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得英
摘要:仔豬的飼養(yǎng),從初生的護理、開口、去勢、斷乳、開食、保健、防疫等方面加強管理,提高仔豬的成活率,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從而提高養(yǎng)殖戶的經濟效益。仔豬飼養(yǎng)管理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加速其快速生長,創(chuàng)造更高經濟效益的關鍵。現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將仔豬初生后的護理、開口、去勢、斷乳、開食、保健、防疫等方面的綜合管理技術措施進行總結整理,供廣大養(yǎng)殖戶參考。
關鍵詞:仔豬;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5-0013-01
1 加強初生仔豬的護理
仔豬初生時產房的溫度要控制在28~30℃,以保障仔豬出生后的適宜溫度。斷臍前,把臍帶內的臍帶血擠回到腹中,距仔豬腹部4 cm的位置把臍帶打結,用斷臍剪剪斷打結后臍帶部分,同時將仔豬的犬齒剪掉,防止其吃奶時損傷母豬乳頭。仔豬出生后迅速用消毒毛巾擦去仔豬身上的胎衣,同時掏出仔豬口、鼻內的黏液,確保仔豬呼吸通暢,然后用接生粉擦拭仔豬全身,擦干身上的黏液,放入保溫箱中。保溫箱要保持35℃,使仔豬能較早恢復體力,提高仔豬成活率。為了防止仔豬搖尾和咬尾,仔豬出生當天用斷尾器斷尾。
2 及早吃到初乳
初乳的免疫蛋白達到70%左右且蛋白含量很高,由于仔豬出生后沒有先天免疫力,只有通過初乳而獲得后天免疫力。仔豬剛出生其腸道能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機能,這種機能12 h后全部失去,所以出生6h內必須保證仔豬吃到初乳,每個仔豬都要吃到充足的初乳。對體質弱小的仔豬,應先將其固定在前2對乳頭上,注意以后幾天都要由人輔助吃足奶水。
3 早開口
仔豬出生7天后就可誘導仔豬開口,促進仔豬早期采食,增強仔豬的抗病能力。
人工開口:將開口料用溫水沖泡成粥狀,用刷子刷在母豬的乳頭部位,讓仔豬添食以適應開口料的味道,然后在仔豬熟睡時用手將開口料塞入口中,每天飼喂6~8次,這種誘食方法會使仔豬逐步養(yǎng)成吃食的習慣,效果很好,一般12天左右仔豬就可自由采食。
開口料槽及開口料的注意事項:開口料槽應放于適合仔豬采食的位置,料槽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開口料的添加要遵循“少放、勤放”的原則,保持開口料的新鮮度。
4 早去勢
根據實踐經驗,小公仔豬在出生10天左右進行去勢效果較好。主要是因為小公仔豬年齡小、身體小、去勢時切口就小,這樣有利于切口的愈合、體質的恢復,仔豬也能提前認料、采食,有利于早期斷奶,為后期仔豬生長發(fā)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仔豬去勢要避開疫病,錯開防疫,去勢時環(huán)境要清潔、衛(wèi)生、干燥,防止潮濕環(huán)境下去勢造成病菌感染。
5 適時斷乳
仔豬一般在25天左右斷乳最佳,斷乳太早會影響仔豬的健康發(fā)育,斷乳太晚母豬會因為泌乳營養(yǎng)消耗過度,發(fā)情推遲。斷乳前,要先將母豬、仔豬隔離,這樣能促進仔豬采食。同時,在斷乳前后飼料中摻入豆奶粉喂食仔豬,適應胃腸功能轉換,避免仔豬產生應激反應,減少仔豬腹瀉的發(fā)生。
6 科學開食
仔豬斷乳后,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飼喂方式的轉變,常常會發(fā)生腹瀉等疾病,從而使仔豬免疫力降低,所以要增加喂料次數,每天喂料6~8次。設定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時間投料,養(yǎng)成仔豬定點定時的采食習慣。飼喂的原則是少喂、勤添、料不過夜,這樣不僅不會造成飼料的浪費,保證仔豬總能吃上新鮮飼料,而且仔豬有餓有飽,具有爭食性,相互搶吃,還能增加仔豬的消化能力。
7 加強保健
保健就是預防為主,防患未然,增強仔豬抵抗力,確保仔豬健康發(fā)育。主要做到以下幾點:仔豬出生后3天、7天、21天各口中噴人中藥提取物芪貞口服液3 mL、5 mL、8 mL,扶固本,益氣培元。提高仔豬免疫力,降低疫苗反應。預防仔豬各種病毒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感染。斷乳前在飼料中加入“益生源”,確保仔豬消化道內有益菌數目與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長,維護斷奶仔豬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增進仔豬消化能力,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
8 科學防疫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吃初乳前,仔豬偽狂犬按劑量滴鼻,豬瘟按劑量肌肉注射,防疫后2h就可以吃初乳了。在仔豬沒吃初乳前免疫偽狂犬和豬瘟,其產生的抗體能避免母源抗體的中和干擾,使仔豬獲得最強、最早的特異性免疫。仔豬出生后7天注射圓環(huán)病毒苗,防止由圓環(huán)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仔豬出生30天,加強免疫,同時注射豬瘟和偽狂犬疫苗,能保證偽狂犬和豬瘟的有效抗體。出生后60天再加強偽狂犬和豬瘟免疫,同時注射豬瘟和偽狂犬疫苗,以維持抗體水平。出生后80天注射0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21天后再注射0型口蹄疫疫苗加強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