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在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感恩心缺失的“白眼狼”。如何才能避免把孩子養(yǎng)成“白眼狼”呢?
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 面對成群滋生的“白眼狼”,父母的言傳身教對阻止孩子成為“狼人”尤為重要。比如,要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家庭中培養(yǎng)真誠的感恩精神,創(chuàng)造讓孩子時刻大聲說出“謝謝”的家庭環(huán)境。
感恩是一種共同紐帶,是讓人與人之間相互連接的最佳方式之一。應鼓勵孩子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而不僅僅是在收到生日或節(jié)日禮物時尋找感恩的源泉。父母們還要以身作則教孩子們學會感恩。當孩子們在家里幫忙時,例如看到垃圾筒滿了幫忙倒垃圾,或者幫助開門時,要對孩子們說“謝謝”。
用分享來表示感謝 “白眼狼”要求占有,而分享則是表現感恩的好方式。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夏洛特分校任教的文廷納通過把一些物品捐贈出去,來表示對自己所擁有一切的感謝。她和丈夫、女兒已經把感恩節(jié)變成了一場圣誕前的清理:在為感恩節(jié)置辦新物品之前,他們會把和感恩節(jié)有關的舊物品送出去,把玩具、衣服、美術用品等送到當地的慈善機構。
通過分享讓孩子學會感恩,永遠為時不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進行。感恩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感恩還是一種精神情緒,無論這種情緒是以直接還是間接的方式得到表達。
要讓孩子走心 對于孩子來說,懂得知恩圖報可以為遠大前程奠定良好心態(tài)。青春期是孩子逐漸形成價值觀的時候,他們也在通過反省來打造更好的自己。
避免養(yǎng)出“白眼狼”,父母們要讓孩子們在人際交往中多說“謝謝”。于是為了得到形式上的感謝,不少家長絞盡腦汁,如通過督促孩子們寫感謝信等方式教他們學會感恩。但是專家們建議,家長們的良苦用心可能適得其反,孩子們必須學會如何懷著感恩之心去“思考”,而不僅僅是“不走心”地去完成“致謝”這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