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價值投資演化到如今這一代,最耀眼的投資大師無疑是沃倫·巴菲特了。再往前數,無非就是格雷厄姆和老費舍爾,而且長江后浪推前浪,后邊出現的“明星”似乎總比前面的更光芒四射。在價值投資者皆學巴菲特的時代背景下,《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本書恰好給了我們一個了解巴菲特及其所奉行的價值投資的好機會。
價值投資理念其實非常通俗易懂——用價值投資買股票,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當成一種“商品”,而不是簡單的金融票證。巴菲特小時候勤工儉學的經歷奠定了他的投資理念,這種認識來自于樸素的商業(yè)本身,而不是來源于現代脫離商業(yè)本質的復雜金融體系之上。這種投資理念源自一個很重要的時代背景,即巴菲特的一生正好與一個長期經濟繁榮周期重疊,他的大部分生活和事業(yè)發(fā)展都與美國經濟發(fā)展同步。當然,巴菲特的成功還要歸因于一個重要的投資原則,就是明確自己的能力范圍,只投資自己能夠理解的經濟實體。美國的技術經濟在90年代以前,還是處于一個由傳統(tǒng)到新興逐漸升級轉化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巴菲特也是主要投資于傳統(tǒng)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但是,隨著美國經濟在上世紀末的快速發(fā)展,他也在努力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比如近期有消息稱,巴菲特已經基本上退出了他在IBM上的投資,將蘋果公司變成了其主要投資標的。
我去年翻譯過一本關于巴菲特收購和投資企業(yè)的書,通過一些典型案例了解了他的投資決策過程。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巴菲特親自操刀的投資項目里,估值反而不是一個非常重要或者嚴謹的過程,他的商業(yè)直覺和談判能力更值得稱道。這是我們理解這位價值投資大師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維度。
巴菲特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因此在二級市場投資股票時,也并不總是“買入并持有”。但他選擇投資標的的標準,明顯與蕓蕓大眾不同。巴菲特首先看重的是產業(yè)、企業(yè)和管理團隊,而股票只不過是他用來主張投資權利、獲得投資收益的票證而已。我們知道,投資股票的收益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收益分成,也叫紅利;另一個是資本增值,通過股價的上漲反應出來。這兩部分都很重要,特別是前者,能讓投資者感到實實在在的投資成就。如果投資股票的收益全部或者基本上都反應在股價上漲上,那種收益不過是“賬面財富”。
價值投資者的另一個態(tài)度是對股價的波動有很強的隱忍。實際上,股價在大多數時間的波動與它所代表的那個特殊“商品”——一家正常經營中的企業(yè),是沒有太大關系的。如果投資者立足于透過現象(股價漲跌),關注本質(股票背后的實體),就不會在意這種隨機的股價波動。因為價值投資者明白,真正有價值的經營實體,即便沒有資本市場也可以順利出售。很多企業(yè)都沒有上市,但股權交易卻從來不會受到影響,道理就在這里。
當然,價值投資者也并非對股價波動完全無動于衷,他們會充分利用市場波動和其他投資者的非理性,達到“買便宜貨”的目的?,F在很多國內投資者覺得價值投資在中國沒有培植土壤。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想法并不算全錯。我認為,真正實現價值投資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有良好的法制和市場環(huán)境,企業(yè)和個人誠實守信,上市公司對投資者公平對待,提供合理的現金回報等等。不過,隨著國運的昌盛發(fā)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有催生類似于巴菲特這樣的價值投資大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