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恒久遠,黃金很珍貴,但究竟哪個更稀有呢?它們的稀有度和珠寶店里的珠寶價格又是否成正比呢?
實際上,答案可能并不像你以為的那樣顯而易見。
據(jù)麻省理工學院的地球科學家烏爾里奇·法烏爾(Ulrich Faul)表示,黃金是一種重金屬,是在中子星碰撞過程中形成的,算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元素之一。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戴爾豪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該學校實驗高壓地質研究實驗室主任亞娜·費多爾丘克(Yana Fedortchouk)進一步解釋道,接下來,在地球形成過程中,重元素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逐漸朝地核聚集。這意味著越靠近地殼,就越難以發(fā)現(xiàn)大批量黃金。
費多爾丘克表示,地殼中黃金的平均濃度“非常低”,僅為10億分之4。要想形成具有市場價值的礦藏,黃金濃度需達到這一水平的1250倍。
而鉆石則是一種常見元素——碳在極高壓下形成的產物,是一種致密碳單質。碳還有一種更松散的單質,名為石墨,也就是制作鉛筆芯的物質。與黃金相比,地殼中碳的平均濃度約為10億分之20萬。
可見鉆石的稀有度與它的元素構成無關,而是與它的形成過程有關。碳變?yōu)殂@石的自然轉變過程極為困難,且成功率極低。
鉆石的形成取決于深度、溫度和壓力。碳要被埋在地下150公里處,在50億帕的驚人高壓下被加熱至1204攝氏度,然后通過火山噴發(fā)被迅速帶至地表冷卻。由于這一過程太過艱難,因此可開采的天然鉆石比黃金更為罕見。
但就元素來說,黃金遠比鉆石稀有得多。畢竟碳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特別是與金這種重金屬相比。鉆石說到底就是碳,只不過是在極高壓下形成的而已。
人造合成鉆石的發(fā)明使“鉆石和黃金哪個更稀有”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科學家可以在實驗室中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將石墨轉化為鉆石,這一過程可用不著火山爆發(fā)。但黃金就不行(很遺憾,煉金術仍是一種噱頭)。
但人造鉆石究竟有沒有使鉆石變得更加常見呢?法烏爾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太小的鉆石首先就不值得開采,誰愿意買一顆用放大鏡才能看見的鉆石呢?黃金雖然比大顆鉆石常見,但若僅將鉆石視為一類材料,其實算不得非常罕見。我覺得鉆石的名氣應該與成功的公關有很大關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