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研究會領導班子建設是一個重要問題,它關系到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形象和聲譽,關系到它的生存發(fā)展,關系到它的職能的發(fā)揮。下面,結合我會領導班子建設實際,就領導班子建設問題談點認識,匯報一下做法。
我會是在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老會長馬文瑞直接關懷下于1993年12月成立的。至今已經(jīng)歷了四屆理事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由馬萬里同志擔任會長。因馬萬里同志年事漸高,2005年9月,我會二屆三次理事擴大會選舉省人大常務會副主任姚湘成同志擔任第二任會長。2015年7月,根據(jù)中組部有關文件要求,姚湘成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會長職務。2016年9月,我會召開四屆五次理事擴大會議,選舉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桑杰同志擔任會長。在前后三任會長的領導下,我會保持和延續(xù)了健康發(fā)展的勢頭,在弘揚宣傳延安精神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一、關于延安精神研究會的性質、職能和特點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延安精神研究會領導班子是為了體現(xiàn)研究會的性質、履行研究會的職能而設立的,是為實現(xiàn)研究會的宗旨服務的。所以,領導班子建設的前提是明確延安精神研究會的性質、職能和特點。也就是說,領導班子建設必須著眼于或者適應于延安精神研究會的性質、職能和特點。
延安精神研究會的性質,很簡單,就是一個學術研究性的社會團體。
延安精神研究會的職能,就是它的宗旨。關于這點,我會的章程是這樣規(guī)定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學習、研究以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學習、研究以自信開放創(chuàng)新的青海意識、‘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干精神和‘大愛同心、堅忍不拔、挑戰(zhàn)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新青海精神,以干部、青少年為重點,大力弘揚延安精神。遵守黨的方針政策,遵守憲法、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道德風尚,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為促進我省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做貢獻”。
除了明確延安精神研究會的性質、職能外,我們感到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認清延安精神研究會的特點。從工作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延安精神研究會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團體,它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上。
l. 政治性、意識形態(tài)性非常強。延安精神研究會是學習、研究、宣傳、弘揚延安精神、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專業(yè)社會團體,這就賦予它很強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
2. 研究性、學術性也很強。我們對延安精神的宣傳,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道聽途說,不是支離破碎,更不是淺嘗輒止,而是有事實根據(jù)、有理性分析、有比較完整、比較系統(tǒng)、比較深刻的宣傳,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干部群眾中對延安精神存在的各種模糊認識和偏見,這就要求我們的宣傳要以研究做基礎,要有理論性、科學性和學理性,這樣我們的宣傳才有說服力,才有新意,才有可能進入干部群眾的頭腦。
3. 宣傳教育的群眾性、普及性。延安精神研究會要做好研究工作,但不能脫離社會、脫離群眾,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它要面對群眾做宣傳教育工作。所以要廣泛聯(lián)系群眾,要放下身段接地氣,和群眾打成一片,取得群眾信任,了解群眾心理,講求方式方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語言,把宣傳教育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
4. “非官方性”。我們講延安精神政治性非常強:并不是說它一定要以“官方機構”的面目出現(xiàn),靠發(fā)號施令辦事。延安精神研究會不是黨政機構,不是事業(yè)單位,不是“衙門”,沒有發(fā)號施令的權力;而是社會團體,要靠“民間組織”的親和力、靠領導班子的非權力影響力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延安精神研究會作為社會團體,缺乏行政資源和行政權力,又要做好政治性、意識形態(tài)性很強的工作,應當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對領導班子建設提出了特殊要求。
二、關于領導班子的范圍
對延安精神研究會來說,領導班子范圍應該多大?僅僅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還是常務理事會,或者理事會?應當說,兩個范圍都有依據(jù)。從換屆時需要填寫上報的“社會團體負責人備案表”的要求來看,只到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一級。但根據(jù)我會章程,理事會“在會員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也就是說,理事會就是領導班子。但從我會的實際情況看,理事會每年只有一次,日常工作的決策主要是靠常務理事會。如何把這兩種范圍統(tǒng)一起來,只能采取廣義狹義并存的說法。廣義的領導班子,就是理事會,狹義的領導班子就是常務理事會和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我們講的領導班子建設,主要著眼于后面這個范圍。
三、對班子成員的總體要求
1. 政治上強,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覺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夠把握好政治方向,堅持“四個自信”,具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對延安精神有感情、有興趣,自覺以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為己任。
2. 理論造詣深厚,特別是熟悉黨的歷史、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有理性認識,有經(jīng)驗積累,對當代黨的作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有深刻認識和關注。
3. 寫作和表達能力強,能帶頭研究、帶頭宣講延安精神。
4. 自身作風好,模范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威望高,能夠言傳身教。
四、班子建設的基本途徑
1. 首先要選好人。這是班子建設的基礎。它決定著領導班子建設的起點和高度。在這方面我們要舍得花精力、下功夫。尤其重視選好會長,即一把手,這是研究會的“靈魂”和“核心”,是研究會的“掌舵人”和“拍板人”。同時要選好秘書長。秘書長是重大決策的建議者,是各內設機構的組織協(xié)調者,是保證研究會實際運轉的關鍵人物,也是對外聯(lián)系的“窗口”和“公關”人物。用我們的體會來說,秘書長對外事關“形象”,對內事關凝聚力。好在我們主要是從擔任過相當領導職務的退休干部中選人,不至于發(fā)生太大的困難。
2. 要優(yōu)化班子結構。結構上,以曾經(jīng)擔任過黨政領導職務的老同志、老領導為核心,同時配備來自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干部教育和高等教育部門和群眾團體的領導干部。年齡上,要形成梯次結構,要有后備人選和接替人選,做到后繼有人。同時要注意精干高效,不要臃腫龐雜,給開會和決策帶來不便。
3. 抓好政治學習、培訓和調研考察工作。雖然我們選擇的領導干部黨性強、有政治責任感、理論基礎和工作經(jīng)驗十分豐富,但我們也要看到,大家離開工作崗位以后,政治理論學習畢竟不能和在崗時相比,深入基層、了解情況的機會也減少了,所以我們要抓好班子成員的學習、培訓和調查研究工作,堅持讓班子成員先受教育。要抓好政治學習,組織大家學習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學習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戰(zhàn)略部署和大政方針,不斷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要通過外請專家作報告和座談討論等形式,增強大家對黨史知識和延安精神的了解,分析、研判輿論形勢,了解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組織大家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新成就、新經(jīng)驗和新形勢、新問題,從中找到研究宣傳延安精神的著力點;特別要注意接觸普通群眾,聯(lián)系普通群眾,從普通群眾中吸取政治營養(yǎng)。
這次參加中研會的研討會,聽了中研會領導同志和各兄弟研究會代表的發(fā)言,我們受益匪淺。會后,我們認真做好研討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工作,按照中研會領導通知的要求,努力把我會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