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 張希芳, 吳迪
(1.中捷機床有限公司,沈陽 110142;2.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數(shù)控刀架分公司,沈陽 110142)
龍門五軸加工中心是飛機等大型復雜結(jié)構(gòu)件和大型航空零件模具的主要加工設備。加工能力、效率和可靠性是評價龍門五軸加工中心的主要指標。如圖1為中捷機床有限公式設計制造的某GMC2550型龍門五軸加工中心,該加工中心由立柱、橫梁、滑板、滑枕組成。橫梁在立柱上沿X軸方向移動;滑板在橫梁上沿Y軸方向移動;滑枕在滑板上,主軸沿Z軸方向移動。主軸安裝在滑枕上,端部安裝有AC雙擺頭實現(xiàn)兩個旋轉(zhuǎn)軸的動作。
用時間來評價機床的可靠性屬于典型的可靠性評價方法,理論成熟。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即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是指系統(tǒng)連續(xù)發(fā)生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工作時間,是當前國內(nèi)外公認的可靠性評價指標。MTBF值對數(shù)控機床的可靠性評價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7]。
如圖2所示,為某高速龍門五軸加工中心的產(chǎn)品可靠性試驗的試驗方法流程圖。試驗過程主要包括:機床預運行、精度及參數(shù)指標檢測、XY軸加載試驗、主軸加載試驗、空轉(zhuǎn)加速試驗等過程。
圖1 GMC2550型龍門五軸加工中心
圖2 試驗流程設計
幾何精度的檢驗項[8-10]包括主軸端部徑向跳動、主軸軸線的平行度、Z軸與X軸的垂直度、Z軸與Y軸的垂直度。檢測階段包括首次檢測、X軸加載完畢檢測、Y軸加載完畢檢測、Z軸加載完畢檢測、主軸加載完畢檢測。檢驗方法參照《GB/T 17421.1-1998機床檢驗通則 第1部分:在無負荷或精加工條件下機床的幾何精度》(eqv ISO 230-1:1996)。
位置精度包括XY軸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同時檢測雙向、單項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評定按雙向評定。檢驗方法參照《GB/T 17421.2-2000機床檢驗通則第2部分:數(shù)控軸線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的確定》(eqv ISO 230-2:1997)。
采用激光干涉儀測量各軸的快速移動速度,并按設計要求進行評定。
按切削規(guī)范要求對樣機進行工作精度切削試驗,以驗證精度可靠性。工件示意圖如圖3所示,數(shù)據(jù)視情況而定??紤]到實際工作關(guān)系,試驗中可僅加工一個試件。
圖3 典型加工試件
典型加工試件的檢驗包括:中心孔的圓柱度,中心軸線與基面A的垂直度;正四方形的側(cè)面直線度,相鄰面與基面B的垂直度,相對面與基面B的垂直度;菱形側(cè)面的直線度,側(cè)面對基面B的傾斜度;圓的圓度,外圓與內(nèi)孔圓C的同軸度;斜面的直線度,3°角斜面對B面的傾斜度;鏜孔相對于內(nèi)孔C的位置度,內(nèi)孔與外孔D的同心度。
在主軸運轉(zhuǎn)條件下,分別對XY軸反復施加軸向力,考核動作可靠性;在機床空運行下,考核機床換刀、工作臺快移和交換動作的可靠性;檢查記錄故障數(shù)、分析故障原因;記錄加載時間、機床運行時間和相關(guān)幾何精度。加載力可選0.75倍的最大軸向抗力,加載時的進給速度大于300 mm/min,各軸空運行和加載工作累計時間約分別為48 h。
在主軸恒轉(zhuǎn)矩階段對主軸進行轉(zhuǎn)矩加載;在加載階段記錄故障、加載時間和試驗時間;試驗結(jié)束后檢查幾何精度和XY位置精度。加載試驗主軸轉(zhuǎn)速不低于200 r/min,每次加載時長3 min,試驗時間大于48 h,保證加載時間16 h。
針對機床的可靠性薄弱環(huán)節(jié),增加對刀庫的換刀運動、移動部件和主軸的高速運行時間和次數(shù),并增加冷卻液體的噴射量,達到加速試驗的目的。機床連續(xù)運轉(zhuǎn)時間不低于24 h,動作包括主軸高低速旋轉(zhuǎn)、換刀、各軸快移定位、插補、鉆孔攻絲銑平面模擬等。
可靠性試驗結(jié)果匯總?cè)绫?所示。
圖4 X軸加載試驗
表1 可靠性試驗結(jié)果匯總
式中:m為MTBF的點估計值;n為檢測樣機數(shù);ti為評定周期內(nèi)第i臺樣機的累積工作時間,h;ri為評定周期內(nèi)第i臺樣機的累積故障數(shù);N為樣機累積故障總數(shù)。
如果到定時截尾試驗時間,機床沒有出現(xiàn)故障,則MTBF為
式中,α′為置信水平。
提出龍門五軸加工中心可靠性試驗的總體試驗流程及方法。歸納了龍門五軸加工中心可靠性試驗幾何精度、位置精度、運動參數(shù)、典型試件加工的評定方法。設計了XY軸的加載試驗、主軸的加載試驗、空轉(zhuǎn)加速試驗。
對某GMC2550型龍門五軸加工中心進行可靠性試驗,利用試驗數(shù)據(jù)計算其可靠性指標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經(jīng)計算其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為921.3 h,滿足設計要求900 h的可靠性指標。
[參 考 文 獻]
[1] 張磊,謝志坤,李焱,等.基于有限元的高速龍門五軸加工中心動靜態(tài)優(yōu)化設計[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1(12):36-37.
[2] 尹剛,劉春時,梁艷超,等.直線電機在高速龍門五軸加工中心中的應用[J].機床與液壓2011,39(12):7-10.
[3] 孫志禮,陳良玉.實用機械可靠性設計利于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 張海水,宋現(xiàn)春,劉少輝,等.滾珠絲杠副可靠性試驗臺的研制開發(fā)[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shù).,2013(10):135-140.
[5] 張宏斌,賈志新,郗安民.數(shù)控機床可靠性試驗數(shù)據(jù)抽樣方法研究[J].電子產(chǎn)品可靠性與環(huán)境試驗,2008,26(1):30-33.
[6] 劉杰.基于維修質(zhì)量的數(shù)控機床可靠性評估技術(shù)[D].重慶:重慶大學,2013.
[7] 楊建國.數(shù)控機床可靠性技術(shù)的分析與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7.
[8] 吳祖育,秦鵬飛.數(shù)控機床[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8.
[9] 機床檢驗通則第1部分:在無負荷或精加工條件下機床的幾何精度:GB/T17421.1-1998[S].
[10]機床檢驗通則第2部分:數(shù)控軸線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的確定:GB/T17421.2-2000[S].
[11]BAILEY R T.Estimation from zero-failure data [J].Risk Analysis,2006,17(3):375-380.
[12]HUANG Z L,YU F X,ZHANG S T.Empirical—statistics analysis for zero-failure GaAs MMICs life testing data[J].IEICE Transations on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ciences,2009,92(9):2376-2379.
[13] 郭榮化,吳玉生,陳慶榮.定時截尾試驗中故障數(shù)為零裝備的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評估方法研究[J].兵工學報,2011,32(8):1036-1039.
[14]丘冠英.可靠性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法[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4,21(1):126-128.
[15] 張國龍,梁玉英,巴寧.可靠性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與工程實現(xiàn)[J].通信技術(shù).2011,44(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