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樹偉 國家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泰安試驗站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梨樹水平網(wǎng)架栽培技術,其最初的目的是抵御臺風的危害,實踐發(fā)現(xiàn),水平網(wǎng)架栽培還具有改善通風透光、提高果實品質、便于田間操作等作用。梨樹水平網(wǎng)架栽培在我國發(fā)展較快,本文僅對水平網(wǎng)架整形修剪技術進行簡述。
1.栽植。秋季或早春,選擇高1~1.2米的優(yōu)質苗木栽植。生長勢較強的品種如幸水,株行距為5米×6米;長勢中庸的品種如新水、豐水、新高,株行距為4米×4米。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配置比例為10∶1。
2.水平網(wǎng)架的架設。水平網(wǎng)架的架設時間一般在幼樹栽植2年后的冬季。在梨園的四個角分別設立一根角柱(20厘米×20厘米×330厘米),向園外傾斜45°,角柱之外設有邊柱,二者距離2米,每角柱設兩個拉錨(間距為l米),拉錨(15厘米×15厘米×50厘米)用鋼筋水泥澆鑄,埋入土中深度l米,其上配置一根1.2米長的鋼筋并預留拉環(huán),用于與邊柱連接,拉索為鋼絞線。在每株、行向的外圍四周分別立一邊柱(12厘米×12厘米×285厘米),向園外傾斜45°,棚面四周用鋼絞線固定邊柱,每柱下設一拉錨(12厘米×12厘米×30厘米),拉錨用鋼筋水泥澆鑄,埋入土中深度為 0.5米,其上配置一根60厘米長的鋼筋并預留拉環(huán),用于連接棚面鋼絞線,拉索同上。棚面用鍍鋅線(10#或12#)按50厘米×50厘米的距離縱橫拉成網(wǎng)格。順行向在每株間設一間柱(規(guī)格為10厘米×10厘米×200厘米),用以支撐中間棚面保持高度1.8~2米。
1.基本樹形。水平網(wǎng)架梨園的樹形主要有:水平形、漏斗形、折衷形、杯狀形等。
圖1 水平網(wǎng)架梨園的基本樹形
2.結果部位與產(chǎn)量標準。水平網(wǎng)架栽培梨的結果部位主要在架面上呈平面結果狀。豐產(chǎn)期667平方米產(chǎn)量控制在2500~3500千克,優(yōu)質果率80%以上。
以“豐水”為例介紹梨樹水平網(wǎng)架栽培整形修剪技術。
1.幼樹整形。主要有:
圖2 水平網(wǎng)架梨園
第一年:定干高度80厘米。用一根竹竿插栽在苗木附近,用麻繩將其與苗木固定。萌芽后,待苗木上端抽生的新梢長20厘米左右時,選留3~4個生長方向不同、健壯枝梢作為主枝培養(yǎng),保持其直立生長,落葉后將主枝拉成與主干呈45°角,三主枝間相互呈120°,四主枝間相互呈90°,用麻繩將其與竹竿綁定,留壯芽剪去頂端部分。
第二年:繼續(xù)培育主枝,并選留側枝。繼續(xù)保持主枝與主干呈45°角,上一年主枝的延長枝直立生長。每主枝上選留2~3個側枝,其背上、背下枝盡早抹除。第一側枝距主干距離60~70厘米,其下枝、芽要全部抹除,第二側枝在第一側枝對側,二者在主枝上間距50~60厘米,第三側枝在第二側枝對側,二者在主枝上間距40~50厘米。
第三年:繼續(xù)培育主枝、側枝,并選留副側枝。此時幼樹已有一定的花量,但都著生在主枝與側枝上,應嚴格控制坐果量。開花前,將主枝上的花芽全部去除,每一側枝上最多保留兩個果實,其余的全部去除。主枝仍未培育好的樹,生長期內,將主枝延長枝頂芽下的第四個芽作為第三側枝培育,對其要及時摘心控制其生長勢,以防其與主枝延長枝競爭,對頂芽發(fā)出的新梢要保持垂直向上生長,對剪口下方其他新梢進行連續(xù)摘心控制生長,以防與主枝延長枝競爭。此時樹體骨架基本形成,應繼續(xù)調整主枝、側枝的主從關系。在每個側枝上選留2~3個副側枝,選留副側枝的方法與選留側枝的方法基本相同。在6月上、中旬,枝梢停長后、硬化前,要及時加大主枝、側枝、副側枝的生長角度,以免后期將其引縛到棚面時枝梢折斷。副側枝選留后,樹體高度已超過棚面。冬季落葉2周后,將主枝延長枝、側枝、副側枝超過棚面的部分引縛在棚面上。
第四年:繼續(xù)培育側枝,重點培育副側枝。如果生長發(fā)育正常,樹體將形成有3~4個主枝、9~12個側枝及18~36個副側枝的豐滿樹冠。這時樹體已有較多花量,修剪上應充分考慮生長與結果的平衡,不可掛果過多,主枝及其延長枝上仍不能坐果,每一側枝控制在5果以內。此期整形的關鍵技術是保持主枝頂端的生長勢,在4年生主枝上的合理部位選擇位置、方向、長勢等適合的枝梢培養(yǎng)成側枝的后備枝,將后備枝周圍的側枝及時摘心后作結果枝培養(yǎng)。
2.成年樹修剪特點。成年樹的修剪主要是保持主枝的先端生長優(yōu)勢。主枝先端易衰弱,可以適當回縮。生長勢已經(jīng)下降的樹要改變修剪方法,首先確保預備枝,以恢復樹勢,剩下的枝配置長果枝。如果回縮修剪也不能使主枝健壯時,可利用基部發(fā)生的徒長枝更新主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