升和開閉2套驅動組成,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在起升和開閉同步性較好的情況下,電機容量可以適當減小,沒有經(jīng)驗的廠家往往忽略“同步”這個條件,直接減小了電機容量。
經(jīng)分析起重機能耗的主要方面,列舉了常見的失效現(xiàn)象和原因,有助于指導我們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達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可靠性雙重目標。
起重機行業(yè)內非常熱門的降低能耗的措施之一是結構輕量化,例如優(yōu)化主梁、端梁、支腿、小車架等主要結構件,使得自重變輕,從而運行機構的功率變小,動能Ek和摩擦損耗E損耗相應減小。但是同時,這種優(yōu)化后的結構對于可靠性來說,很有可能降低了。一般來說優(yōu)化后的結構安全系數(shù)要比原來小,如果采用形狀優(yōu)化,通常是結構比原來復雜了,給控制制造質量帶來不確定性。
控制方式改變對起重機能耗和可靠性的影響比較復雜。目前常見的轉子串電阻和變頻驅動控制方式,對于節(jié)能來說,變頻驅動方式顯然有優(yōu)勢。從結構可靠性來說,變頻驅動能減小對起重機結構沖擊,相同吊重情況下提高了結構可靠性。前面提到的主梁塑性變形的案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制停時沖擊過大,使得主梁局部失穩(wěn)。從控制系統(tǒng)本身可靠性來說,轉子串電阻因結構簡單反而有優(yōu)勢。
采用高效率的驅動部件在節(jié)能方面是不言而喻的,更進一步,高效率意味著各種發(fā)熱、振動、摩擦的損耗減小,一般來說能提高部件可靠性。
在起重機使用階段,正確、及時的維護保養(yǎng),確保各部件潤滑正常,有利于各運動部件保持高效率,降低磨損,既能降低能耗,也能提高可靠性。
對于某些特殊場合,起重機往往會采用部分冗余設計以提高其可靠性,如防爆起重機和冶金起重機的雙制動設計,鑄造起重機的雙驅動設計等,但這些冗余設計顯然增加了能耗。
驅動部件,如電機、減速器選型時,設計人員為了提高可靠性,往往會選擇大一級的產(chǎn)品。而電機、減速器工作在額定值附近時效率最高,因此選擇大的驅動部件意味著大馬拉小車,對節(jié)能是不利的。
綜合上述分析,得到圖1的關系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有一些措施會使起重機更節(jié)能,但對于可靠性來說是有負面影響的,有一些措施對于可靠性來說有益,但是耗能更高。其中提高傳動部件的效率和機構裝配精度這2項措施,對于節(jié)能和提高可靠性都是有利的,這也是歐式起重機相比國產(chǎn)起重機更為先進的地方。正確及時的維護保養(yǎng),也有利于維持起重機處于最優(yōu)能耗和高可靠性狀態(tài)。
圖1 各種措施對起重機節(jié)能與提高可靠性影響關系
在起重機的節(jié)能研究與失效研究中綜合考慮各方因素,針對不同用途的起重機,區(qū)別對待節(jié)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性,才能得出具有實際意義的研究結論,便于推廣應用。
[1] 楊瑞剛,徐格寧,等. 橋式起重機結構可靠性失效準則與剩余壽命評估準則[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0.
[2] 程文明,李亞民,等. 橋式起重機與門式起重機輕量化設計的關鍵要素[J]. 中國工程機械學報,2012,1.
[3] 李向東,葉偉,等. 起重機械能耗檢測與評價研究[J]. 起重運輸機械,2014,1.
[4] 李向東,葉偉,等. 基于全生命周期能耗因素的橋式起重機節(jié)能評價研究[J]. 起重運輸機械,2013,12.
[5] 趙國,等. 起重機械電氣安全技術檢驗[M].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6] 傅德源,等. 實用起重機電氣技術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7] 張質文. 起重機設計手冊[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