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楊洲
摘 要:隨著城市基礎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受限于地面條件的情況增多,淺埋暗挖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淺埋暗挖法而言,地質條件的優(yōu)劣有決定性作用,而拱頂含水砂層是導致隧道坍塌等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對其處理方案的研究對類似工程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拱頂含水砂層;淺埋暗挖隧道;風險處理
1 前言
隨著城市基建的深化及暗挖技術的成熟,淺埋暗挖法應用的案例越來越多,為城市建設注入了蓬勃的活力。但在建設過程中,隧道突水涌砂甚至是塌方等問題時有發(fā)生,給工程建設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暗挖隧道而言,大部分塌方都伴隨有水的因素。當拱頂處于含水砂層時,洞頂極易坍塌,地下水隨泥沙涌入隧道,造成事故。對拱頂含水砂層的風險處理方案進行研究,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及借鑒。
2 導管引流排水
暗挖隧道采用降水施工時,由于地質條件復雜,往往會有層間水滯留。當拱頂砂層含層間水時,如處理不當,會帶來較大隱患。當層間滯留水水量較少或拱頂含水砂層較薄時,可采用超前打設導流管,提前將滯留水通過導流管引致隧道內排出,再采取相應的超前措施(如拱頂小導管注漿等),確保拱頂安全。
3 拱頂砂層加固
當拱頂含水砂層較厚,且含水量較大或含水情況不明時,需考慮采取超前注漿加固相應地層,起到阻水及地層加固的效果,提供干燥、安全的施工條件。根據工法的不同,加固措施主要可分為地面加固和洞內加固。
3.1 地面加固
地面超前加固措施可采用WSS、高壓旋噴樁等工法,漿液根據具體地層情況選用,多為水泥漿、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注漿孔以梅花形布置,相互咬合,在拱頂形成完整的加固土體,為下一步施工提供條件。廣州5號線珠江新城站~獵德站暗挖區(qū)間通過單管、雙重管及三重管旋噴樁的現場實驗對比,發(fā)現雙重管在成樁幾率及結石率等方面綜合較優(yōu),并通過適當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2 水平超前加固
洞內注漿加固相應地層主要為超前小導管及深孔注漿。一般的超前小導管注漿在此時往往難以滿足要求,需要采取深孔注漿。深孔注漿工法較多,有WSS、水平旋噴、水平袖閥管及TGRM等注漿方式。不同工法各有優(yōu)劣,基本思路都是通過在掌子面打設注漿系統(tǒng),對開挖面前方一定范圍內土體進行加固。由于設備等限制,單次注漿加固長度往往有限,當隧道較長時,需要注漿、開挖多次交替進行。廣州地鐵二號線[新~磨區(qū)間]暗挖段成功應用水平旋噴攪拌樁實現了飽和粉細砂層的穿越,單次加固樁長達41m,給類似工況隧道提供了成功案例參考。
目前而言,淺埋暗挖法隧道拱頂含水砂層處理方案主要為洞內疏水、地面加固及洞內加固堵水,不同方案有各自的適應性及優(yōu)劣點,基本情況整理如表1。
4 案例應用分析
北京某地鐵線某暗挖區(qū)間,區(qū)間長約265m,為單線單洞馬蹄形斷面,復合襯砌,斷面尺寸為6.5m(寬)×6.8m(高),拱頂覆土約20m,采用臺階法、降水施工。
根據地勘資料,隧道拱頂處于粉質粘土層,其上為中粗砂層,含層間水(四),底板處于承壓水含水砂層,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根據現場開挖段實際情況揭示,拱頂黏土層逐漸變薄,隧道局部拱頂已進入中粗砂層。拱頂出現滲漏水并伴隨沙子流失情況,如下圖2所示。原超前支護為拱頂超前小導管注漿,已不滿足要求。
針對現場情況,通過分析認為,由于地層不均勻性,粉質粘土層局部下沉,從而使拱頂處于中粗砂層。此處黏土層呈漏斗狀,層
間水(四)將難以排出,形成“小湖”,拱頂為較厚含水砂層且含水量較豐富的情況,需采用注漿措施對相應地層進行阻水、加固。
由于現場工期緊張,區(qū)間采用降水施工,拱頂以下為黏土層及不含水砂層,對阻水及加固效果要求不高,綜合考慮采用WSS法進行地面注漿加固。
地面鉆孔縱向間距為1m,拱部橫向共布設3個注漿孔(孔間距為0.8m)進行注漿,加固范圍為拱頂初襯外側2.5m,內側0.5m。
(1)注漿參數:根據實測,地面高程至拱頂開挖面高差為20.4m左右,鉆頭鉆至距拱頂開挖面0.5m左右時停止鉆孔并進行后退式注漿,注漿采用WSS無收縮液漿固定拱頂上方地層。待地面注漿完成后,采用化學漿液封口。
(2)注漿壓力:現場施工注漿壓力控制在0.8~1MPa。注漿擴散半徑為1~1.5m。
(3)漿液配制:漿液采用WWS無收縮液漿,A液為稀釋后的水玻璃,B液為水泥漿液。A液:水玻璃濃度不低于40Be;水:水泥=1:1(重量比),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等級強度不低于42.5。雙液配合比:A液:B液=1:1(體積比)(漿液濃度可適當調整)。
(4)注漿施工:注漿嚴格控制注漿壓力,同時密切關注注漿量,當壓力突然上升或從拱頂噴錨面溢漿時,應立即停止注漿,查明原因后采取調整注漿參數或移位等措施重新注漿。
在隧道掌子面前方超前注漿,每注漿步序長12m,邊注漿邊開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土體加固后,拱頂及掌子面自穩(wěn)性較好,無明顯水漬,滿足施工要求。
5 ?結束語
應充分認識到淺埋暗挖法隧道拱頂含水砂層的重要性,需提前做好相應風險處理措施,確保施工安全。含水砂層處理主要為疏水、堵水方案,需根據實際地質條件及現場情況,因地制宜的選用合適的處理方案,確保方案可行、質量較優(yōu)。淺埋暗挖設計時,應通過適當調整方案,盡量避免出現拱頂含水砂層的情況,同時應考慮地層不均勻性帶來的可能影響,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及風險處理備案。
參考文獻:
[1] 楊飛.暗挖隧道塌方機理及處理技術淺析[J].中國西部科技, 2016(1):44~46.
[2] 曹軍輝,李克建,劉迎松.地下水對通過含水砂層段暗挖隧道施工的影響及控制方案研究[J]. 西部探礦工程,2018(1): 058.
[3] 任偉新.高壓旋噴樁在飽和動態(tài)含水砂層淺埋暗挖隧道中的試驗與應用探討[J].鐵道標準設計,2009(7):83~87.
[4] 韓莉.水平旋噴攪拌樁在含水砂層超淺埋地鐵隧道中的應用[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