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瑩
何寶珍
偉大的事業(yè)呼喚偉大的精神。建黨之初,在共產主義事業(yè)萌芽階段,特別需要革命理想信念的指引,需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支撐。在那時,正因為有一群群熱血兒女傳播理想、指引曙光,在前赴后繼中舍生忘死,在重重困難中矢志堅持,革命事業(yè)才得以開創(chuàng)出一番廣闊天地。何寶珍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生長在湖南的何寶珍有著湘女的勇敢、熱情、大方。她較早地加入革命隊伍,努力宣傳革命思想,積極播撒革命火種,用生命踐行一個共產黨人的奮斗誓言。在短短32年的歲月里,她為革命堅定而響亮地發(fā)聲,如百靈啼囀一般悠揚悅耳,鼓舞人心,并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革命怒潮中。
出身貧困、家境苦寒,無礙何寶珍勤奮進取。她從小自立自強,不甘平庸,逐漸成長為一名學生中的進步分子,并用她的革命熱情感染和帶動著身邊的同學。
1902年,何寶珍出生在湖南省道縣道江鎮(zhèn)一個底層市民家庭。從祖輩開始,家里以開小店鋪為生,勉強維持生計。何寶珍出生時,家中只有兩間破屋。父親一邊做小買賣一邊耕種少量菜地,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弟弟妹妹出生后,五口之家的生活更加困難。作為大姐,何寶珍承擔了許多家務。
貧寒艱苦的成長環(huán)境沒有減弱何寶珍對文化知識的渴求。父親讀過幾年書,思想比較開明。在他的引導下,何寶珍在家中自學《三字經》《千字文》,表現出不錯的天賦。12歲那年,在父母支持下,何寶珍來到道江鎮(zhèn)當時興辦的第一所女子小學讀書。她起早貪黑,在學校辛勤苦讀,回到家還要照料年幼的弟弟妹妹。由于聰慧且刻苦,何寶珍在學校成績優(yōu)秀。加上有著活潑開朗的性格,她經常出現在學校的各種課外活動中,表現出眾。
1918年,何寶珍順利考入位于衡陽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簡稱省立三女師,下同)。其實從小學期間的表現來看,何寶珍已經是一棵于眾多同學中脫穎而出的好苗子。而正是在省立三女師的求學經歷,使得何寶珍走上了革命道路。
何寶珍入學第二年,五四愛國運動轟動全國。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因此,當革命風潮席卷衡陽時,活躍于校園的何寶珍也受到了進步思想的熏陶,接觸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了配合北京的大規(guī)模學生運動,1919年6月7日,衡陽成立湘南學生聯(lián)合會,何寶珍當選為學生聯(lián)合會干事。此后,她積極奔走在革命前列,組織進步學生,開展各種愛國宣傳和斗爭。1920年前后,毛澤東、何叔衡、惲代英等來到衡陽作革命活動的準備。他們在學校中開展調研,宣傳馬列主義,引導和組織進步青年建黨建團。何寶珍成為了他們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的受益者,一面當面聆聽他們的報告和指示,一面積極閱讀《新青年》《湘江評論》等進步刊物。這些新思想大大打開了何寶珍的眼界,塑造了她的政治觀。她變得更加自主、敏銳、果敢,把嶄新的進步思想運用到她參與組織的學生運動當中。1922年,何寶珍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省立三女師團組織負責人。
在當時,省立三女師當局對學生的進步活動采取了嚴厲查禁的措施,這就使學校當局同進步學生之間變得對立,何寶珍學習進步思想和組織愛國宣傳等都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進行的。加上學校當局腐敗,校方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日漸激化。省立三女師的校長歐陽駿平時克扣學生伙食費和書費,中飽私囊,終于引起學生強烈不滿,開始抗議。為了反對腐敗校長,爭取校園民主權利,何寶珍帶領全校學生走上街頭示威游行。這場學潮激發(fā)了同學們的革命熱情,在全省引起不小的反響。事后,何寶珍遭到校方的公開批評。在一次集體訓話時,校長歐陽駿訓斥她:“你必須在全校大會上檢討,在全體學生面前向我賠禮道歉。……你告狀到哪里我都不怕?!?/p>
學潮驚動了省里,最終取得勝利。校長歐陽駿被迫辭職,但何寶珍也因此丟掉了她珍愛的學業(yè)。校長歐陽駿辭職前夕,行使最后的權力開除了何寶珍的學籍。對此,1922年10月8日的湖南《大公報》進行了報道:“第三女子師范校長歐陽駿接辦以來,無甚成績,且多不合之處,早經該校第五班畢業(yè)學生宣布其罪狀。歐陽駿乃照例向省署辭職,省署亦照例慰留。歐因此恨五班學生刺骨,乃將伊等畢業(yè)文憑扣留不發(fā)。歐又為在校學生所揭發(fā),乃先發(fā)制人,突于前日借故將該校學生何寶珍、蕭騰芳、鄧金芳等開除。該校學生亦噤不敢聲,且通信會客,均不自由,學校頓成囚室。聞何寶珍等業(yè)已來省,發(fā)表宣言,哀訴學界并呈請官廳懲辦歐陽校長云?!?/p>
丟失學業(yè)并不意味著何寶珍進步的終止。從領導學生運動的經歷中,何寶珍收獲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這為她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理論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離開學校后,何寶珍經衡陽地下黨負責人張秋人引薦,搭船來到長沙。在長沙,毛澤東、楊開慧看重何寶珍的才學、膽識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收留她住到家中。這一時期,何寶珍得到毛澤東、楊開慧、何叔衡等的親切關懷、諄諄教誨和熱情鼓勵,因而有機會直接學習革命思想、參與革命事業(yè),并結識了琴瑟和鳴的革命伴侶。
毛澤東是將何寶珍引向革命道路的人之一。早在衡陽讀書時,何寶珍便與毛澤東相識。毛澤東在衡陽的每一次報告何寶珍都會去聽,她非常敬重毛澤東;毛澤東也對熱情、開朗、勇敢的何寶珍印象深刻。在長沙,在毛澤東介紹下,何寶珍進入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建立的湖南自修大學補習班學習。何寶珍在自修大學有幸聆聽了毛澤東、何叔衡、惲代英等講授的課程,系統(tǒng)學習了《共產黨宣言》《達爾文物種起源》等。上課之余,毛澤東對她的要求同對自己的弟妹一樣嚴格。何寶珍經常同毛澤覃、毛澤建等一道聽毛澤東講革命道理和工人、農民受壓迫剝削的困難狀況,一起閱讀進步書籍。她的政治覺悟突飛猛進,革命信念更加堅定,政治理論素養(yǎng)得到很大提升。
毛澤東對何寶珍欣賞有加,提議她改名,將“寶珍”改為“葆貞”,取“永葆革命的貞潔”之意。何寶珍欣然接受:“我一定牢記你的話,為中國革命貢獻出自己的一切!”誰想這一改,竟暗合了何寶珍為共產主義事業(yè)獻身、舍生取義的悲壯命運。何寶珍確實用生命踐行了她對毛澤東的承諾。1923年春天,何寶珍堅定宣誓以馬列主義為信仰、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前不久,劉少奇從蘇聯(lián)回國。適逢江西萍鄉(xiāng)安源大罷工前夕的關鍵時刻,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把他派往安源。1922年10月,安源罷工勝利后,劉少奇來到長沙向毛澤東匯報安源工人罷工斗爭情況,也因此結識了居住在毛澤東家中的何寶珍。何寶珍與劉少奇年齡相仿,前者聰明伶俐、熱情大方,后者彬彬有禮、謙虛隨和,兩人皆被彼此身上的革命氣質所吸引。
與劉少奇結識后的何寶珍轉戰(zhàn)革命事業(yè)的前沿陣地。
何寶珍與劉少奇相識不久,有意撮合兩人的楊開慧建議安排何寶珍同劉少奇一道去安源工作。劉少奇熱情歡迎。毛澤東也向何寶珍表示:“安源俱樂部極需要女同志去工作,你去很好?!庇谑牵螌氄涓吲d地接受了任務,與劉少奇共同前往安源。在安源并肩作戰(zhàn)的日子里,何寶珍與劉少奇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兩人于1923年4月正式結為連理。
在安源,何寶珍任安源俱樂部書報科委員,在路礦子弟和補習學校教書,在工人夜校初級班講課,教授文化知識,宣傳革命思想。為了讓課程更加通俗易懂、讓革命思想更廣泛更深入地傳播,何寶珍想方設法,變著花樣開展教學。她發(fā)揮了自己聰明大膽的優(yōu)勢,借助讀書期間積累的豐富的活動經驗,用圖畫展示、化裝演說、組織辯論、研究討論等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傳授知識、宣傳革命。她還改編當地人傳唱的歌謠教工人們唱:“少年進炭棚,老來背竹筒,有病趕你走,死了不如狗?!薄叭苏f安源好賺錢,一來就是好幾年,想要回家看父母,身上沒有盤費錢;來是強壯的小伙子,回時腰弓背駝不像人?!边@些歌謠貼近工人生活,真切地反映了工人們的現實情況,唱出了工人們久藏于心的苦衷,很快在工人中傳唱開來。他們意識到遭受資本家的壓迫,決心站起來勇敢同資本家斗爭。深入淺出、豐富多樣的教學使何寶珍深受學員們的歡迎和喜愛。
何寶珍始終在工作中成長,在成長中工作。投身革命一線后,她更加注重求真務實的作風,有針對性地開展革命工作。她在進行社會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婦女解放運動,寫作出了《寧鄉(xiāng)縣城的鬼迷社會》《女子教育與社會改造》等文章。在文章中,她把矛頭直指“黑暗齷齪”“惡濁腐敗”的湖南當局,指出“奪取政權,總是不可免的一種過程”。她的思想中閃爍著男女平等的光輝,指出“婦女問題,乃社會問題中的一部分;婦女問題不解決,實行社會主義,定要多一層障礙,而支那的婦女,因為男女不平等受到的虐待,更加厲害。故欲使我們徹底解放,非格外努力,使我們漸漸地明白自己的地位不可,且此一番的努力,尤其是非假女子不可”。
1925年初,劉少奇到上海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何寶珍隨同前往。在上海,何寶珍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這年11月,由于積勞成疾,染上肺病,劉少奇不得不回湖南養(yǎng)病,何寶珍全程陪伴。在湖南養(yǎng)病期間,劉少奇不幸遭趙恒惕反動軍閥政府和戒嚴司令部逮捕入獄。何寶珍保持一如既往的沉著、勇敢、機敏,根據黨組織的指示開展了積極有效的營救。通過自己在衡陽省立女三師的老師歐鳴高,何寶珍見到了當時的湖南省參議長歐陽振聲,又在歐陽振聲的幫助下見到了趙恒惕。在趙恒惕面前,何寶珍當仁不讓、據理力爭。趙恒惕無力反駁,只好答應放人。在中共中央、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湖南省中共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被關押了2個月的劉少奇終于被保釋出獄。
大革命期間,北伐軍經過湖南時,何寶珍四方奔走,救助傷員。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何寶珍隨劉少奇轉戰(zhàn)多地,顛沛流離,先到廬山、天津、沈陽等地做地下工作,最后來到上海,從事黨、工會、婦女和群眾工作。自始至終,何寶珍緊緊跟隨劉少奇,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他寂靜無聲的支持和幫助。兩人為國家前途竭盡全力,毫無怨言,并肩作戰(zhàn),舍生忘死,四海為家。
出生入死的革命斗爭,使何寶珍一家無法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她與劉少奇育有3個孩子,但出于革命所需、形勢所迫,不得不忍痛割舍濃濃母愛,與親骨肉分離于戰(zhàn)火硝煙之間。出生不久的孩子,一個被送給了武漢的工人,一個被送給了上海的貧民,最后一個在何寶珍被捕前臨時交給了鄰居大嬸。何寶珍常常因陷入對孩子的思念中而淚流滿面,但革命救國的信念支撐著她:人民不解放,孩子也得不到幸福,不管多苦,只要孩子能生存下來,等到革命成功,就能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好好建設我們的國家。
何寶珍故居
何寶珍一生轟轟烈烈,直到生命的盡頭,也不曾停止對革命的期盼、歌頌和呼喚,不曾停止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堅貞和奉獻??v使身陷囹圄,她也婉轉放歌于敵人的牢籠,堅持與敵人周旋,用生命最后的絕唱留給同志生的希望,拋給敵人無情的嘲笑。
1932年,組織安排劉少奇從上海到江西的中央蘇區(qū)工作。為了革命需要,何寶珍繼續(xù)留在上海。這一次分離,是兩人的永別。在上海擔任全國互濟會負責人兼營救部部長的何寶珍化名王芬芳,以教師身份作掩護,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為營救被捕同志積極奔走。然而,她的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這年冬天,何寶珍身份暴露,敵人嚴密封鎖她的家,圍堵逮捕了她。被捕的何寶珍首先被囚禁在上海公安局。多年的革命經歷使何寶珍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面對敵人的審訊,她臨危不懼,堅稱自己是普通教師。當敵人訓斥說“不對,你是政治犯”時,她巧借諧音機智回答:“我只會煮飯,不會蒸飯?!睌橙讼氡M辦法逼她承認自己的身份,但她絕不屈服。無奈之下,敵人將她判處15年徒刑,關進南京的監(jiān)獄中。
在獄中,何寶珍遇到了革命同志錢瑛、帥孟奇、耿建華、夏之栩等。他們聯(lián)合起來,努力向外界傳遞信息,組織獄友與敵人展開了一系列堅決而巧妙的斗爭。
獄中的何寶珍并不消沉,她依然堅強樂觀、勇敢熱情和善于感染,喚醒身邊的人。學生時代學會的表演、唱歌她都沒有荒廢。在獄中,她會時不時唱歌給獄友們聽,活躍獄中的氣氛,驅散獄中的黑暗和恐懼。有她在,牢獄也變得有了歡樂,獄友們的精神也受到很大鼓舞。
何寶珍入獄后,敵人仍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但剛進監(jiān)獄時,夏之栩差一點喚出她的真名。何寶珍敏銳地搶過話,說:“你還認得我王芬芳嗎?沒想到能在這遇見你。”夏之栩迅速反應過來,改叫她王芬芳。這樣,何寶珍既解除了暴露身份的危機,又有效地傳遞了自己化名的信息。
一日,一位地下黨同志以探監(jiān)為名希望與獄中的同志建立聯(lián)系。路過女囚牢房時,這位同志偷偷從窗口向里塞進一個小紙團。拿到小紙團的何寶珍還沒來得及打開看,看守卻起了疑心來檢查?;艔堉?,何寶珍急中生智,迅速將紙條丟入便桶,讓一位獄友坐在便桶上,自己接過獄友的孩子作掩護。她擋在獄友身前,若無其事地哼著小曲,逗弄小孩,臉上沒有一絲異樣的神色。這樣,她們才騙過了看守,成功接收到地下黨同志傳遞來的重要信息。
除了設法躲過看守的檢查,何寶珍她們還想辦法直接做看守的思想工作,緩和雙方的關系。她和獄中同志們分析,女牢的看守待遇不佳,雇的人多數是受生活所迫,無奈而來,并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所以,何寶珍她們決定和看守拉近關系。她們通過聊家常、主動幫忙甚至教女看守繡花的辦法,使看守們放松了對她們的戒備和看管。這樣一來,她們同其他牢房之間互通信息的難度就大為降低了。
何寶珍在獄中參與的影響最大的一次斗爭,是支持遭受迫害的國際友人牛蘭夫婦的斗爭。職工國際泛太平洋產業(yè)同盟秘書牛蘭是著名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1931年6月15日,牛蘭夫婦被英國巡捕逮捕于上海租界,不久后被租界當局交給國民黨法院,被國民黨法院判處死刑,后減為無期徒刑入獄。牛蘭夫婦為了抗議,以絕食同國民黨作斗爭。何寶珍和獄中同志們對他們開展了有力的聲援。她們先提出改善政治犯生活待遇,要求允許中醫(yī)問診,允許親友送書送食,允許通信,最后要求釋放牛蘭夫婦。在遭到監(jiān)獄當局拒絕之后,何寶珍聯(lián)合30多名獄友一同宣布絕食。絕食期間,由于體質虛弱,女牢的獄友們身體反應十分強烈,開始干嘔。即便如此,何寶珍和獄友們依然堅持不屈。不僅絕不進食,何寶珍還不厭其煩地給看守做工作,動情地向她們講解獄友們的行動是正義的,講述自己貧苦的家世出身,以換取看守的同情。終于,看守們開始頻頻向監(jiān)獄當局反映“犯人快要餓死了”的情況。為此,監(jiān)獄長親自探望絕食者,勸說大家進食,但何寶珍等態(tài)度堅決,寧死不進食。由于死了政治犯監(jiān)獄難辭其咎,在集體絕食第7天時,監(jiān)獄當局被迫答應了何寶珍等提出的部分條件。絕食斗爭取得勝利,牛蘭夫婦被送進醫(yī)院治療。
1934年秋,由于遭到叛徒出賣,何寶珍的真實身份被敵人掌握。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何寶珍的信念從未動搖。烙鐵燙大腿、竹簽插手指,疼得撕心裂肺的何寶珍只告訴敵人:“要口供,沒有。要命,有一條。革命者是殺不盡的?!碑斈甓欤瑳]有得到任何情報的敵人在雨花臺將何寶珍殘忍殺害。
同在獄中共患難的帥孟奇后來回憶何寶珍時,稱贊她“是一個模范黨員”,“具備了共產黨員優(yōu)秀高貴的品質,對黨一貫忠實,為黨犧牲了個人的一切利益”,“平日她熱愛她的孩子們,當被捕之后,卻忘記一切。她常說:共產黨員為人類解放事業(yè)而犧牲是光榮的”。劉少奇后來稱贊何寶珍“英勇堅決,為女黨員之杰出者”。臨刑前,何寶珍高唱《國際歌》,歌聲久久回蕩在革命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