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君
【摘要】許昌文峰塔位于許昌市文峰路中段許昌塔文化博物館院內,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塔通高51.3米,坐北向南,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于1963年6月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詞】文峰塔;建筑;地理
一、遺產概況
(一)自然地理概況
許昌文峰塔位于許昌市文峰路中段許昌塔文化博物館內,東經113°49′52.4″,北緯34°01′076″。東臨塔東路,西接文峰路,南臨塔灣街,北靠前進路。周邊有民居區(qū)、學校和商店等。
(二)文峰塔的概念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為使當?shù)匚娘L、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標志性雙重意義的建筑,遍布全國各地州縣,是科舉制度的產物,同時也是儒、釋、道三種思想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一般地說,建造文峰塔的目的有三個。
(1)希望或象征當?shù)厝瞬泡叧觥⒍嘀锌婆e。
(2)以塔來補全風水上的空缺、求得完整無瑕。
(3)借塔高大的形制,來作為地標。
許昌文峰塔目前依然保持原有文峰塔的作用,一是許昌當?shù)鼐用裨诿吭鲁跻弧⑹宓轿姆逅腊?;二是作為許昌的城市地標來使用。
(三)許昌文峰塔建造原因
1.振興許昌文風
許昌歷次科舉不出成績,對于地方官有一定的壓力,因此許州太守鄭振光在許州城內一邊修繕文廟、擴建黌學,另一方面希望從風水上尋找突破點,因此提出建造許昌文峰塔。據清乾隆《許州志》所錄的《許州鄭公創(chuàng)建文明塔記》記載,鄭振光一邊捐出自己的俸祿,將“學宮殿廡、齋舍橋門”進行修繕更新,一邊決定“借培地脈,振興文教”,即準備在風水上找一找“破法兒”,做一做文章。
2.許州太守鄭振光重視教育
鄭振光是江蘇武進縣人,武進歷史上群英薈萃,歷朝取中進士1546名,其中狀元9名。身在這個進士之鄉(xiāng),家鄉(xiāng)科舉考試的屢戰(zhàn)屢勝,使鄭振光能更真切地認識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此許州太守鄭振光十分重視自己管轄地域內的教育工作。
(四)許昌文峰塔的地理選址
根據清乾隆《許州志》——《許州鄭公創(chuàng)修文明塔記》載:“而相地者言許東南勢下,西南石梁,陂陀若厭其上,于形法(風水)非宜。諸生亦群進說,須建塔則可”。大意為許州城地勢平緩,沒有高山大川、幽巖奇壑,因此文人顯達者少。如果在城外巽方(東南方)建一座塔壓住地氣,許昌的文運就可逆轉。由此可知許昌文峰塔就建在許州城外的東南隅,與現(xiàn)存許昌文峰塔相互印證。
二、價值評估
塔內供奉文昌帝君塑像,以祈求保佑許州人才輩出,望恢復建安時期的文運盛世,文峰塔的修建與當時儒、佛、道三教合流的時代背景相印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歷史價值
許昌文峰塔取巽方文明之象而建造的佛塔形式的風水塔,塔內供奉文昌帝君塑像和觀音塑像,是明、清時期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產物,為研究當時儒、佛、道提供了實物見證。
許昌文峰塔以祈保許昌學子人才輩出,希望恢復建安時期許昌文運盛世的景況,為研究許昌明代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許昌文峰塔是典型的明代閣樓式磚塔,是研究明代建筑尤其是磚石仿木結構建筑中的實物資料。
(二)科學價值
許昌文峰塔整體設計合理,自建成至今雖經幾百年風雨剝蝕,數(shù)次地震顛簸,仍巍然屹立,完好無損。證明其具有良好的防蝕抗震性能。為研究磚石建筑的設計及建筑物抗震防震科學提供了可貴的借鑒資料。
許昌文峰塔部分沿襲傳統(tǒng)做法,與中原地區(qū)明代木結構地方手法相吻合,是研究中原地區(qū)建筑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從《許州志》配圖中可知許昌文峰塔建于文明寺內,居于中軸線重要位置,在宋代以后的儒、佛教寺院中甚為罕見,為研究中國建筑史佛寺之塔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三)藝術價值
許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形體規(guī)整,結構均勻對稱,沒有凸出凹進等突變部分,塔身諸層高度自下而上均勻遞減,其面闊逐層收斂,使塔身外輪廓呈拋物線形,給人以優(yōu)美之感。塔內外壁皆用清灰條磚三順一丁不岔分的手法壘砌而成,塔檐用仿木結構磚質斗拱裝飾,各翼角伸出石雕龍頭角梁,并用條磚砌出“生頭木”,使翼角向上翹起,增加了藝術效果。
石質八角形束腰須彌座坐于塔基上,須彌座的圭腳表面浮雕變形花紋圖案,上下枋素面,上梟、下裊分別雕連續(xù)性的仰覆蓮瓣,束腰部分每面陰刻邊框,框內浮雕卷草紋,塔基之南砌筑有半圓形的如意踏跺。圖案裝飾線條流暢,明快簡潔,富有動感,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對研究明代的藝術風格與社會風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借鑒作用。
許昌文峰塔的“文峰聳秀”清代時期被列為許州十景之一,其營建方式和造型特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四)社會價值
許昌文峰塔已成為當?shù)刂匾奈幕奥糜钨Y源。許昌文峰塔及環(huán)境的合理利用及充分展示,將對地方的文化、經濟發(fā)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文峰塔目前是許昌市民進行社會活動的重要場所,是許昌人民集體的情感記憶之地,保護好許昌文峰塔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許昌塔文化博物館更是許昌地區(qū)乃至全省全國重要的塔文化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
[1]張金鳳.解讀許昌文峰塔 探討中華文化融合力[J].黃河.黃土:黃種人,2016 (7X) :51~57.
[2]于習法 , 夏鴻元 , 薛炳寬 , 徐愛民.正本清源 還歷史本色——揚州市文峰塔修繕側記[J].江蘇建筑,2005 (2):2~3.
[3]許倬瑞.保護歷史 留住記憶——從文峰塔的今昔看洛陽文物保護[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 2017 (12) :91~92.
[4]畢忠松 , 李沄璋 , 曹毅 , 汪楊.云南姚安文峰塔建筑特色及保護研究[J].建筑與文化, 2014 (5) :160~162.
[5]崔小敬 , 許紹超.文峰塔建筑藝術及結構受力分析[J].卷宗, 2016 (7).