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曉光的通報可以發(fā)現(xiàn),措辭從“涉嫌嚴重違紀”變?yōu)椤吧嫦訃乐剡`紀違法”,從“接受組織審查”變?yōu)椤敖邮芗o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措辭之變折射了從中央紀委到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的職能轉變,體現(xiàn)了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jiān)察的有機統(tǒng)一。
3月31日,陜西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馮新柱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4月1日,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
自監(jiān)察法頒布實施、國家監(jiān)委組建并與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后,馮新柱成為首個國家監(jiān)委給予政務處分的中管干部,王曉光成為首個接受國家監(jiān)委監(jiān)察調查的中管干部。
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與監(jiān)察法頒布實施、國家監(jiān)委組建前相比,兩份通報均發(fā)生重大變化:
“籠中虎”王曉光的非常規(guī)打法
盡管還是熟悉的時間、熟悉的節(jié)奏,但王曉光的打法有所不同。
深夜宣布省部級落馬,無非就是一個急字,突發(fā)、突然,但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的落馬似乎并不符合這個前提。
從時間上倒推,他早已是“籠中虎”了。根據貴州當?shù)孛襟w消息,1月22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接受秦如培、王曉光、鐘勉辭去貴州省副省長職務。
把三名副省長辭任的消息放在一起看,王曉光并不起眼。
可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秦如培隨后轉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鐘勉也調往異地任職,當選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
王曉光1961年10月出生,在外界看來,即使他不擔任副省長了,但年齡上還有些優(yōu)勢,仕途依舊看好。畢竟他還是貴州省委常委。
直到全國兩會后的某天,貴州新聞門戶網站“多彩貴州網”的“政要”欄目中,王曉光的簡歷被撤下,其名字已經不在省委常委名單中。
副省長辭了,省委常委被拿掉,兩相對照,就不能不令人生疑。
4月1日晚23:00,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公布消息: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落馬的消息。
靴子終于落地。
官方消息中用了“原”字來表述王曉光的身份,說明他跟貴州已經沒有關系,以至于出現(xiàn)空窗期。
如果他早就被盯上,上述一切都順理成章,何必“深夜打虎”?除非還有其他外人未能所知的原因。
大的背景是,在十九大后安排的首輪巡視中,貴州是被巡視單位之一。2月22日,中央巡視組進駐貴州、召開巡視工作動員會。王曉光的落馬,距中央巡視組進駐不足40天時間。
2013年10月,時任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落馬,成為十八大后貴州“首虎”。其后,時任六盤水市委書記的王曉光被委以重任,成為“救火隊員”。
王曉光曾在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間任遵義市委常委、副市長,代市長、市長。他受命于危難之際、接替廖少華的“攤子”,說明深得高層信任和認可。他回爐遵義的第二年4月,就躋身貴州省委常委,官至副省級。這一點,也可以佐證。
首個被通報“扶貧不力”的“老虎”
陜西副省長馮新柱落馬的消息,讓不少當?shù)厝寺愿绣e愕。不但因為多年來他在官場總是能逢兇化吉獨善其身,也確實是他在深耕銅川的十五年里,為這座資源枯竭城市做過一些事。尤其是他怒斥滋事官員,至今仍是一段“佳話”。
直到中央紀委正式通報對他嚴重違紀問題進行立案審查。坊間猜測已久的落馬原因也水落石出。
通報的內容很詳細,除了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長期接受私營企業(yè)主安排的宴請和旅游,以及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些比較“常規(guī)”的共性問題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報的最開頭指他“對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落實不力、消極應付,且利用分管扶貧工作職權謀取私利”。而馮新柱分管的正是扶貧與農業(yè)等工作。
這大概是中央紀委對中管干部的落馬通報里,首次提及落實脫貧攻堅不力。
這一切在去年年中就早有征兆。去年6月,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向陜西省委反饋巡視“回頭看”情況時指出,陜西對脫貧攻堅的政治認識不足,扶貧開發(fā)工作有急功近利的傾向,并著重強調陜西要增強脫貧攻堅的為民情懷。而前天的立案通報中指馮新柱“與人民群眾毫無感情”。
那么馮新柱究竟是怎樣沒有為民情懷的呢?
很多媒體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在他落馬之前,馮新柱密集調研扶貧工作。于是有人統(tǒng)計了一下2017年有關他的公開報道。整個上半年他會見了烏茲別克斯坦客人,指導了防汛抗旱工作,直到7月份以后,也就是巡視組反饋了一個月后才有大量有關扶貧工作的會議報道。
也就是說中央巡視組公開批評了,就差點名了,他才想起趕快做點調研。板子就要打在屁股上了,才想起做做樣子,這就是典型的陽奉陰違、形式主義。
以往對扶貧領域腐敗的處理,多是基層干部。去年黑龍江省扶貧辦兩任領導的落馬,要算是職位最高的干部了。但是去年年底,中央紀委發(fā)布了一條消息:中央紀委決定從2018年到2020年持續(xù)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十幾天后,馮新柱落馬的消息公布了。
“打虎”通報有三處重大變化
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與監(jiān)察法頒布實施、國家監(jiān)委組建前相比,關于上文兩人的落馬,兩份通報均發(fā)生重大變化:
首先,兩則消息的信息源均從“中央紀委”變?yōu)椤爸醒爰o委國家監(jiān)委”;
其次,從馮新柱的通報可以看到,由于其公職為行政職務,原先“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的主體從“由監(jiān)察部報國務院批準”變?yōu)椤皣冶O(jiān)察委員會”,原先“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從“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改為“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而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網站將此類通報欄目的名稱也已由“黨紀政紀處分”改為“黨紀政務處分”;
再次,從王曉光的通報可以發(fā)現(xiàn),措辭從“涉嫌嚴重違紀”變?yōu)椤吧嫦訃乐剡`紀違法”,從“接受組織審查”變?yōu)椤敖邮芗o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
措辭之變折射了從中央紀委到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的職能轉變,體現(xiàn)了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jiān)察的有機統(tǒng)一。
首先是主體發(fā)生變化,從“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變?yōu)椤爸醒爰o委國家監(jiān)委”。
其次是職能發(fā)生變化,從原先單純的執(zhí)紀機關轉變?yōu)閳?zhí)紀執(zhí)法機關。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對“老虎”的調查內容不再局限于涉嫌嚴重違紀的問題,也對其涉嫌嚴重職務犯罪的行為進行審查調查;手段從原先的“組織審查”變?yōu)椤凹o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
再次是范圍發(fā)生變化,實現(xiàn)了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全覆蓋。
改革前使用的“政紀處分”主要針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使用范圍過窄;而“政務處分”的使用對象比“政紀處分”更寬,不僅包括公務員,還包括其他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體現(xiàn)了權責對等、失責必糾的基本精神。
下一步,中紀委網站通報的“打虎”信息還將發(fā)生什么變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