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
辛棄疾的這兩句大實話,真可以作為戒除貪欲倡廉勸廉的警句,常誦常思。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問身邊的大臣:聽說有一位胡人得了一個寶珠,就在身上拉了個口子,把寶珠藏進去,有這回事嗎?大臣們回答確有此事。太宗說,眾人都笑話這個胡人只愛珠寶,而不愛自己,而官吏貪贓受賄被繩之以法,帝王追求奢靡而招致國家滅亡,這與那位胡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一代國君倡廉勸廉可謂苦口婆心。
說到倡廉勸廉,歷朝歷代的家書值得反復翻揀,字里行間處處留痕。
南北朝時期的徐勉,仕梁歷任吏部尚書,為官清廉。他在給兒子的信中說: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貧素,至于產(chǎn)業(yè)之事,所未嘗言,非直不經(jīng)營而已……古人所謂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徐勉的意思是我家世代清廉,所以日常生活常處于清貧之中,對于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的事情,不但不干,連談都沒談過。古人說的要把清白留傳給子孫,這還不夠重要嗎!
唐朝宰相元稹在教育子侄的時候與徐勉如出一轍。他在一封家信中說:吾家世儉貧,先人遺訓??种卯a(chǎn)怠子孫,故家無樵蘇之地。他說的意思是,我們家世節(jié)儉,祖上遺訓,怕置了產(chǎn)業(yè)會使子孫懶惰,所以家中無寸土之地。
唐代有一位母親盧氏,她在寫給當官的兒子的信中是這樣叮囑的:兒子做官后,如果有人來說,他生活很清貧,這是好消息,如果他資產(chǎn)錢財充裕,生活豪華,這就是壞消息了。我經(jīng)常見到一些當官的謀取許多財物,送給父母,他們的父母也不追究這些財物的來源。你今天作官如果不能保持廉潔,就不能頂天立地,你應(yīng)該懂得我這番心意的。
歐陽修在給他做官的侄子歐陽通理的信中說:昨書中言欲買朱砂來,吾不闕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飲食物外,不曾買一物。如可安此為戒也!
同治進士,做過冀州知州、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的吳汝綸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凡為官者子孫往往無德,以習于驕恣澆薄故也……做官之錢,皆取之于百姓,非好錢也。故好官必不愛錢……較量錢財有無,悖理行私之事,不可存于心!
1937年9月27日,朱德寫給妻子的信中是這樣說的:那些希望升官發(fā)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勞苦之人,無妨多來。我們的軍隊是一律平等待遇,我與戰(zhàn)士同甘苦十幾年,快愉非常。我為了保持革命軍隊的良規(guī),從來也沒有要過一文錢!任何閑散人來,公家及我均難招待。革命辦法,非此不可。
無獨有偶。同一年的11月27日,毛澤東在寫給表兄文運昌的信中說:我們這里僅有衣穿飯吃。上自總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為我們的黨專為國家民族勞苦民眾做事,犧牲個人私利,人人平等,并無薪水。故此道路甚遠,我亦不能寄旅費。在湘開辦軍校計劃甚善,亦暫難實行,私心雖想助兄,事實難于做到。前由公家寄了20元旅費給周潤芳,因她系澤覃死難烈士之妻,故公家出此,亦非我私人的原故,敬祈諒之。
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曾經(jīng)請毛澤東幫他謀一份工作。1949年10月9日毛澤東回信說: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guī)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
在毛岸英的一封家書中也印證了此事。毛岸英在給表舅向三立的回信中說:來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了,而以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正在于此:皇親貴戚仗勢發(fā)財,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清廉守正,從家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