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諾
十二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告別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步入如詩如夢的少年時代。我和媽媽的年齡相差了二十八歲,生活在不同的時期。那么,十二歲的我和十二歲時的媽媽都喜歡些什么呢?
我的媽媽是1978年出生的,她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成長的第一代人,“一套中外文學(xué)名著、一把二十四孔上海國光牌復(fù)音口琴、一張外公親手打制的小方桌”,這些是媽媽十二歲時的最愛,是媽媽的“三大寶”。2018年,媽媽四十歲,我十二歲了?!皶?、鋼琴、多功能折疊桌”成為了我十二歲時的最愛,也是我們家的“新三大寶”。
“三大寶”之“書”
在十二歲時,我和媽媽都不約而同地以書為友,與書為伴。只要踏入我們家,便有一陣書香飄來,書架上積累了上千冊書籍,每一本書都有獨特的回憶:1991年9月出版的《西游記》是媽媽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四大名著;《神奇校車》中充滿了我對科學(xué)的好奇與探索;1996年2月出版的《魯迅選集》中飽含著媽媽對魯迅先生和其作品的敬仰;《繁星·春水》有我對冰心奶奶全新的認知。十二歲的媽媽每一次買新書,都要經(jīng)歷漫長的等待,為了買一本精裝的《中外文學(xué)名著合集》,需要積攢幾個月的零花錢。我們在不同的年代,卻都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xí)慣。因為我們都深深體會到:每讀完一本書,就為人生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三大寶”之“桌”
媽媽的學(xué)習(xí)桌是一張由外公用廢木料親手打制的小方桌,我的學(xué)習(xí)桌則是一張多功能折疊桌。一年四季,桌上風(fēng)景各異。在細雨紛飛的初春,我們拿著書本,在桌上細細品讀;在魅力四射的盛夏,我的多功能桌上進行著一場乒乓球的對擂;在大雁南遷的秋分,媽媽的小方桌上正下著一盤趣味無窮的陸戰(zhàn)棋;在大雪飛揚的寒冬,我們則擺上筆墨紙硯舞文弄墨一番。小方桌、多功能桌,一年四季精彩紛呈,從媽媽的十二歲到我的十二歲,見證了我們每一天的成長。
“三大寶”之“琴”
我有一架珠江牌鋼琴,十二歲的我已經(jīng)可以嫻熟地彈奏貝多芬的《致愛麗絲》、巴赫的《二部創(chuàng)意曲》等優(yōu)美的鋼琴名曲。媽媽十二歲的時候有一把二十四孔的上海國光牌復(fù)音口琴,吹奏《送別》《明天會更好》等歌曲是媽媽最拿手的。舊口琴經(jīng)過媽媽每日的撫觸和歲月的洗刷,音色漸漸變?nèi)?。我的鋼琴聲日益?yōu)美,舊口琴卻日漸褪色,今日輕撫媽媽的這把舊口琴,我的心里依然涌動著一股暖流,琴中都是媽媽日日苦練的青蔥回憶啊。
我和媽媽的“三大寶”是樸素的,也是寶貴的,其中珍藏著我和媽媽曾經(jīng)的磨礪與勤勉,這些溫暖而有力量的回憶也記錄著歲月的痕跡、時代的變遷,這些我們最珍貴的回憶,也將成為我們心中永遠銘記的財富,時刻激勵著我們一步步從容向前。
(指導(dǎo)老師:陳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