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這幾年霸屏美食影視圈的,日本有《孤獨的美食家》里的松重豐,韓國有《街頭美食斗士》的白鐘元……說來也怪,這兩個人都是大叔了,怎么還會有這么大的魅力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跟著大叔有得吃!而且,還是好吃到連魂兒都被勾走的那種!《孤獨的美食家》不用說,出到第七季了,豆瓣評分依然穩(wěn)站9.5,而最近被中國網友翻牌的韓國大叔白鐘元,啤酒肚都出來了,卻憑借著對中國美食的老到介紹,迅速俘獲眾多網友的胃和心。很多人都驚訝于自己會從一個韓國人身上學到中國飲食文化,但看著那個中文麻溜兒又會吃的白大叔在成都的時候,為了美食連熊貓都不去看了,就知道這個大叔值得pick!
懂行又尊重當?shù)孛朗车陌状笫?,這一次真的很拉好感。
和喧賓奪主、光顧著煽情又不好好拍美食的美食紀錄片不同,《街頭美食斗士》是有做好本分工作的。它不講故事,不煽情,全程就是白大叔背著個包,在一個城市從早吃到晚,偶爾還要面臨因為一個人吃飯中途離座,而被店家誤以為吃完就收走了餐具的悲慘……(單身狗的日常虐心了解一下?)不過,這個大叔可是有幾把刷子的,作為一個韓國人,能用流利的普通話點餐,還自帶兒化音,是不是很厲害!偶爾來兩句粵語,或者泰文也是可以的,簡直是行走的翻譯軟件。但白大叔主動交代,自己的外語水平僅限于點餐,如果是別的話題,他就聽不懂了,也是實力可愛。東西好不好吃,很簡單,看白大叔有沒有翹蘭花指就知道了,網友們熱評,這是白大叔特有的OK手勢。東西好吃?來個蘭花指!
除了有趣的白大叔,tvN的這部美食綜藝之所以能讓這么多人入坑,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后期。美食片里面,慢鏡頭和特寫鏡頭是很常見的,但《街頭美食斗士》里面還多了一種有趣的表現(xiàn)方式,那就是倒放鏡頭。在白大叔大快朵頤之后,關于這道食物的制作過程就開始出來了,從最后的成品逐次減少輔料、工序,一個鏡頭一個材料,必要的時候,還會加入慢鏡頭,這樣的拍攝和剪輯方式,既讓觀眾覺得有趣,又便于大家記住做法,非常有創(chuàng)意。
但光憑借這些,這部綜藝就能拿下9.5分嗎?當然不是,tvN團隊的用心還體現(xiàn)在另一個令大家不得不佩服的地方,那就是大量不同節(jié)奏變化的魔性配樂。古典交響樂、搖滾樂、流行音樂、電影主題曲、舞龍舞獅經典配樂……這個美食綜藝的BGM簡直無奇不有,連奶茶倫的《不能說的秘密》之四手聯(lián)彈鋼琴曲都重出江湖了!講黃豆的時候,電影《小黃人》的歡喜跳躍帶來謎之喜悅,拍鮮蝦云吞面的時候,又仿佛聽出了當年周星馳的電影《食神》的感覺!那些貌不驚人的避風塘炒蟹師傅,包云吞師傅,竹升面師傅……有沒有令你想起金盆洗手的香港大佬?雖是街頭美食,但分分鐘都是動作大片的節(jié)奏!
其實有點不太懂這個節(jié)目名字的翻譯,《街頭美食斗士》?哪里有斗的意味了?不如直譯成街頭大胃王更直接。雖然講的是重口味接地氣的街頭美食,但整個節(jié)目卻有一種干凈清新的氣質,這和前面說的主持人選得好,拍攝、剪輯、配樂有創(chuàng)意是分不開的,但還有一點也不能缺失,那就是做節(jié)目的真誠。沒錯,白大叔是一個資深吃貨+美食家,但他每次介紹美食的時候,并沒有端架子或講矯揉造作的字句來讓彰顯自己的內涵。相反,他會在成都街頭吃早餐的時候,嘗到了一個美味的紅糖糕時隨手來一句,“早知道就買兩個了”,會在串串和火鍋之間搖擺(兩種都好吃,當時吃哪種就標榜自己是哪一派),會為了女兒打破自己從不買紀念品的習慣,這樣的白鐘元,在介紹美食的時候,不再是大師,而是觀眾的朋友,他的講述方式也變成了這種:哇!這個好吃!這個來源是什么blablabla……
而節(jié)目組交足功課又隨性自由的拍攝方式,又強化了這種真誠。好看?那是必須的!一個能把類似隨處可見的隆江豬腳飯版的街頭美食拍成星級出品的節(jié)目,絕對值得你在深夜跟著它不停咽口水!希望我們也能有這樣的美食節(jié)目出現(xiàn),畢竟我們是美食大國,隨隨便便挑一個城市都能拍好幾季《街頭美食斗士》!只是,要找白大叔這樣的資深主持人和tvN這樣的團隊就沒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