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
近來有一種情緒,很強烈地在我心中纏繞和升騰。如熊熊的火苗,如茂盛的攀緣植物。我很想念兒時吃過的馬齒莧,只要一想起來,就口舌生津,喉嚨里就像是向上冒水一樣,咕嚕嚕作響。
馬齒莧在我們鄉(xiāng)下,倒是隨處可見。
生長在菜園子里的馬齒莧,常常掛著露珠,陽光一照,如同綠寶石一樣閃閃發(fā)光。沒有露珠的時候,陽光會化成發(fā)絲一樣細小的顆粒物,滲透在馬齒莧的葉片上。馬齒莧的葉片如同葵花仁一樣的形狀,上面似乎有無數(shù)個細小的毛孔,用來吸收陽光和雨露。它的莖是暗紅色的,很有肉感。
我童年愛吃的幾種野菜中,馬齒莧是其中之一。奶奶會把母親采回來的馬齒莧拌上面,蒸熟,調(diào)好蒜泥,供我們享用。那個時候,我是讀過一本醫(yī)書的,知道馬齒莧是一種中草藥。每當(dāng)我得意揚揚地炫耀自己所知道的醫(yī)藥知識,說這是一種藥,能治什么病什么病的時候,爺爺總是不耐煩地打斷我:“閉嘴,吃飯。飯還堵不上你的嘴!”我們家里人都沒有什么文化,父母高中都沒畢業(yè),爺爺奶奶更是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但他們對我知道的可憐的中藥知識一點興趣都沒有,這讓我很郁悶。
不過,面對美味的食物,我也沒必要炫耀什么知識,讓虛榮心得以滿足。讓胃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更務(wù)實一些。從小,我就知道務(wù)實的道理,很可惜我一輩子都在務(wù)虛,抱著書本滋潤精神和心靈。拌上面的馬齒莧,緩解了馬齒莧本身的滑溜勁兒。我總覺得馬齒莧這種植物如同軟體生物一樣,滑滑的,只要一放進嘴里,它自己就可以從喉嚨滑進胃里一樣。它還有一股子黏勁兒,似乎隨時可以黏在口腔的皮膚和牙齒上一樣。它似乎有小蝸牛的本領(lǐng)。它本身還有一點微不足道的澀味兒,如同茶葉的點滴青澀一樣,澀里散著滴滴清香。
經(jīng)不住舌尖上的誘惑,抵不住童年記憶的侵襲,我到小區(qū)開始采馬齒莧。第一次采了半斤多的樣子,心怯,想不起奶奶的做法,我索性用水一煮,拌了涼菜。我邊吃邊懊悔,如果童年的時候稍稍關(guān)注一下奶奶的做法,也不至于現(xiàn)在抓耳撓腮一籌莫展了,況且,我拌的涼菜令我大倒胃口。失敗,嚴重的失敗。第二次,我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做了一些準備。馬齒莧淘洗干凈,開水一煮,脫水晾干,拌面,結(jié)果,面拌得少了,黏黏糊糊,像沒有煮熟的豬筋牛筋一樣,還很難咬。又是失敗。我是個隨和的人,但骨子里也有一股倔強的勁兒,我在心里咬牙切齒,不相信成功不了。于是,我又開始了第三次嘗試。
這一次,我很上心,采的馬齒莧全是嫩的,快要開花的一律不采。偶爾發(fā)現(xiàn)嫩的蒲公英、灰菜,也一并采下。我采了一塑料袋,大約兩斤多的樣子,淘洗干凈,開水一煮,晾干,切成小段,然后拌面,蒸。終于,成功了。我一邊狼吞虎咽著童年的美味,一邊回憶奶奶,我似乎看到了奶奶,她正在笑話我,笑話我多年以后,依然像是童年的那個我。我有一點疑惑,奶奶那個時候做的馬齒莧,用不用水煮一下?我現(xiàn)在的做法是不是和奶奶的做法有出入?
一切都沒有答案了。童年是回不去了,但是馬齒莧還在。
馬齒莧就是一張通向童年的門票,盡管露天影院人滿為患,但我還是可以趴在墻頭上津津有味地觀看,童年影子還清晰如初,童年的故事還溫暖如初。
馬齒莧,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是古籍上早有記載的對人類有貢獻的野菜。民間又稱它為“長壽菜”、“長命菜?!?/p>
現(xiàn)代分析知馬齒莧每100克鮮莖葉含水分92克,蛋白質(zhì)2.3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3克,鈣85毫克,磷56毫克,鐵1.5毫克,胡蘿卜素2.23毫克,維生素C23毫克。藥理實驗證實:它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強力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
1.將馬齒莧里的雜草和老莖擇出,洗凈,放在沸水中焯燙30秒后瀝干;
2.蒜切成茸,放入生抽、陳醋、鹽、糖和香油調(diào)和成味汁;
3.將味汁與馬齒莧混合均勻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