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毅
對于攝影者而言,柯達的名字是再熟悉不過了,然而柯達是什么時候落戶中國的呢?為了尋求答案,我查閱了大量資料,《柯達畫報》《柯達雜志》《柯達攝影術》等等,手頭上所有資料幾乎都翻遍了,還是找不到一絲線索。前些日子,我收集了一套《柯達商報》,在1926年1月出版的《柯達商報》上,終于看到“西歷一千九百二十年美國伊士文柯達公司議決設分公司于上?!钡淖謽?,終于解開了我的心結,興奮之余,也想介紹一下這份《柯達商報》。
1920年,柯達公司落戶上海江西路64號,歷經三年的適應期,柯達產品開始遍布各個城市。柯達產品運到上海以后,上海柯達公司在產品之外另附一份中文說明書,即便如此,國內的照相館仍有一些技術問題亟待解決。1923年8月1號,上??逻_公司創(chuàng)刊了《柯達商報》,目的是為了與用戶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給予用戶強大的技術支持,完善售后服務工作。
《柯達商報》是上??逻_公司在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刊物。商報為大32開本,采用中英兩種文字,右開本豎排版為中文版,左開本橫排版為英文版,一本商報中英版面各占一半。商報每年出版一卷,每卷為12期,每月出版一期,商報封面眉頭的“某雙方之利益”是辦刊宗旨。
《柯達商報》以產品介紹、技術指導、營銷策略、柯達學校、櫥窗陳列、商品價目為主。產品介紹分為:柯達相機、軟片、膠卷、相紙、放大機、藥品等,可以說攝影器材包羅萬象、無所不含,并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詳細介紹柯達產品。
技術指導,即各地照相館在使用柯達產品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商報均以文字的形式給予技術指導。個別照相館不能充分理解文字含義的,可給商報編輯部寫信,商報會派柯達銷售員登門輔導。
營銷策略,即柯達經銷商在銷售柯達產品之前,必須了解和掌握柯達產品的相關知識,尤其是柯達相機的銷售,售貨員必須精通照相機,這樣才能向顧客詳細介紹相機的各項性能。在營銷策略方面,《柯達商報》為迎合中國的國情,編制出一套柯達營銷教材,經銷商可以通過每一期的商報,不斷學習柯達的營銷理念。
柯達學校,即學校設在上??逻_公司內,分照相業(yè)???、貨物管理科、自習攝影科、沖洗照相科一共四個科目,柯達學校有授課室、沖洗照相間和產品樣子間供學員學習,想學習攝影知識的自習攝影者以及照相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可以函索科目表和報名單。1924年5月,柯達學校正式對外授課,凡參加學習的學員一律不收學費。
櫥窗陳列,即柯達公司隨時委派櫥窗設計師上門指導上海本地的柯達經營店的櫥窗陳列,外地的柯達經營店,只能憑借著店主審美觀來陳列商店櫥窗,所以每家櫥窗的陳列五花八門、審美參差不齊。為了統一柯達的形象,商報按季節(jié)推出櫥窗陳列的圖案,各地經營店必須參照商報提供的樣式陳列自家櫥窗,陳列品可以向上??逻_公司索取。
商品價目,即商報每月發(fā)布一次價目通告,經銷商參照價目表上的價格銷售柯達產品,也就是說,柯達產品在上海的零售價與偏遠地區(qū)的零售價是一樣的,甚至偏遠地區(qū)的零售價還要低于上海。
1928年,上??逻_公司為擴展業(yè)務,由上海江西路64號遷至上海圓明園路24號,辦公面積擴大了四倍。為了進一步貼近我國用戶,商報將英文版面統統砍掉,由此《柯達商報》就成為一份地地道道的中文刊物了,但商報仍舊采用英式左開本橫排版設計,而我國讀者大都習慣于中式的右開本豎排版,剛開始閱讀總有些不習慣,看著別扭,時間一長慢慢也適應了?!犊逻_商報》從1923年8月1號創(chuàng)刊到1937年7月???,發(fā)行了十四卷共175期,由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商報被迫停刊,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后,《柯達商報》又在香港復刊。上海柯達公司出版過《柯達商報》《柯達畫報》《柯達雜志》等多種攝影期刊,唯有《柯達商報》刊行時間最長。
《柯達商報》是柯達公司的經濟新聞,是柯達經銷商的營銷指南,還是自習攝影者的良師益友。柯達公司除出版了《柯達商報》外,1930年又出版了《柯達雜志》,兩份刊物相互呼應,如同兩套馬車并駕齊驅,為柯達產品在我國的推廣立下了汗馬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商報開辦柯達學校以來,報名者相當踴躍,學員不計其數;上海青年會的大部分青年都想學習攝影,但他們只能利用晚上業(yè)余時間學習,柯達學校主任葛蘭林先生得知此情況之后,每周兩次親臨青年會傳授攝影知識,卒業(yè)之后,上海青年會贈予柯達學校銀質獎杯一座,杯上刻“藝術超群”四個字,以表謝意。
柯達學校不取學費的做法,盡管具有商業(yè)誘餌的成分,但對于廣大自習攝影者以及照相行業(yè)從業(yè)者而言,仍可以通過柯達學校學習到攝影知識,事實求是地講,柯達學校為我國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攝影人才,并為我國早期的攝影普及和攝影教育起到了推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