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懷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曾在一次研討會上說:“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贝嗽捯怀?,語驚四座。
錢教授的話為何會引起那么多人的驚愕與熱議呢?我想,原因是錢教授揭開了一層面紗,道出了當前一些人道德滑坡的個中緣由,使人恍然大悟。筆者在基層工作二十年,也曾親眼目睹一些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的大學生,進入單位和社會后的聰明與機巧,其適應之快,把握之好,令人驚嘆。
初來乍到,他們屏氣凝神,少言寡語,對上司謙卑,對同事友好,沒幾天,便與周圍打成一片。他們學會了看臉色行事、觀眼色說話,上司的安排、要求、暗示,點頭之際,了然于心,決不會有半點差池。他們一改大學里的散漫,端茶倒水,快如疾風,提包撐傘,極盡殷勤。慢慢地,一些內(nèi)心原本難以接受的事情,比如陪吃陪喝陪唱陪跳,比如在上司示意下弄虛作假,現(xiàn)在不但坦然面對,而且欣然應命。甚至上司收人好處,與人交易,在一旁的他們,也佯裝不見,非常自然。
經(jīng)過若干時間潛移默化的“熏陶”,他們中的有些人便順理成章地開始主政一方或一域,他們上面一套下面一套、當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功夫,更是日臻成熟,出神入化,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起來。他們工于心計,善于敷衍,表面文章,數(shù)字游戲,無一不精。套話說得津津有味,假話說得天花亂墜,逢場作戲的本領比演員還嫻熟,惟命是從成了他們的不二法門。當然,惟命是從并不單是對工作的態(tài)度,更多的在工作之外,對上司個人的盲從與討好,把上司的私事當成自己的職責,四時八節(jié)、婚喪嫁娶,從無疏漏。
他們有著光鮮的外表,優(yōu)雅的舉止,從容的談吐,廣博的見識。喜歡抽名煙,戴名表,愛坐頭等艙,住海濱的別墅,分得清茅臺的真假,品得出拉菲的年份,能鑒賞藝術,對收藏保持著持久的興趣。他們上下聯(lián)絡,禮尚往來,把接待當成要務,細節(jié)上不厭其煩,既客氣又大氣。他們?nèi)饲榫氝_,在錯綜復雜的人事關系中游刃有余,奔競于途而又不著痕跡、心照不宣。他們懂得順水推舟,深諳借勢發(fā)力,善于在冠冕堂皇的活動背后謀取自己的私利,但既不踩紅線,又不觸雷區(qū),適應體制與規(guī)避風險的能力一樣卓越。不得不承認,這樣精明的人,不仕途通達、官運亨通才真是咄咄怪事。
《人民日報》曾刊文《警惕“精致的利己主義”》說:“精致的利己主義,或是工于心計、圓滑世故,一舉一動都籠罩著利益的影子;或是把利益當作唯一驅(qū)動,原則、信念都可以為了利益讓路;或是吃透規(guī)則甚至潛規(guī)則,善于鉆空子、找漏洞達到自身目的。所謂精致,不過是為絕對的利己主義,穿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p>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被同化的品格就是自私和貪婪。正如暴利面前有的親人都會反目、手足都會相殘,只因為以最輕松的手段就能獲取最大的收益,這種一本萬利的“好事”,會讓這樣的人趨之若鶩的。于是,他們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而且,得的心安理得,得的理直氣壯。奔競者得勢,精明者得利,于是,某些地方某些人才彌漫著一股濃烈的世俗味、市儈氣。
當然,世界之大,不可能千人一面。他們中,也有惡劣到忘乎所以的,也有固執(zhí)到冥頑不化的,他們過于自信,走得太遠,慢慢開始不守規(guī)則、違反法律,最后一頭撞向南墻,自食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