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霽
“趙老師,我們養(yǎng)的蠶吐絲了?!薄摆w老師,有一個蠶變成了蛹,結了好大一個絲球,您快去看呀!”這是我們班的幾個小調皮,下課匆匆忙忙跑到辦公室告訴我的好消息,看著他們一個個說得眉飛色舞,我就知道被他們像寶貝一樣呵護著的蠶寶寶又長大了。
說到這些蠶寶寶,還真發(fā)生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前幾天,我在辦公室批改作業(yè),好幾個孩子陸陸續(xù)續(xù)到我這兒來告狀:“趙老師,汪錦川帶了蠶到學校來?!薄摆w老師,付浩寅那兒有好多蠶?!薄摆w老師,廖佳威那兒有很多桑葉?!备鏍畹暮⒆佣荚谡f著關于養(yǎng)蠶的事,再想想最近上課時,總是有人在課桌下面玩東西,我想可能跟這有關。于是我快步走向教室,準備清查一番。
剛跨進教室大門,就看見一群孩子圍在一起爭搶著在看著什么。我湊過去一看,原來是幾只放在一個紙盒子里的蠶寶寶。
我有些氣急敗壞,擔心孩子們把蠶拿到學校來,不僅影響上課的紀律,還破壞教室的環(huán)境衛(wèi)生。于是我大聲訓斥道:“全部扔到教室外面去?!痹捯魟偮洌綍r調皮搗蛋的汪錦川冷不丁地冒出來一句:“好殘忍??!”這時我才意識到這句話的嚴重性。
我靈機一動,既然孩子們喜歡蠶,那我就講講蠶的有關知識,古詩詞里面不是有很多跟蠶有關的詩句嗎?
于是,我立馬打開電腦,搜出了很多關于蠶的知識,和藹地對孩子們說:“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講講有關蠶的知識吧!”剛說完,教室里竟然響起了陣陣掌聲。我從蠶在大自然中的起源和發(fā)育,再到蠶的喂養(yǎng)和注意事項等各個方面給孩子們細細地梳理了一遍。看著孩子們好奇的眼神,我突然明白,原來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教科書。
當我講到蠶絲的使用價值,提到很多蠶絲衣服都是由蠶吐的絲做成的,有孩子興奮地舉起手,爭著說:“我家有蠶絲被,我媽媽就有蠶絲做的衣服?!倍斘抑v到蠶寶寶從脫皮到吐絲結繭再到破繭而出,直至死亡,它的壽命只有2到3個月的時候,很多孩子竟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講到這時,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句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告訴孩子們,這句詩就是用春蠶和蠟燭來比喻那些無私奉獻的人,他們就像你們手里的蠶寶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停止吐絲。孩子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臨近下課時,我對孩子們說:“我們在教室里給蠶寶寶安一個家,好不好?“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現(xiàn)在課間休息,很少有調皮鬼在走廊上瘋鬧了,大家都爭著要去照看蠶寶寶。我每天推選出一位蠶寶寶育養(yǎng)員,專門負責給蠶寶寶喂食桑葉。
奇怪的是,教室的衛(wèi)生也比以前干凈了很多,一問才知道,原來育養(yǎng)員瞿郁熙告訴大家,不能亂丟垃圾,要保持教室的干凈整潔,給蠶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我偷偷地笑著,心想真不愧是老師的好助手。
蠶寶寶的事情算是完美地結束了,但這件小事卻在我的心里掀開了層層漣漪。作為班主任的我,為了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每天給他們規(guī)定很多條條框框,效果都不盡人意。而通過這樣一件小事,只是順應了孩子們愛護小動物的天性,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它比任何語言更有說服力,它教給孩子們什么是無私奉獻、什么是愛心和責任心,更教給孩子們什么是真正的和諧與美好。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