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洋峰,蔣薇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成都 610000)
急性胰腺炎(AP)是由胰腺酶被激活而造成的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自我消化的急性炎癥[1],膽道疾病、過量乙醇攝入、十二指腸液反流、高脂血癥等均可導致AP發(fā)生,是常見急腹癥。AP可分為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ANP)。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體蛋白S6激酶(p70S6K)信號通路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可影響細胞生長、凋亡以及蛋白質合成等,與臨床多種疾病有關[2]。目前,國內(nèi)外對p-mTOR/p70S6K信號通路在ANP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研究較少,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文以大鼠ANP動物模型為基礎,通過雷帕霉素藥物干擾,觀察p-mTOR/p70S6K的生物學功能變化,探求ANP與p-mTOR/p70S6K信號通路之間的關系,尋找ANP的有效治療靶點。
1.1 材料 動物:SPF級SD雄性大鼠,體質量(200±20)g,6周齡,96只。許可證號:SCXK(川)2015-030,動物和試驗場地由成都里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藥物:牛磺膽酸鈉(成都艾科達化學試劑有限公司,CAS號:145-42-6);雷帕霉素(成都艾科達化學試劑有限公司,CAS號:53123-88-9)。主要實驗試劑和儀器:ELISA試劑盒: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購自上海茁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UNEL試劑盒(In situ cell death detection kit-POD法,10279600)購自瑞士Roche公司,mTOR和p70S6K蛋白抗體購自美國Sigma公司。多聚甲醛(AR級)、伊紅液(AR級)、蘇木素(AR級)均購自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Sysmex),Multlskan酶標儀(賽默飛世爾),C2500低溫離心機(湖南湘儀),轉輪式切片機(德國徠卡),BMJ-Ⅲ型-099包埋機(中威電子),PHY-Ⅲ型-U22病理組織漂烘儀(中威電子)。
1.2 動物模型建立及分組 應用Excel的隨機函數(shù)RAND將96只大鼠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空白對照組、ANP模型組和雷帕霉素組,每組32只。ANP模型組,以0.1 mL/min的速度向胰膽管逆行注射1 mL/kg的5%牛磺膽酸鈉誘導建立大鼠ANP模型[3];雷帕霉素組,以0.1 mL/min的速度向胰膽管逆行注射1 mL/kg的5%牛磺膽酸鈉誘導制備大鼠ANP模型后,予0.5 mg/kg雷帕霉素腹腔注射;空白對照組開腹后,翻動十二指腸及胰腺3次,關腹。
1.3 大鼠血清淀粉酶(AMY)及TNF-α、IL-6和IL-10水平的檢測 于造模后3、6、12、24 h,每個時間點各組分別取大鼠8只,麻醉后,迅速從心臟采血,靜置60 min,置于4 ℃低溫離心機,以4 000 r/min、離心15 min,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各組大鼠血清AMY水平;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檢測不同時間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0水平。
1.4 胰腺組織p70S6K和p-mTOR蛋白的檢測 將上述采血完畢的大鼠,解剖后,取每只大鼠的胰腺組織。于造模后3、6、12、24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各組大鼠胰腺組織中p70S6K和p-mTOR蛋白表達水平。用凝膠圖像分析成像系統(tǒng)進行掃描分析,結果以目的蛋白相對表達量表示。目的蛋白相對表達量=目的蛋白積分光密度值(IOD)/內(nèi)參積分光密度值(IOD)。
1.5 組織病理學的觀察 將已固定的造模后24 h的大鼠胰腺組織,經(jīng)乙醇梯度脫水后,再透明、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鏡(400倍)下觀察組織病變。同時制備保存未經(jīng)HE染色的石蠟切片,用于后續(xù)TUNEL檢測。
1.6 胰腺細胞凋亡指數(shù)(AI)的檢測 采用TUNEL法。取“1.5”中制備好的待用石蠟切片,經(jīng)脫蠟水化后,按照TUNEL試劑盒操作說明,檢測胰腺細胞凋亡情況。每個標本切片隨機觀察10個高倍鏡(×200)視野,計算出細胞AI,AI=凋亡細胞數(shù)/細胞總數(shù)×100%,取平均數(shù)。
2.1 各組不同時間血清AMY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ANP模型組比較,各時間點雷帕霉素組大鼠血清AMY水平低(P均<0.05);血清TNF-α水平除了在造模后12 h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時間點均低(P均<0.05);各時間點血清IL-6均低(P均<0.05);大鼠血清IL-10高(P<0.01)??瞻讓φ战M與雷帕霉素組不同時間比較,P均<0.05。見表1。
2.2 胰腺組織p70S6K與p-mTOR蛋白表達比較 不同時間點,各組大鼠胰腺組織p70S6K與p-mTOR蛋白的表達情況見表2。不同時間點,均可觀察到大小約為70 kD的p70S6K蛋白條帶和大小約為289 kD的p-mTOR蛋白條帶。ANP模型組的p70S6K與p-mTOR蛋白表達均高于空白對照組(P均<0.01),雷帕霉素組該兩種蛋白表達均低于ANP模型組(P均<0.01),但仍高于空白對照組(P均<0.05)。
表1 各組不同時間血清AMY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各組不同時間點大鼠胰腺組織中p70S6K與p-mTOR蛋白表達比較
2.3 胰腺組織病理變化 空白對照組胰腺組織無壞死性改變;ANP模型組胰腺組織呈出血性壞死改變,胰腺間質有明顯水腫,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可見斑片狀出血灶;雷帕霉素組胰腺組織呈水腫性改變,胰腺間質輕微水腫,少量的炎性細胞浸潤,未見出血灶,雷帕霉素組胰腺組織病變程度較輕。
2.4 各組胰腺細胞AI比較 造模后24 h,空白對照組、ANP模型組、雷帕霉素組AI分別為1.04±0.43、13.91±1.76、7.19±1.57。與空白對照組比較,ANP模型組、雷帕霉素組AI均高;與ANP模型組比較,雷帕霉素組低(P均<0.01)。
ANP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伴隨全身性的炎癥反應。在這個炎癥反應的過程中,會激活大量胰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4]。當這些胰酶大量釋放后,會產(chǎn)生自身消化作用,傷及胰腺和胰腺旁組織,甚至導致組織壞死。組織壞死后,機體進一步釋放大量甚至過量的炎性介質,從而引起全身劇烈的炎性反應,因此胰酶自身消化以及先后激化的炎性反應也是ANP的病理基礎。
AMY可由胰腺泡細胞分泌,一般存在于胰腺泡細胞內(nèi),當胰腺組織遭受致病因子侵襲,這些酶會大量釋放。臨床上的AP患者大多伴有血清AMY升高,AMY水平也常作為AP診斷及病情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5]。本實驗中,AMY檢測結果表明,造模后ANP模型組大鼠血清AMY水平一直持續(xù)升高,經(jīng)雷帕霉素干預后,盡管AMY在24 h內(nèi),依然呈現(xiàn)持續(xù)升高趨勢,但與ANP模型組比較,從造模后6 h開始,大鼠血清中AMY水平降低。
TNF-α和IL-6都屬于促炎性細胞因子。TNF-α能集聚并直接調節(jié)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細胞,使全身的代謝和各種類型的細胞免疫反應紊亂,產(chǎn)生細胞毒性,影響細胞分裂、分化的正常進行[6]。IL-6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等分泌,是一種急性反應性蛋白,能誘導急性期炎性反應的產(chǎn)生,促進并調節(jié)炎癥反應中多種細胞的分裂、分化[7]。在發(fā)生急性炎癥時,TNF-α和IL-6水平均會升高。血清TNF-α和IL-6檢測結果表明,ANP模型組和雷帕霉素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在12 h內(nèi)連續(xù)升高,直至第24 h開始出現(xiàn)下降。但經(jīng)雷帕霉素干預后,大鼠血清TNF-α水平除了在造模后12 h,其余時間點,雷帕霉素組TNF-α水平均低于ANP模型組;大鼠血清IL-6水平從造模后3 h開始,直至造模后24 h,雷帕霉素組均低于ANP模型組。血清IL-10具有多效性和兩面性,既能免疫促進,也能免疫抑制。其促進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能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抑制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單核/巨噬細胞的抑制[8]。對巨噬細胞,IL-10可以抑制其致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抑制活性氧中間體的產(chǎn)生;對于單核巨噬細胞,可抑制相關的NK細胞,抑制IFN-γ和TNF-α合成,這些炎性介質的釋放量,也反映了炎癥嚴重程度。本實驗中,ANP模型組大鼠血清IL-10水平呈現(xiàn)先增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造模后6 h達到峰值,此后逐漸降低,而雷帕霉素組大鼠血清IL-10從造模后3 h開始,直至末次檢測的24 h,一直持續(xù)升高。與ANP模型組比較,從造模后3 h檢測開始,直至24 h,雷帕霉素組IL-10水平均高于ANP模型組。推測當IL-10大量釋放時,抑制了單核/巨噬細胞對TNF-α和IL-6的合成,TNF-α和IL-6的水平均降低,從而減輕了炎癥反應。組織病理學檢測結果表明,ANP模型大鼠經(jīng)雷帕霉素干預后,胰腺組織病變程度減輕,癥狀得以改善。
mTOR屬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成員,是一種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mTOR可調控細胞凋亡、參與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翻譯等細胞功能。p-mTOR是mTOR的磷酸化狀態(tài),其水平高低反映了mTOR活化狀態(tài),是mTOR信號通路被激活的重要生物學標志。p70S6K是核糖體40s小亞基S6蛋白激酶,在mTOR信號通路中,p70S6K是一個重要的分子,協(xié)調控制細胞增殖與分化,p70S6K可被p-mTOR激活,進而啟動翻譯過程從而控制細胞的多種病理生理過程。研究報道,p-mTOR/p70S6K與乳腺癌、血管瘤、消化系統(tǒng)腫瘤等密切相關[9],但與ANP的相關性報道較少。本研究中,從造模后3、6、12、24 h的各組大鼠胰腺組織中均檢測到了p70S6K與p-mTOR蛋白表達,相對分子質量大小分別為70、289 kD。表明大鼠在患ANP時,mTOR被激活。當ANP大鼠經(jīng)雷帕霉素干預后,雷帕霉素組的p-mTOR和p70S6K蛋白表達均低于ANP模型組。mTOR包括mTOR復合物1(mTORC1)和mTOR復合物2(mTORC2)[10]。mTORC1由mTOR、mLST8及raptor組成,能感受生長因子、能量狀態(tài)、氨基酸信號、氧濃度等,以此調節(jié)某些與細胞生長代謝相關的過程,而mTORC2由mTOR、mLST8及rictor組成,能被生長因子激活以調節(jié)細胞生存、代謝及細胞骨架形成[11]。在ANP的病程中,當炎性介質大量釋放導致炎癥反應加劇時,胰腺局部受到的炎癥刺激或者缺氧時,PI3K/蛋白激酶B(Akt)/mTOR信號通路被激活,mTORC2可激活Akt,Akt又影響mTORC1活性部分,共同發(fā)揮生物學功能[12]。mTOR磷酸化后,可進一步激活其下游分子p70S6K,啟動p70S6K的磷酸化狀態(tài)。p70S6K的激活,促進了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增殖分化出的細胞繼續(xù)被炎癥因子侵蝕,釋放出更多炎性因子,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13]。該循環(huán)內(nèi),mTOR信號通路為關鍵。本研究采用TUNEL法檢測了胰腺細胞凋亡情況,結果表明,雷帕霉素組大鼠胰腺細胞AI與ANP模型組相比降低。結合本實驗炎性因子水平變化、p70S6K和p-mTOR蛋白表達結果以及細胞凋亡結果,推測其調控機制可能是因雷帕霉素能特異性地結合mTOR,從而抑制mTORC1的活性,并調節(jié)其下游活性分子p70S6K的水平,降低通路活性,抑制胰腺細胞增殖分化,抑制了炎癥反應,減少了炎癥因子的釋放,有效減輕胰腺組織病變程度。
參考文獻:
[1] 侯斐,劉瑞霞,陰赪宏.炎癥介質在急性胰腺炎微循環(huán)障礙中的作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4(16):1399-1401.
[2] 陳洪菊,屈藝,母得志.mTOR信號通路的生物學功能[J].生命的化學,2010,30(4):555-561.
[3] 劉大晟,吳先林,李接興,等.三種不同造模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2016,36(10):2315-2318.
[4] Zhang H, Pan D, Zhu LM, et al. CaM and TNF-α mediate myocardial damage in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in rats[J]. World Chin J Digesto, 2015,23(26):4162-4166.
[5] 賀晉軍.CT聯(lián)合血清AMY、LPS水平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8,45(1):57-60.
[6] 彭生,張焰,劉功儉,等.利多卡因對腫瘤壞死因子α誘導中性粒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9,13(6):1191-1195.
[7] Hunter CA, Jones SA. IL-6 as a keystone cytokin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Nat Immunol, 2015,16(5):448.
[8] Oft M. IL-10: master switch from tumor-promoting inflammation to antitumor immunity[J]. Cancer Immunol Re, 2014,2(3):194.
[9] Li PD, Zhang WJ, Zhang MY,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RPS6KB1 predicts worse prognosis in primary HCC patients[J]. Med Oncol, 2012,29(5):3070-3076.
[10] Kim YC, Guan KL. mTOR: a pharmacologic target for autophagy regulation[J]. J Clin Invest, 2015,125(1):25.
[11] Kakumoto K, Ikeda J, Okada M, et al. mLST8 promotes mTOR-mediated tumor progression[J]. PLoS One, 2015,10(4):1-15.
[12] Mabuchi S, Kuroda H, Takahashi R, et al. The PI3K/AKT/mTOR pathway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ovarian cancer[J]. Gynecol Oncol, 2015,137(1):173-179.
[13] Chiu LY, Hu ME, Yang TY, et 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rom ganoderma microsporum induces pro-death autophagy through akt-mtor-p70s6k pathway inhibition in multidrug resistant lung cancer cells[J]. PLoS One, 2015,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