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塵滾滾的城市一頭來到陜北的某一個村落,倘若是冬天,你會覺得荒涼并不可怕。路過一個村口,一片只剩秸稈和枯藤的田間,沒有什么可以遮住陽光,大地在繁華落盡后,原貌在陽光下坦坦蕩蕩。這時的天地,是沒有欲求的世界,是靈魂回歸到肉體的出發(fā)地。這是本能的回歸。一個季節(jié)在色衰之后,這個狀態(tài)就是必然的歸宿。
冬村,陽光和北風(fēng)不停地汲取欲求的顏色,不停地琢磨葉子的銳角。這樣,冬村的輪廓在兩個節(jié)氣過后,逐漸成形了。
我的內(nèi)心并不荒涼,我是來尋找荒涼的,尋找多年前和故鄉(xiāng)有關(guān)的一個夢想?!叭暌院螅乙毓枢l(xiāng),式微,式微,胡不歸”,我曾這樣寫過,而這冬村最像我的故鄉(xiāng)。冬村的葉子落盡以后,親人們把農(nóng)具拾掇干凈,人們暫且放下莊稼的話題,在墻根下,漏著充足陽光的老樹旁,閑話逗樂。這就是我羞于說出口的夢想的情景,不荒涼,它年年歲歲長在心的土地上,在漂泊的陰郁日子里,不時在我心頭搖蕩。于是它繁花似錦,葳蕤生色。
冬村,是一個深處的夢,它和偉大的理想無關(guān)。理想有色彩,是開疆拓土;冬村的土地上盛產(chǎn)思想,收獲故事。
冬村是一幅鉛筆勾勒的連環(huán)畫,村落是人的家園也是老樹的家園,這些高樹矗立在院落外,俯視著村子,有孩子把樹上落下的槐籽撿起來,用石頭搗碎了,揉成球形玩。幾乎每棵老槐都有鵲巢,像一個籮筐,不會唱歌的鵲,翹著大尾巴對著藍天嘮叨不休。
相形之下,落葉后的棗樹顯得單薄許多,且奇形怪狀丑陋不堪,只是初冬時節(jié),樹頂上遺落著幾個風(fēng)干了的紅棗子,陽光下很是惹眼。兒時,我們常常把土塊攢一堆,為了那焦渴已久的希望,不惜一個午后的時光,向著那個天空中頑固的紅點發(fā)起一次又一次進攻。很多時候,我們借助時間和寒風(fēng),才獲取微小的果實,從中明白了執(zhí)著不一定能夠換取成功,也懂得了坦然的樸素意義。
冬村,每一棵樹都很堅強,它們赤裸著身子,望日頭“照臨下土”而歌,也對著北風(fēng)而舞。我相信長久的生命都有靈魂,它見證著一茬茬人們從窯洞里誕生,然后又一茬茬回到土地里去。它看慣了日升月恒,云起云回,守候著這片春溫秋肅,安若高山。
村里的人不再因為農(nóng)事而奔忙,幾個女人圍坐在熱乎乎的炕頭,拉著家常也順帶做一件手邊的活計,沒有主題,只要不招惹是非,只要手里的針線活不停下來,拉到日頭西斜,拉到男人肚子餓了,把雙手套在袖筒里從外面回來,拉到墻外傳來孩子叫媽媽。這樣,像線頭一樣長的話頭才被迫咬斷。
男人們多是聚在向陽的墻根下,平輩之間爺孫之間互相逗逗樂,嚇唬嚇唬幾個不聽話的娃娃,都是尋常事,但男人們關(guān)心的事情更大一些,除了自家的村里的事,他們也拉國家拉中央,拉奧巴馬,拉普京,有的甚至知道樸槿惠、默克爾,當然,最后又把主題拉回牛羊這些牲畜上面去。
這不是冬村的全部,對人們來說,農(nóng)閑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插曲,到頭來,生活的主旋律依然是生活。人們要照顧眼前的吃喝拉撒,要挑水,要喂養(yǎng)嘶叫的牲口,要準備人家婚事的禮金,再過些日子就是年關(guān),樣樣數(shù)數(shù)都得置辦。于是也發(fā)愁,也要動心思。面對明天,心里都有一個算盤一本賬,今天放松了,明天可能就要出岔子。
但是,人家的婚事近了,自家再忙,也得撂下。這個時候,再厲害的媳婦也不去干涉,變得善解人意了,畢竟是喜事嘛。再說了,誰家的門前不過日頭。忙碌一陣子以后,再也不用掐指頭算日子了,那天終于來了。這一天是個黃道吉日,男人們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刮干凈胡茬出了門。女人們少不了在鏡子前面多折騰一會兒,反反復(fù)復(fù),意念里可能還要過一遍自己進門的情景,嘴里不說,心里抱怨肯定是有的:跟了窮小子,就沒有享幾天福。唉,算了,還是認命吧。
大家一起動手,把一個平日死氣沉沉的村子折騰得熱熱鬧鬧,客人都是十里八鄉(xiāng)來的,互相問候,互相敬酒,一定要招呼好遠近來的人,誰也不能讓他們瞧不起,讓走后說道咱們的村風(fēng)不好人氣不好。
村口炮聲響起,新人回來了。
婚事辦完,村子又回到平靜的日子,經(jīng)這一鬧騰,人們反而好一陣子回不過神,對這平淡的生活反而不適應(yīng)起來??墒遣灰o,接下來就是過年,那是一個漫長的節(jié)日,雖然年總是重復(fù),但是新年一定會發(fā)生一些不同的動靜。
生活就在這枯燥與偶爾喧鬧的交替中延伸。
村子的冬天,是生命誕生的旺季,愛情不會因為天氣的寒冷而降溫,春夏作物的瘋狂,就是為這愛情與生命萌芽奠基的,飽滿的麥子里,孕育著一年里的歡樂,孕育著洞房花燭的幸福,以及產(chǎn)房里的春風(fēng)滿面。
冬村,出發(fā)的地方,人們在這里喝飽了奶攢足了勁,然后去了山外,然后你累了,再想起它的時候,你回來歇腳。
(王新建,陜西人,生于陜北黃土高原一農(nóng)民家庭。幼年喜讀書、書法。后以傳道授業(yè)為務(wù),雖貧,不因而廢其所好,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中山林書院,傳授國學(xué)、書法。散文集《山河盤游》即將出版。)
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