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斐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需要把握以下幾個辯證關系。
重慶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的一座城市。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到重慶調研考察,那也是他當年首次國內考察。本次全國兩會,總書記親臨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說明了他對重慶的重視程度。正如市委書記陳敏爾所言,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重慶發(fā)展,時刻牽掛重慶人民,這次又在百忙之中親臨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親切看望大家,發(fā)表重要講話,給全市上下以巨大鼓舞和強大動力,為重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這番話,代表了3300萬重慶人民的心聲。
關心和要求是統(tǒng)一的。重慶地處中國西部,是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被賦予了西部大開發(fā)重要戰(zhàn)略支點“一帶一路”與長江經(jīng)濟帶聯(lián)結點、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重要定位,承載著扎實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實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扎實落實“三嚴三實”要求的重要任務,這也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提出的明確要求。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既體現(xiàn)出一種關懷,更是表達出一種鞭策,提醒重慶各級領導干部在謀劃推進新時代各項工作上要擔當、不懈怠。
無疑,政治生態(tài)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代表團講話的重點。
從時間上看,早在2014年6月30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提及政治生態(tài)一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huán)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是鍛造優(yōu)良黨風政風、確保改革發(fā)展目標順利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
作為黨的十九大后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總書記選擇在這樣的節(jié)點上,重申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的時代價值,自然意義非凡。
當前,重慶正在堅決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并為此提出了十破十立等重大舉措。所謂十破十立,也可以說是兩份清單:一份是負面清單,涉及紀律、用人、法治等十個方面,都是要破除的對象;一份是正面清單,就是要確立正確的方向、原則、紀律、用人的標準、法治化的水平等等。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治生態(tài)的講話,就是希望重慶在新的時空坐標下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激濁揚清、凝聚民心。
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凡建立功業(yè),以立德為始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這是領導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明大德是領導干部的精神指引,守公德是領導干部的盡職指南,嚴私德是領導干部的修身基礎,三位一體、相得益彰。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立政德不止是對領導干部的個人要求,它被中國共產(chǎn)黨人賦予了新的價值內涵,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重要途徑,適用于所有領導干部和公務人員。
因此,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當成對標檢查的尺子,嚴于律己的鏡子,戒貪止欲的方子,多積尺寸之功,在落實中踐行德在位,行在軌的要義。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理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也是他對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他強調,要堅持法治、反對人治,對憲法法律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帶頭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規(guī)則、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重視發(fā)揮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為什么單講德治不行?顯然是有人在自我政德的錘煉行動中落了空,在落實中走了樣,只尚空談,進而引發(fā)了其他相關問題。比如孫政才,六大紀律項項違反、十個必須條條觸犯、七個有之樣樣皆占,既是德不配位的典型,更是目無法紀的樣本。這樣的人,必須依法嚴懲。
怎么落實德治與法治?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自覺擔當領導責任和示范責任,把自己擺進去、把思想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形成頭雁效應。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