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下面這些物品最好不要與他人共用,否則很可能感染病菌,傳播疾病。
牙膏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一家人共用一支牙膏。可如果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刷牙時,病毒、細菌很容易殘留在牙刷毛縫中,擠牙膏時,牙膏口與牙刷接觸,又會將病毒、細菌傳播到其他人的牙刷上。因此,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牙膏。
沐浴球 沐浴球的內部總是很潮濕,容易孳生很多細菌,且沐浴球直接接觸皮膚,上面沾染的皮屑也會導致真菌和病毒的生長。
化妝品 商場或藥房中的大多數化妝品樣品的細菌含量很高,污染物范圍從金葡菌到大腸桿菌。唇膏、睫毛膏之類的化妝品大多含有防腐劑,本身具有殺菌作用,共享一般較為安全。但是使用者若患紅眼病、流感等傳染病,就不能共用了。
指甲刀 修理指甲時,如果不慎弄破皮膚,共用指甲刀就可能感染通過血液傳染的病菌,如丙肝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建議使用修甲工具后最好用酒精消毒。
毛巾 舊毛巾上都有一股怪味道,其實那就是細菌、真菌和霉菌的代謝物造成的。掛在潮濕浴室中的毛巾更容易孳生細菌,共用可能傳染一些皮膚疾病。此外,毛巾最好定期清洗,保持干燥。
梳子 梳子直接接觸頭部,共用可能會傳播真菌。此外,頭部因接觸枕頭、床單似及沙發(fā)等,會沾染螨蟲,一旦共用梳子容易交叉感染。
剃須刀 剃須刀極易劃破皮膚,沾染血液,共用很容易傳播乙肝、丙肝病毒。凡容易見血的物品都不宜共用,使用后要注意消毒。
耳機 耳機長期使用很容易沾染細菌,而且耳內的濕度也容易滋生細菌,如果共用就會讓細菌“耳耳相傳”,尤其是網吧、學校機房等公共場所配置的頭套式耳機,更要注意定期消毒。
耳環(huán) 閨蜜間經?;Q耳環(huán)等飾品戴,如果在耳洞干燥的情況下戴一般沒事,但摘下時可能劃破耳洞而沾染血液,再借給他人的話,就易通過血液傳播各種病毒。因此,耳環(huán)取下后要定期清洗消毒,保證清潔。
止汗劑 走珠式止汗劑本身沒有殺菌作用,共用會傳染汗水里的細菌、真菌。如要共享,請換用噴霧式止汗劑。
(楊慧寧/文,《保健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