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爾生活在十九世紀英國一個富裕的家庭中,她小的時候,父母希望她能具備文學與音樂的素養(yǎng),從而進入上流社會。但南丁格爾自己卻不這么想,她曾經在日記中寫道:擺在我面前的路有三條:一是成為文學家;二是結婚當主婦;三是當護士。而她最后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第三條道路:當一名護士。
在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醫(yī)院骯臟不堪,病人無法得到很好的護理,護士只是一些無知、粗俗的人迫于生計才做的工作,她的父母甚至覺得她的選擇損害了家族的名譽。但南丁格爾卻發(fā)誓要改變這一切。
1853年,南丁格爾在倫敦擔任了婦女醫(yī)院院長。1年后,克里米亞戰(zhàn)爭爆發(fā),她接受政府的邀請和任命,帶領38名婦女離開倫敦,啟程前往克里米亞開展戰(zhàn)地護理工作。
一開始,工作并不順利,士兵們因為傷痛和不滿,常常對著她們大喊大叫,但南丁格爾以她的善良和精湛的護理水平,贏得了傷兵們的好感。漸漸地,士兵們不再罵人,不再粗魯地叫喊了。
夜深人靜時,南丁格爾總會提著一盞油燈,到病房巡視,她仔細檢查士兵們的傷口,看看他們的傷口是否換過藥了,是否得到了適宜的飲食,被子蓋好了沒有,病情是不是得到了控制……士兵們都被她的舉動感動了,有的病人竟然躺在床上親吻她落在墻壁上的身影,表示感謝和崇高敬意。
她還會安慰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他們的心理工作,并督促士兵往家里寫信以報平安,她自己也寄了幾百封信給那些死亡士兵的家屬,安慰他們。這些工作,雖然都是默默無聞的,但卻給士兵們帶來了莫大的精神撫慰。很快,南丁格爾就成了士兵口中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了這樣一位“提燈女士”。
在克里米亞短短半年時間里,傷兵的死亡率由原來的40%下降到了2.2%。
1860年,南丁格爾用英國政府獎勵的錢,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guī)的護士學校,她被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1907年,英王還授予她功績勛章,她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接受這一最高榮譽的婦女。南丁格爾逝世后,為了表示對她的敬仰,人們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jié)。1912年,第9屆國際紅十字大會的代表一致通過決議,設立南丁格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